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日本人公墓让人日本人了解和承认侵略历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9:51 国际先驱导报 | |||||||||
“日本人公墓”在打动日本人的同时,也让一些日本人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承认了日本的侵略历史 国际先驱导报驻哈尔滨记者崔峰、颜秉光、驻东京记者何德功报道辛培林常陪同旅游团来“日本人公墓”祭扫,这位黑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的研究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很多日本游客到公墓祭扫后,了解到自己的先人既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死后却受到中
“尽管日本战后的和平思想与和平运动活跃,但应认识到许多日本的中间派力量对日本作为战争加害者的罪行长期以来几乎没有认识,而这也为我方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提供了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步平说。 日本右翼担心国民了解真相 每年暑假,许多日本中小学生都会进行“修学旅行”,这是一种把旅行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中国进行修学旅行者很多,不光因为中国是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国,而且中国的文化对日本学生很有吸引力。 很多具有正义感的日本老师,不满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的行径,因此在修学旅行时往往选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历史。因为在日本,中小学近代史教育讲得很少,参观中国的抗战历史博物馆对日本中学生冲击很大,他们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但这些是某些日本政客所不愿意看到的。2004年时任日本外相的町村信孝在参议院的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他担心前往中国进行修学旅行的日本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可能会对他们的历史观产生“误导”。町村信孝要文部省等有关方面指导修学旅行不要选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等记述日本侵略历史的场馆,“而应安排学生去参观、学习亚洲各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考虑到这种情况,在继续批评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及右翼势力反华活动的前提下,黑龙江省一些专家认为,政府要加强对“日本人公墓”的保护和研究,为中日民间交流提供更多的中性载体。 提供揭示历史的亲情载体 “我在日本留学的4年里,接触了很多的日本普通民众。有的日本人说:‘中国人总是让我们看罪证,我们不知道要道歉到什么时候。’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年轻一代对部分侵华证据在认同的同时,也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际关系学博士安成日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而‘日本人公墓’既是侵华的罪证,又是不少日本人父母安葬地,亲情更容易唤起他们的良知,只要他们来这里参观,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和了解了日本的侵略历史,懂得日本人民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这种中性的载体虽然刺激性不强,但教育效果往往会更好,目前日本人捐资在方正县实施的系列福利工程、修建的‘养父母公墓’、‘友好纪念碑’等就是例证。” 近年来,由于“日本人公墓”的桥梁作用,方正县和日本民间团体、部分县市结成了友好关系,双方都派出参观团以民间友好往来的名义互访,增进了了解。原方正县政府外事办主任田文斌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民间交流需要‘抓大引小’,‘抓大’就是争取日本国内实力强、人数多的民间组织和一部分政府要员,‘引小’就是对零散来这里参观的日本游客加强引导。例如,日本立正佼成会拥有600万名会员,在日本各个城市几乎都有分会。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组织争取过来,就等于同时争取到了几百万日本民众。” 既请进来,也走出去 辛培林分析,来方正县参观“日本人公墓”的日本人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侵华时期在中国担任过职务,对中国及侵华历史了解,如今想验证一下中国人是否真的“以德报怨”;二是当年在这里居住,来这里寻找当年的印迹;三是回来寻找养父母,报答中国人的恩情。“不管哪一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可以争取的。我们应抓住日本人‘民族情绪和亲族情结很重’的心理特点,利用‘日本人公墓’、‘养父母公墓’以及日本遗孤遗属悲惨遭遇的史实打动日本人。政府也要高度重视日本民间友好团体的接待工作,建立旅行、外事等多种接待渠道。” 针对“日本人公墓”目前规模小、管理落后、外宣薄弱等状况,当地的干部和学者还建议,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加强对公墓的规划、修复和管理,加快搜集历史资料、科研和文艺创作,以生动丰富的外宣品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日本人公墓”,并激发他们来这里参观的兴趣。 侵华日军731罪证陈列馆馆长王鹏认为,为了争取日本民众,“请进来”是一个重要方面,而 “走出去”也很必要,他认为应该“把这些历史真相搬到日本人的家门口、学校门口和政府门前,直接对日本中间派力量进行争取和教育”。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