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弱势强音的现实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15:55 新世纪周刊

  -王水雄

  与数年前非常分散的注意力相比,目前基于互联网构筑的虚拟世界进一步被结构化了,即便是那些暂时还没有被结构 化的部分,其所包含的结构性因素也在进一步增多。自由网民的自由意志和自由言论虽然在某些领域被有意和无意地屏蔽、阻 止、规制,乃至引导了,但是在大量社会生活领域中,它们却被筛选、汇聚,甚至“组织”起来,成为可以在这些
领域里调动 资源、发挥切实影响的现实力量。这个过程包含了多重力量的共同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虚拟社群他们的注意力及表达方式 的特性。

  被筛选的人群和注意力

  由真正意义上的网民构成的虚拟社群可以说是一个被社会结构筛选出来的人群。

  虽然有互动性的不同网络产品能够吸引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进入到虚拟世界中来,但是真正在网络中自由游走,四处发 言,代表了网络自由特性的那部分网民,多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着较多不如意,却又对社会生活具有一定想法、试图对现实 产生一定影响的人们。在家庭生活中难以找到慰藉、在学习工作中找不到自己位置或平台的中学生、大学生以及一些白领可能 构成他们的主体。

  这批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并不高,或者虽然包含着潜在的获取较高社会地位的能力,但一时之间找不到形成自 己社会势能的平台,或者说社会资本,恰如《大话西游》中尚未遭观音菩萨点化的至尊宝。所以,他们可能普遍感到生活不应 该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们感觉到苦大却无仇,因为他们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具体的对象来仇恨,或者觉得自己还不够 资格去仇恨。

  最开始,这一群人的注意力是分散的。毕竟不幸的人,总是各有各的不幸,而缓解不幸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网络 世界所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能够表达的空间也实在是太广阔了,所以很容易将网民的注意力分散化、吞噬掉。

  但是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所感知到的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网民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汇聚到了社会生活的领域( 包括大量自己和他人的私人生活领域,在博客写作盛行之后,这一点更觉明显。所以我们说“无隐私”),尤其是对其中有关 社会不公现象和问题的探讨。

  对公平问题的热衷,主要是因为网民被筛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相似性的社会地位与处境让他们在该话题上容易产生共鸣 。由于自身地位和处境通常具有不确定性或者不容乐观,所以他们特别关注在社会互动之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在网络争论中这 种一边倒的态势往往比较明显。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样涉及抄袭,社会地位较低者的抄袭行为在此往往能够被谅解,而社会 地位较高者的抄袭行为却往往难以得到宽容。进而也就不难理解虚拟世界表现出来的一定程度的“无是非”态势。

  因为网络世界每天都会有大量“事件”报出,所以即便是现在,虚拟世界的注意力总体而言仍然是分散的。在此背景 之下,一些涉及承载着较多现实世界注意力的名人、大机构、基本制度等的事件,往往能够被网民敏锐地抓住,将虚拟世界注 意力的浪潮在一段时间里汇聚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冲击——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权威形成制衡,且使得话语权的分布更显均 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注意力浪潮中,虚拟世界的“意见领袖”也不可避免地连带着吸引了眼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说虚拟世界的结构性因素在增多。

  被筛选的表达方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网络世界的事件表述和表达方式远远比平面媒体丰富。在能够保证及时有效 的前提下,为了吸引注意力,自然语言之外,声音和影像表述被不断地创造出来。

  而无论是自然语言还是音像叙事,在风格上调侃与戏谑总会占据重要的位置,因为要显得有趣,才能吸引眼球。于是 在某些场合,一些正儿八经的东西会被弄得不正经起来,权威性和神圣性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被解构。于是我们说它“

无厘头 ”。

  当然,由于虚拟世界中身体的隐遁,表达的自由被彰显出来。少部分素质不高的网民可能展开人身攻击,在网络世界 形成一定量的语言暴力。

  虚拟世界的现实效应

  虽然虚拟世界从人员、注意力,到表达方式都存在筛选问题。但是鉴于网络的便捷性,加上网民以及将网络作为工具 的人口数量庞大,在虚拟世界中活跃的注意力(哪怕真正发言的只有几百人)汇聚成的冲击力,会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切实的作 用。

  首先,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源泉,而传统媒体的涉入又对虚拟世界汇聚的注意力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让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来。

  同时,网络是一种方便的获取“民意”的渠道,虽然这种“民意”是被筛选了的存在一定偏颇的民意,但毕竟省却了 严格调查研究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形势比较紧急的情况下,这种“民意”会吸引决策者的注意力,构成其决策的 重要参考。

  另外,虚拟世界已经成为大众舆论的一个参考和导引体系。虚拟世界的言论是切切实实地留存在网络之中、呈现于屏 幕之上的。社会大众虽然未必以此为标准,却多多少少会参考之,受其影响乃至导引。

  网络群体虽多被筛选,其注意力虽多有分散,其言论虽多从个体出发,但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虚拟世界,渗透到社会生 活的各个角落发挥作用的力量却不可忽视。期望虚拟世界的、尚未被结构化的自由的人们,意识到身上的责任,多一些对人对 己的尊重、理性和建设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