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国人的新旅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3:18 新周刊

  1980年代中国人可以涉足东南亚;1990年代可以去波斯湾支援建设;2004年香港不再遥远;当欧洲和美 国相继示好之后,2006年的旅程无限延长。

  文/胡尧熙

  人满为患的罗湖关口,签注后面附注“L”的跟团游客已经自行其是提前两天联系了
旅行社,

  满怀憧憬预备杀往中环。100元的打包费换来自由行的待遇,1997后的八百伴风光不再,但香港已经在望。

  全球性的物流

  在内地,已经有1600万人拥有了在香港扫货的快感,自由行的范围扩大拉动的是香港经济的反弹。CEPA与自 由行,一个立足于长远,一个显效于短期,长远目标尚未触及但短期效益已经随人流的递增而高企,158亿港币的GDP贡 献让香港旅游局心满意足。从罗湖海关到车站,数百米的过关通道,工作人员会不厌其烦地递上旅游宝典和行进指南,欢迎同 胞们再次盛临。

  行动如何自由,铜锣湾和旺角也只是旅程的起点而非终点,并不是人人都是购物狂,安乐于在一衣带水的弹丸之地长 时间停留。身处原点的内地公民早将旅程的半径扩展至东南亚,吉隆坡的双塔和马来西亚的国家公园只是DC存储卡内的几十 KB,相册中的风光正在无限扩展。

世界杯日益临近,在“点子国”政策的推动下,日耳曼人代表欧洲11国率先示好。20 05年上半年,欧洲自由行禁区的破冰之举在北京和上海正式启动,个人旅游签证让虚有其表的商务签证悄然退守,海外之旅 再也不是被打包的过程,更非商务和政要的显赫出行。德国旅游局还为中国出行者推出了独此一家的专项产品——“机票+酒 店+自驾车或火车通票”。2006年4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宣布,中美已经就中国公民组团赴美国旅游事项达成共 识。这意味着2005年两国签署的《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在得到落实,更为乐观的预言则是,美国年内将正式向中国公 民开放旅游。对于全球化的拥趸或是反全球化的人而言,旅途的疆界被打破,总是它所带来的好事一件。

  在新加坡享受3日的不沾尘埃,转机前往新西兰体验极限运动的刺激,整个旅途耗去的时间是10天,花费的人民币 是2万,这足够你在学费奇高的艺术院校里安稳地坐上一年。但除开团费和路费,2万人民币的剩余部分只会有少数流入新西 兰的国库,以旅行社为代表的中介频频介入让中国游客的商业属性大打折扣,而对所到国则贡献微薄。德国旅游局坦然承认, 这也是在短时间内决定向中国开放自由行的原因之一。

  国家旅游局的数字或许能够说明问题,13亿人口中,有超过6000万人拥有海外旅行所必备的经济实力,而按照 国外游客在北京人均消费800美元的价值估算,物价的差距足以让中国游客在海外将这个数字翻番。事实上,仅在法国,中 国游客的人均消费已经超过3000欧元。欧洲自由行则有可能将这一数字再度提高,面对面的明码实价往往可靠过兜转波折 的剩余价值。在4月3日的中国出境旅游交易会上,佛罗里达州的展台前挤满了人群,风情的棕榈海滩、童话的迪士尼城堡、 频繁出没于好莱坞大片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等,都成为中国消费者与佛罗里达州旅游界人士交流的主题。佛罗里达州政府旅游公 司的官员弗兰克·诺西亚表示,如果考虑到美国即将成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国家这个事实,旅游产业和经济规模均领先 世界的欧美迫切希望能身体力行地加入到分羹行动中来,中间环节的减少对欧美旅游市场的亚洲攻略极为重要。从某种程度而 言,涌向美国国土的中国客将对缩小中美贸易逆差作出贡献。

  事实上,从中受益的并不仅仅是海外国家。村通工程完结日的遥遥无期并不妨碍广告片中的年青游客在埃菲尔铁塔下 向家人汇报行程。目前,中国移动已与193个国家开通了GSM国际漫游业务,与78个国家和地区的62个运营商开通了 GPRS国际漫游,中国游客的世界性散布所带来的商业契机让其成为位居微软、通用电气、

可口可乐之后的第四大世界品牌 。徐霞客那样的单纯的旅行者已经不复存在,自由行的大军更像是各自分离的现代商旅,无论采购和被采购,其实都是全球化 的循环物流。

  旅途中的性格冲突

  一名英国人在北京的大街上给一把残旧的古董椅拍照,招来街道大妈的训斥,“你们只知道拍我们不好的东西”。这 句愤怒的声讨被网友选为2005年10大语录之一,无论英国人是否听懂,至少他可以明白关于旅行的事实:即便没有天险 ,也有短兵相接的文化冲突。

  实际上,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的迥异,中国人的境外游往往阻难重重。巴黎红磨坊的经理曾经公开抱怨中国游客 在观赏歌舞时吵着要求更换更好的座位,让此前没有领教过类似状况的领班手足无措。但形象问题不是唯独中国人才有,19 70年代美国人嘲笑来自北欧的游客,他们总是结伴穿上恶俗的运动服;法国人蔑视来自德克萨斯的美国农民,将物品乱放被 人偷了才哭诉无门,他们甚至评价日本游客整齐的队形像流水线上的待装产品。既然旅途是一次跨文化体验,本地人面对异质 文化往往会有防备反应,就像泰国人看待欧美游客,认为他们眼中只有“Pussy&Elephant”。不仅仅只有文化 差异能够造成本地人和异乡客的格格不入,不同阶级和身份也会让中国游客在境外的土地上不知所措。2004年的香港人乐 于对在兰桂坊里凑堆的自由行游客评头论足,而其实另一边,皇家加勒比邮轮上的欧美游客则对在甲板上喧哗、对晚宴衣着规 条熟视无睹的香港人抱以不屑。

  香港、韩国、泰国、美国、法国、德国,甚至柬埔寨,都在梦想着中国游客所带来的利益。马来西亚的云顶,已经3 0年历史的旅游玩乐区,早已失去了新鲜感和吸引力,现在唯独只能靠眼界尚未完全打开的中国游客助其翻生。但汹涌的中国 游客一旦驾到,潮水一般的数量却又让当地人反感。有时候不快的遭遇往往和修养无关,而是数量问题。一团日本人在罗浮宫 内喧哗很难构成周边的不满,但当三五七团内地游客一起呼朋引伴,便会立刻引发不安。1980年代的香港人在欧洲同样经 历过今天内地游客的处境,只是负面形象在不断转换,在自由行开放之际终于轮到了内地游客。

  4月中旬,因为身背仿冒的

阿迪达斯背包,一名中国游客在戴高乐机场被“品牌监督员”当场拦截。最终,上海男人 不得不提着两只盛满正牌国货的编织袋继续窘迫之旅。这并非新近发生的孤立事件。法国巴黎的佩菲尔·石宛林联合律师事务 所已经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受理了7单因为中国游客穿戴假名牌而被海关罚没的案例。事实上,欧美的清除假货行为往往由 于市场的规范和政府的强势介入而得到相当好的执行,在市面基本清洁的情况下,穿戴仿冒品往往被认为是有意为之。但在中 国,购物者即便有心维护知识产权,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目光如炬,万无一失。但中国游客仍旧普遍表示这一事件“谈不上歧 视,和羞辱无关”,愿意遵守欧盟国家的相关法令,并表示欧美相关法规对中国政府净化市场有示范作用。国家旅游局也为此 专门发出通告,劝诫境外游旅客赴欧切勿携带仿冒物品。中青旅欧洲部更是在赴欧洲游团队出行前的说明会上,提前告诫游客 不要穿戴欧洲制造的假冒名牌。

  陈独秀、鲁迅、郭沫若在五四运动期间曾经发起“国民性改造”运动,并把旅游作为改变国民性的重要过程。那时的 终极目标是为了号召中国人改变喜静厌动的国民性格,以冒险、开拓、外张、行乐的旅游性格来重塑自己。而现在,自由行带 来的更多是对外界和自身的审视。

  境外的危险系数

  不仅仅是旅游,中国的各类出国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也正在日益扩大,经国务院批准的出国 旅游目的地国已经超过100个。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安全问题,中国外交部的领事保护工作试图承担起保 障公民海外安全的责任,而具体的事务则由各地大使馆及领事馆承担。普通游客和大使馆的距离前所未有地被拉近。

  2005年9月26日,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领事部接到中国游客从云顶第一酒店打来的求助电话,反映该饭店员工 在部分中国游客的用餐卡上涂上不雅图案,并无理要求他们到地下餐厅用餐,引起中国游客的不满。酒店出动大批保安警察维 持秩序并粗暴对待中国游客,将其中3人带上手铐,遂引发了由317名中国游客参加的大规模集体抗议活动。驻马使馆立即 启动应急机制,与马旅游部、警察局、云顶管理当局等有关方面联系,要求立即释放被扣人员,对侮辱中国游客的情况作出解 释并赔礼道歉。经过周旋,酒店高层出面道歉,允诺严肃处理肇事人员,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此外,酒店同意为每位 中国游客支付一定数量的精神补偿金。大多数游客对此表示满意。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魏苇表示,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只有当派遣国公民的正当权益在接受国受到侵害时,才具备 实施领事保护的条件。当派遣国国民在境外触犯当地法律时,使领馆有权要求给予公正、人道对待。事实上,中国公民自身行 为不够注意所引起的纠纷,也是领事保护事件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去年12月菲律宾大规模逮捕中国商人的事件中,中国 驻菲使馆对于逾期居留或非法从事零售的人员也无法给予保护,只能就人道主义向菲律宾政府呼吁善待。当遇到商务矛盾、劳 务纠纷或其他麻烦时,自行处理往往会增加事件复杂性,给大使馆处理带来麻烦。领事司负责人特别强调,海外公民和游客应 循正当的法律途径谋求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实际上,更多的不安全都是可以事先避免的,在中国驻各国大使馆的官方网站上 ,关于游客在当地旅游的注意事项已经排在了首页。中国外交部也在网上发表了通告,提醒海外中国公民一旦出现紧急情况, 应速与当地大使馆联系,寻求必要协助。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