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绿色小康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22:35 央视《焦点访谈》 |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6月7日播出“绿色小康路”,以下为节目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两个视窗中的画面,一个是脏、乱、差,而另一个则环境优美。这两组反差很大的画面其实拍的是同一个地方,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的林昌村,只不过一个 解说: 一大早记者来到了林昌村,沿着一条整洁的水泥路走进村里,首先看到的是村边的水塘,水塘的对面就是村民的房子,村里没有什么豪华的小楼,大部分的民居都是以前的旧房子,房前屋后点缀着各种景观植物和果树,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印象深刻。一些人家的门口还建有公共的休闲区,眼下正是农闲的时候,一些村民在树下聊天休息,让人觉得仿佛走进了哪个度假村或是公园。而就在两年前这里却是另一副模样。 黄绪清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林昌村村民小组组长: 哎呀不要说了,以前就这么小的一条路,而且坑坑洼洼不平,走路稍微不注意的时候会踩到牛粪、猪粪,而且这两边都是随便倒一些垃圾,以前这上面就是随便乱盖的一些牛拦、猪圈,而且猪和牛随便乱跑,乱大小便,所以稍微不注意会踩到牛粪。 解说: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两年前的林昌村进村只有一条凹凸不平的土路,村民养牛、养猪就在自家院里,人畜共居极不卫生。还有最头疼的就是厕所的问题,不仅是村民家里,整个林昌村连个厕所也没有。 记者: 全家老少上厕所到哪儿去上啊? 王兰清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林昌村村民: 去外面的山坡上,后面五是山坡上,树林那边。 黄绪清: 要解手的时候最有趣的事情就是手里要拿一根棍子赶那个猪。 记者: 你们方便的时候还要拿个棍子是什么意思啊? 黄绪清: 就是一般我们方便的时候,猪肯定要吃大便,吃大便,猪要碰到屁股,我们肯定要赶它,所以大便的时候肯定要拿跟棍子来赶猪。 解说: 其实像林昌村这样的村庄在当时的海南省并不在少数。2000年为了改变这种准确,海南省从解决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入手,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创建文明生态村。林昌村的村民听说了省里有建设文明生态村的项目,马上到附近已经开始建设的村里去参观学习,看到这些村的变化很大,回来以后大家动心了,觉得自己的村子也可以变变样。 黄绪清: 我们村就组织了村民小组,怎么把这个村改变得好一点,环境好一点。 解说: 村民们向当地政府提出了要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想法,可是建设资金从哪儿来呢? 罗保铭 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 海南省文明委主任: 我们是采取了政府拿一点,社会集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再加上广大农民的投工投劳。 解说: 对于农民的自筹建设资金,政府要求要根据各家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不能搞硬性摊派。按照这个原则,村民中条件好的多拿一点,条件差的少拿一点,但是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黄绪清: 我们村有一个老人就捐了一千块钱来创建我们的这个文明生态村。他说把这个环境改造好了,不管花多少钱他都舍得。 解说: 为了建设新村,村民们自筹了10万块钱,加上省、市、区、各级政府的补贴,社会各界的捐助,共筹集了38万元开始了新村的建设。为了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违背农民意愿的形象工程,当地政府提出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不搞达标,不强求。 陈军 中共海南省海口市委宣传部部长: 创建过程中你就不能搞一刀切,不搞一个统一的一个标准,特别是不搞大拆大建。 黄绪清: 政府对我们村也是带有强迫性的,好像要搞得比较高级,或者怎么样要贴瓷砖,或者怎么样,大家一直以来都是因地制宜,根据我们村里的具体情况。 解说: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为了把手头的38万资金花在该花的地方,政府请来了规划设计师为林昌村量体裁衣。 张昌斌 海南省海口市区委宣传部文明生态村建设委员会设计师: 比如说这个旧房子还是有风味的,基本上保留下来,有些要倒塌的,实在不行的,还是拆的重建。我们房子的美化,实际上还是房前屋后美化绿化点缀。 记者: 上级部门替你们来做这个规划,你们认可这种规划呢?觉得能负担起得起吗? 黄绪清: 还是行的,他们不是强求说一定要把旧的东西全部拆掉,他是在你家庭,或者我们村民同意下,我们房子也是危房了,假如你经济负担得起的情况下,把这个拆了盖起新房,经过你的同意你就会盖起来,就在农民的经济负担允许下。 解说: 有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总体规划,全体村民投工投劳,村里铺上了水泥路,各家各户都修建了有上下水的厕所,大多数质量较好的老房子保留了下来,全村37户村民新盖房子的只有8户,虽然没有整齐划一,但是通过景观植物的点缀,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黄绪清: 我们村有一个老人90岁了,他说做梦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环境。 解说: 除了美化环境,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点还在于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村民黄文海带着记者参观了村里的沼气池。原来在新村建设规划中,专门批出了一个饲养区,把分散在各家的牲畜集中起来饲养,大量的排泄物作为原料进入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各家各户。 黄文海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林昌村村民: 利用这个沼气池以后我们一年可以省下十多瓶煤气,还有沼气产生这些渣可以用来做最好的农家肥。一年可以省下来十多包化肥,算起来一年也是可以节省两千来块钱,对我们来说好处太大了。我们利用这个沼气以后,我们就不用到外去砍柴了,这样又很方便,对生态也是很好的保护。 解说: 小小的沼气池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可不止这些。它实际改变的是村民多年形成的生活方式,人畜共居的问题解决了,烧火做饭用上了沼气燃起灶,方便有了抽水马桶,厕所的下水管道也通到沼气池,整个村子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生态链。而环境的改变也让村民的精神面貌巧然发生着变化。 黄绪清: 现在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大家都感觉到,大家团结起来了,互相帮助。 记者: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黄绪清: 在这好的环境下,我们大家都不想去破坏我们村里这种形象。 解说: 实际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快速致富。村民黄文奇在文明生态村创建之前,收入只是靠种水稻。 黄文奇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林昌村村民: 卖稻谷一年收入很低,大概只有一两千块钱。 解说: 在以前,林昌村大多数村民都跟黄文奇家的情况差不多,种植品种单一,收入也不高。创建文明生态村以后,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渴望着能有更好的致富门路。当地政府决定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改种多种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 陈军: 通过环境的改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林昌村通过创建以后政府引导改变了种植传统水稻的生产习惯,逐步发展热带产业,热带农业。 解说: 在政府的引导下,黄文奇在自家的田里种取了多种经济作物。 黄文奇: 我家种橡胶林大概有两亩,香蕉三亩,花卉六亩,胡椒一亩左右,总共现在收入比以前收入大多了,大了几倍。 记者: 现在一年能收入多少钱? 黄文奇: 现在一年收入一万多块。 解说: 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村民们纷纷种取了各种热带经济作物。据了解,仅仅两年时间,林昌村的人均年收入由创建文明生态村之前的不到两千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800多元,林昌村的变化让附近的村子很羡慕,他们看到了建设这样一个文明生态村并非遥不可及。就在我们采访期间,附近青草村的村民又来这里取经了。 王槐义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青草村村民小组组长: 因为我们村的人,还有我特别羡慕这个村,他们搞村容村貌特别好,经济发展也不错,人的个人素质也特别好,所以我们特别羡慕,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我们村也准备搞一个文明生态村。 解说: 经过五年多的创建,像林昌村这样的文明生态村,海南省已经建起了5300多个。“十一五”期间,海南省计划将全省二万多个自然村中一半以上的村建设成为文明生态村。 罗保铭: 我们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当中没有搞过达标,也没有搞过硬性摊派。主要还是从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引导农民和尊重农民出发,让农民从实实在在的实践当中看到发展的方向,从实实在在的收益当中体验到文明生态村的好处。 演播室主持人: 前不久我们曾经报道过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建农民别墅,搞小康新村,说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实际上农民非但没有过上新生活,负担反而加重了。 海南省林昌村没有大拆大建,也没有追求整齐划一,而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最终的效果是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百姓的欢迎和支持也由衷了。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把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行。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再见。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