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陈水扁何以“迷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14:36 中国新闻周刊 | |||||||||
陈水扁“迷航”之旅,缘于其误判形势。 在两岸经贸论坛和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之后,“遏独”已大势难违。 ★ 本刊记者/杨中旭
如果陈水扁回程不“过境”美国,那他“以后永远也不要再指望过境了”;“台独就是在不断撞墙”;“台独意味着战争”。 在台湾领导人陈水扁过境美国风波前后,美国国务院从发言人到副国务卿,连连对其放出重话,“令台美关系倒退20年”(台湾泛绿人士语)。 5月4日至10日,陈水扁对拉丁美洲“邦交国”巴拉圭和哥斯达黎加展开名为“兴扬之旅”的“国事访问”。原本寄望摆脱在岛内弊案缠身、经济不振、两岸融合不利的窘境,未料错判形势,在过境美国问题上遭到历史性冷遇,内部困境延展至“内外交困”。 误判形势陷入窘境 陈水扁执政六年来,前五年岛内“谈统色变”,尽管去年连战与胡锦涛历史性的会晤扭转了这一局面,“泛绿”也在年底的“三合一”选举中惨败,但“阿扁并未因此选择中间路线,反而走向‘深绿’”,中国国民党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政策委员高孔廉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误判形势”。 在今年的“终统”风波以及胡锦涛访美期间,美国都没有对“台独”放出重话,令陈水扁自信满满。而且,陈水扁在元旦讲话中重提“制宪”,声称要“废统”,在两岸经贸方面“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并未受到美国更大压力。相反,美国密使往来于美台之间,就“废统”字眼与台湾执政当局反复协商,最终将“废除”改为“终止运作”。“这让阿扁以为,美国仍然站在他这一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本刊说。 随后,美国总统布什在胡锦涛访美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对台湾问题除了强调尊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例行表态,并无重话针对台湾,更令台湾当局误判。但中国国民党新闻发言人张荣恭在“胡布会”后就已做出解读:“胡锦涛和布什的默契在于,由胡锦涛把两人的共识传递给记者。其表述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将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此时,台湾当局仍未警醒。由于已获知“行政院长”苏贞昌如果出访海地可获“过境美国”的待遇后,顿生“老二可以、老大当然没问题”的判断。与美国沟通之后,未见回复就迫不及待地宣布“陈水扁将过境美国”。 然而,美国人随后的出牌令台方大跌眼镜,纽约与波士顿都被排除在过境地点之外。台“外交部”退而求其次,表示西雅图和洛杉矶亦可,又遭否决。美国人给出的地点,是美国本土之外的阿拉斯加。阿拉斯加的政治影响力显然不够。至此,台湾行政当局才发现形势远非自己想象的那般乐观。 陈水扁“为了尊严”,在动身前一刻方才通知美国放弃过境阿拉斯加之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显得极为不悦,在记者会上总计10次以“他”来称呼陈水扁。历史上,美国官方说法向来为“总统”或“台湾领导人”,麦科马克这次的表述为:不过境美国“是他的决定”。 陈水扁一行不得不选择其他“加油地点”,数度被他国所拒,以至于专机上的人都不知道下一站飞向何方,“从哪片云彩里钻出来”。由此这次出访被称作“迷航之旅”。 回想2003年陈水扁“过境美国”时,不仅停留纽约,还有大批国会议员拜访,与今日的反差颇大。香港时事评论员潘小涛撰文指出,“过境美国”,甚至会晤国会议员,是美国对阿扁的一种“奖赏”,奖赏他坚持“四不一没有”。如今,阿扁在两岸对策方面不停向“台独”方向移动,迷信台湾的“战略地位”,误判形势,实是咎由自取。 陈水扁的“兴扬之旅”之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在国会发表讲话称,台湾如果改变现状搞“台独”,就等于是不断撞墙,“台独”意味着战争。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历史上美国给台湾当局最严厉的警告。“泛绿”阵营内部的悲观者甚至表示,“台美关系已倒退二十年”。 台湾“外交部长”黄志芳称,大陆在此番“兴扬之旅”前后,对台湾当局的“外交空间”进行了“打压”。 “这无须否认,大陆施压是明摆着的事,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当然要遵守‘一个中国’的承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殷存毅说,“可以肯定的是,胡锦涛主席4月访美期间,也曾当面向布什总统提及此事,这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