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上海马路上的国际化焦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14:41 新周刊

  相对于《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上海的动作已算迟了。连交通规则都遵守不了的上海人只是小市民而已。发达而不文明,是上海的国际化焦虑,也是中国人公共生活的软肋。

  文/黄俊杰

  “从守规到违规再到守规,是上海人教会我闯红灯,也是上海人让我重新开始遵守交通规则。过去,在外国朋友面前,我总是说上海人把我带坏,害得我闯红灯脸不变色心不跳;现在,上海人忽然改变了,我却还是违规者。我再也不闯红灯了,无论大路小路,像过去一样。”

  ——

澳大利亚人Luke Moffa的话写进了《澳洲人莫非讲述在上海过马路的经历:风气变了我脸红了》的报道,放在上海的政府门户网站上,看起来像是学生在作检讨。

  “上海人忽然改变了吗?”上海可从来没有允许过乱穿马路,现在也没有允许。不同的是,现在,上海出动了便衣、照相机、公示、罚款、扣车和拘留的处罚,左手重拳,对付乱穿马路和乱闯红灯者;右手玫瑰,由杨浦区的数百名青年志愿者献给等绿灯过马路的“第一人”。

  4月14日是上海整治“两乱”(行人乱穿马路、非机动车乱闯红灯)的开始,迄今仍在持续。这次行动,既不是上海市文明办和交警部门的心血来潮,也不是上海市的城市先进性的体现。

  ——事实上,相对于2004年4月23日发布的《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而言,上海的动作已经算是迟了。根据计划,“革除市民行为陋习取得突破”的工作应该在2005年就完成的,2006年该做的事是“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取得显著成效”,这样才能达成2010年举办世博会时“市民综合素质提升到较高层次,城市管理水平、市容环境和行业服务质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的目标。

  上海需要大市民

  很多上海人还记得余秋雨说过的“一个城市应该有大市民”的话,和他1988年写的《上海人》。余秋雨在《上海人》中提到:“上海人人格结构的合理走向,应该是更自由、更强健、更热烈、更宏伟。它的依据点是大海、世界、未来。” 他提醒上海人,一定要从小市民变成大市民,要把被小市民做小的上海重新变成大上海。

  上海人已经“大写”了吗?从搞活经济来看,是的;从营造都市建筑和时尚意象来看,是的;从城市文明的和谐与细腻程度来看,未必。况且,今天上海人的概念,是1921.35万人。这其中除了69.8%的户籍人口,还包括来沪半年以上的438万外来常住人口,以及来沪居住一天以上半年以下的143万外来人口。他们在上海生活,并代表着上海。

  显然,上海人爱面子并懂得如何造面子,在世博会到来之前,看重“大海、世界、未来”的上海人,将目光落在了“七不”规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和“七建”目标(建法治之城、建健康之城、建生态之城、建礼仪之城、建诚信之城、建学习之城、建友善之城)上。

  过去5年,上海市政府支付了4亿元工资给8000名交通协管员监管行人过马路。今天,上海再次动用了巨大的行政资源,来解决“乱穿马路”这个流传百年的中国式的不文明痼疾,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让马路变得更安全、交通变得更顺畅而已。国际化都市,这是上海志在必得的城市定位。如果连交通规则都不遵守,纵容小恶,“可爱的上海人”只是小市民而已,国际化的上海将找不到国际化的大市民来匹配。

  再不改的话,今天看到的是好莱坞电影《碟中谍3》中的上海随处可见的晾衣竹竿,明天看到的就可能是日本电影中的上海随处可见的乱穿马路的行人。为了世博会,为了国际化,上海动真格的了,上海人还有4年的时间来改变。对上海市政府而言,这种改变不仅关乎行人,也关乎每个上海人(不论是土著、新移民、外籍人士还是游客),一定要改变,并且不可逆转。发达而不文明,绝对不是上海乐见的结果。在公共场所的市民“七不”规范上,香港人和新加坡人都远比上海人文明得多。

  过马路的中国人

  “马路上惊现刘翔身影”的图片帖子在网上流传甚广,图片上全是在马路上跨越围栏的行人,身手敏捷,让人提心吊胆。

  马路出现在中国已过百年,但交通规则一直不敌捷径意识、从众心理和法不责众心理。澳洲人Luke Moffa在中国被“带坏”了,为什么?因为“坏榜样”的力量大过几乎为零的违规成本。接受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与新浪网合作调查的4000人中,80%自认曾闯过红灯。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在科幻作家韩松眼中变成了揶揄:“让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站在人行横道上,待有人要闯红灯时,他就低吼一声:‘喂,红灯,慢点再过!’没想到这一回倒是起作用了,每一次大家都停下来等候绿灯。”——人高马大的汉子和交警、戴袖章的交通协管员一样有效,是因为他们预示着违规的成本一定大于零。

  但乱穿马路的痼疾并不容易改。以上海为例,4月20日,一位海归女硕士因为乱穿马路,拒交罚款、粗口辱骂交警、当场抓伤交警手臂,成为上海第一个因为乱穿马路后妨碍交警执法的行人,被行政拘留10天。5月11日,上海静安区一名谭姓交通协管员1小时内就抓拍到30余人乱穿马路。过马路在中国人眼里属于小节,而城市文明最有感染力的部分,往往不看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只看小节,透过小节来看市民品性,以及他们对公共空间和公共秩序的尊重与维护。小节不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公物、破坏绿化、乱穿马路、在公共场所吸烟、说粗话脏话,就不能怪别人看轻你,连同看不起你的城市文明。

  马路上的城市文明

  5月1日起,《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正式实施,广州全市130多个电子眼的安装位置将向市民公开。5月18日下午,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表示,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奥运会临时性交通措施,并根据国际惯例,提高交通通行保障能力。5月19日,重庆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规定行人过斑马线司机须停车让行。

  这些城市动态提醒我们,除了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我们还有城市的荣辱观。上海马路上的国际化焦虑,事实上也是存在于中国人公共生活中的软肋,是中国各城市都面临的焦虑。面对脚下有着国际先进标准的八车道马路,许多中国人依旧毫不犹豫地选择在红灯时穿过,一年有98738人在

交通事故中死亡的数字都缺乏震慑力。

  一条马路,十面埋伏。也许在北京,也许在上海,车来车往的马路不仅埋伏着便衣交通协管员,还埋伏着中国的国际面子问题、埋伏着城市的规划问题、公民的素质教育问题、红灯秒数等科技人性化问题、执法文明问题、法律制定问题。按照这个思维,那些本来企图用“刘翔身影”跨过马路护栏的行人每下定决心走向斑马线一步,中国的政府部门就需要作十步的努力,并用去十步的行政资源。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