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 > 正文

焦点访谈:数字电视新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22:32 央视《焦点访谈》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5月16日播出“数字电视新机遇”,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翟树杰:

  现在人们在买新电视机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考虑要不要买一个数字电视机,但是实际上买了数字电视机并不等于就能够看上数字电视,因为对于有线电视的用户来说,要想真正
看到数字电视,目前还要增加一个被称作机顶盒的东西来接收数字信号。现在,全国已经有很多城市的有线电视网正在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这种转换对于我们广大电视观众意味着什么?在转换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解说:

  韦武是深圳市田心小区的居民,在2004年底他开始对

数字电视有了一些了解。当时他作为消费者代表参加了深圳市制定有线数字电视资费标准的听证会。深圳市的有线电视用户原来每月只交16元,转换成数字电视之后每月要交34元,这个价格是否合理关系到每个电视用户的切身利益。

  听证会代表1:

  应该在方案一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听证会代表2:

  应该以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为重,对平移工作不宜操之过急。

  解说:

  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中,有人支持重新定价,但也有人反对。

  韦武 深圳制定有线数字电视价格听证会听证代表:

  我们用了几十年模拟电视,你的数字电视优势在哪里?这是一个。价格定的16块,现在定了34块,翻了一番还多了一点,凭什么要这么多钱?理由在哪里?无非就是转换一下。

  解说:

  很多城市在推广有线数字电视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来自用户的质疑。针对质疑,深圳市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天威公司请消费者代表到公司参观,先让他们体验什么是数字电视。

  韦武:

  他们就当场演示,说画面清晰,音质美,节目比较多,内容丰富。

  解说:

  通过参观体验,韦武理解了有线数字电视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除了能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之外,将来还能享受到通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而此时韦武最关心的是为什么要涨价?

  李玉强 记者:

  你们企业最初提出的定价是每月34块钱,那么这种定价是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呢?

  吕建杰 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线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34块钱的定价,我们也是把我们所有的成本,网络的改造的成本,前端设备的成本,包括

机顶盒的成本,我们全部算在这个项目投资里面去,这个项目投资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回报,那么我们才能够继续做这件事。

  解说:

  在推广有线数字电视之前,网络运营商既要对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技术改造,还要有设备投入。深圳市区内共有6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这两项投资共需要7.18亿元,其中机顶盒的投资就需要3.58亿元。

  吕建杰:

  机顶盒我们的方式是每一个用户我们会免费送一台机顶盒。

  解说:

  只有收回投资才能保障电视网的平稳运行。据了解,收回投资的主要渠道有两个,一个是每月收取的基本收视维护费,一个是提供增殖服务获得的市场收益,那么到底怎么收?收多少才合理、合法、合乎民意是摆在物价面前的一道难题。

  马裕滨 深圳市物价局副局长:

  我们把价格收费标准定高了,天威公司得益,意味着消费者要多付费。反过来,如果我们的标准定得太低了,天威公司连正常的运营都保证不了,那谈何发展呢?

  解说:

  经过认真测算,去年6月30日深圳市物价局批复,基本收视维护费为主机每月28元,主机收费比原来涨了12元,其中机顶盒分摊的成本就占了10元。这个定价比天威提出的每月34元少了6元,这对天威公司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记者:

  你们怎么看现在这个定价?

  吕建杰:

  我们想这个事情可以通过一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之后多功能的服务,比如说资讯、付费电视等等其它一些方面。包括我们原来在投资方案当中还没有考虑的一些投资的方式,通过这个方式来把这部分钱能够赚回来,这个虽然对公司来说非常困难,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主要就是面临着现在越来越激烈的、潜在的市场竞争。

  解说:

  实际上,围绕数字电视的竞争已经开始。根据传输手段的不同,数字电视可以分为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以及通过互联网传输的网络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是指通过有线电视网接入每个家庭的数字电视。从目前情况看,有线数字电视在这些传输手段中还具有政策上和技术上的优势。

  王兴军 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它技术上的优势就是得天独厚,它的天然的带宽优势远远大于其它网络能提供的宽带,所以说它是一张非常好的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所以它比较有潜在的优势,但是问题是如何把这个优势给利用起来。

  解说: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1.3亿的有线电视用户。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提出了有线电视分区域、分阶段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过渡。原计划2015年全国完成有线数字电视的转换,但是到2006年2月份为止全国只完成了几百万户,这个数字和当初人们期望的相差甚远。

  记者:

  我们国家现在在推广有线数字电视的时候,您觉得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

  杜百川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总工程师:

  我们大多数电视台或者有线电视台还是从机制来说,现在大多数可能目前暂时过得还不错,就没有危机感,实际上这个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解说:

  作为我国有线电视行业中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天威公司很早就认识到有线电视的运营商如果不抓住数字电视发展的机会,今后也许就会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吕建杰:

  实际上有线数字电视整体的策划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了。

  记者:

  6年以前就开始了?

  吕建杰:

  6年以前就开始了。

  解说:

  2000年开始策划,2002年建立了可以双向传输的优质网络,2003年开始进行市场调研。这份报告就是天威公司在2003年9月委托深圳一家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对深圳有线数字电视市场进行调研后形成的一份报告。内容包括影响整体转换的各种因素分析和解决建议。

  吕建杰:

  那么面对现在逐步形成的这种市场竞争的氛围,我们觉得有能力,也有勇气去在市场当中去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解说:

  2005年7月1日,深圳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开始起步。天威公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发起了宣传公示,甚至把广告坐到了公交车上,公司的业务人员直接进入小区,设立流动营业厅现场办理手续,为用户提供直接的上门安装服务。此时,作为一名消费者代表的韦武仍然在暗中关注着数字电视的转换进程。

  韦武:

  转换的时候我是暗地里跟踪的。

  记者:

  你怎么暗地里跟踪的?

  韦武:

  我听了他们公告,什么时候到哪个小区,什么时候在哪个小区,我就暗地跟踪。当时我看了到一个景田小区,老百姓反对,基本上很多不配合,不开门,不装,问了很多,要多少钱?要不要钱?装了以后我模拟电视机还能不能用?要不要换电视机?他们就解释现有的设备都不要动,模拟机也不要换,我现在是买了数字电视机,你买了数字电视机不等于现在的装机顶盒的用。通过宣传以后部分市民就接受了,接受了,左邻右舍就来看,就基本上接受了,确实感动了我,不接受不行,事实说话凭良心。

  解说:

  从去年7月1日开始到去年年底,深圳完成了60万有线电视用户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继青岛、杭州之后,在今年2月20日通过了广电总局的验收。

  许宗衡 深圳市市长 深圳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领导小组组长:

  我们认为这就是一个机遇,这个机遇抓住了,可能就会强烈地推进我们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9月13号,在深圳视察的时候给深圳提出两个定位,一个城市定位就是要创建国家自主型城市定位;第二个定位就是要建设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在这样一个概念下,我们推进数字化过程实际上是推进一个

信息化产业发展的过程。

  解说:

  深圳市政府把推进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看成深圳市下一步发展的机遇。其实数字电视平台的建立不仅给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机遇,也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机遇。

  王兴军:

  现在国际上数字电视发展也是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是全球的情况。因为信息产业的发展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这十年是计算机发展的热潮,到90年代中期,一直到本世纪,去年,这十年的话我认为是通讯发展的高峰期。从去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下一个高峰期,数字电视发展的高峰期。这三个高峰期,前两个咱们国家整个产业顶多说可能推动了咱们国家加工工业的发展,很多核心技术用的基本都是国外的,但是在数字电视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个人认为中国从市场的规模,从技术的积累到人才的积累,各方面是有资本去和国外进行一拼的。

  主持人:

  在采访中有专家认为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数字电视的出现必将再次深刻地改变更多的人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国的有线电视网来说,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只有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才可能抓住数字电视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