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商囤积房源抬价平均涨幅千元以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22:29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 |||||||||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播出“房地产商囤积房源抬高房价”,以下为节目实录: 房价上涨、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可能大家难以想到,那就是开发商、面对大量的、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通过囤积房源、不断抬高房价。请看记者、近日在北京的调查。 在这家位于北京南三环附近的售楼处,工作人员在热情地为我们讲解了小区的各种配
销售人员说 :“加起来一共还剩七套房吧” 记者说:“这是你们的销控表么?” 销售人员说:“对,没价钱的都是卖了的。” 果然,在这张销控表上,90%的房子都被划了斜杠,表示已经卖掉,没有卖掉的屈指可数。这样的畅销速度令同来看房的消费者颇感无奈。 购房者说:“我买房子一年多了,看了好几套房子,但凡有点中意的,基本上都说卖完了,给我们一种压力,其实房源是不是没有了 我们比较怀疑。” 真的如此畅销么?我们的怀疑随后在北京市建委的管理网站上得到了答案。监控信息显示,这家楼盘尚有超过一半的房子没有卖出去。另一家楼盘做的就更绝了,根据资料,这家楼盘在一年前就已经拿到了预售许可证,但记者发现,这里的许多房子至今没有开盘。 销售人员说:“一单元一直都没开 因为一单元是我们整个三期中最好的房子 最好的房子肯定要留到最后卖,要收尾的” 销售人员说:“顶层是跃层 我们都留着都没卖” 记者说:“为什么不卖?” 销售人员说:“留到最后我们跟园景一块卖” 好房子不卖,可不是不想赚钱,而是留着赚大钱。销售人员告诉我们,因为没卖的房子比较好,吊足了许多消费者的胃口,虽然目前的价钱比刚开盘时已经贵了将近3000快钱,但还是有很多人排队等着这些房子的放盘。 记者对十家销售楼盘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开发商或多或少地存在囤房现象。有的开发商在收回部分成本后,就停止销售,等到现房或房价高涨的时机再出手。而囤积后再出手的房源平均涨幅都在1000元以上。 专家:商品房供应充足 消费者应理性消费 面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断翻新的招数,专家认为:这正是利用了消费者、不成熟的购房心理,因此,消费者在购房时、应放平心态,理性消费。 专家认为,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商品房数量完全可以满足购房者的需求,但在面对买不到房的紧张局面时,消费者往往会比较冲动。 专家表示:“房价上升,老百姓比较着急,看房价节节攀升,那我还不如早点买。这样就造成了供不应求。” 专家:“把心态放平,不能迎合开发商,如果大家都不着急了,那么开发上的虚假信息还有对象吗?他正是看准了你这个心态。” 另外专家也认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很短,因为企业的集中度较差,项目公司极多,就造成诸如炒作、空手套白狼等很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因此政府应从源头予以监管,为消费者建起一堵防护墙。 易宪容:提高首付比例 措施尚需完善 有专家指出,提高首付比例、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易宪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说:“这个原则对房地产有利,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把按揭贷款区别性对待,第一套住房一定是(有)比较好的政策,不能提高(价格),对于民众来说,尽量(以)低的价格进入房地产市场,这是我们房地产市场保证发展的一个关键。” 易宪容认为,目前很多人还买不起第一套住房,而对于多套住房的所有者,如何区别第二套,第三套住房还存在问题,对于多套住房、高档住宅和别墅提高首付比例的措施目前不容易操作。 易宪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说:“如何来区别第二套第三套住房,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信用体系和一个好的识别方式,(否则实施起来)可能有困难,银监会出台的仅仅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各大商业银行,它会采取什么措施,都是不确定的,识别不好的情况下,它可以用模糊的东西尽量把执行的力度减弱,这个原则效果是很有限的。” 央行:房贷一枝独秀增长最快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中国个人住房贷款比例目前不断扩大,但汽车贷款却在大幅减少。截止到2005年末,中国个人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不断扩大,已经占到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70%以上。与此同时,初期发展迅速的汽车贷款则开始大幅减少。另外,住房装修、助学、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贷款数量非常少。 报告同时显示,占全国GDP一半以上的东部地区聚集了中国60%以上银行业金融资产,其中广东最多,达到4.1万亿,其次分别为北京和上海。 联播观点:囤积房源决不是市场行为 刚刚公布的国六条中再次强调,要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其实,房子也不能囤积,这和囤积土地一样都是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一些开发商坚称囤房是市场行为,是销售策略,这明显站不住脚。市场行为应该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信息应该是透明的。看来,治理房价急需更严厉的措施,让开发商不能隐瞒楼盘销售的真实情况,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这样一来,急于出手的,就该是开发商了。 相关专题:国六条调控房地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