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保卫怒江:尚无胜利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15:55 新世纪周刊

  -特约记者/左林

  三年前怒江水电开发争论的喧嚣还历历在目,2006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透露,“尽管(怒江 水电站工程的)评审正在进行之中,我们将对原来的开发计划做出非常大的修改和调整。”他说:“大湄公河流域的邻国和国 际社会对这个项目很关注。”

  祝光耀表示:“我们必须对怒江开发所造成的生态后果,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对怒江下游国家所造成的影响做 出全盘考虑。”

  1999年被列入中国政府议事日程的怒江水电站滚动开发规划,涉及建造两库13级梯级水电站,该项目预计装机 容量2100多万千瓦,超出三峡工程装机容量300多万千瓦。

  怒江州是中国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因此,州政府对怒江水电计划非常热心,积极推动怒江开发 。但是,反对建坝的批评者说,修建怒江水电站将会给周围地区脆弱的环境带来更多问题。

  中国华电集团在2003年初获得该项水电开发权,并于当年6月在怒江州正式挂牌成立开发公司。同年7月3日,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区作为中国唯一符合世界自然遗产4条标准的保护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之后,社会各界对于世界遗产保护和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为名义的水电建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NGO的阶段性胜利

  2003年8月,“2库13级”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主持的评审会。

  环保总局的一位官员成为会上“唯一的反对者”,他在临时参会的情况下据理力争,坚决不同意会后“与会者一致同 意”的表述,要求在纪要中写下环保局代表有不同意见。此时,距《环境影响评价法》当年9月1日正式生效还有5天时间。

  会议间隙,这位官员拨通了“绿色家园志愿者”负责人汪永晨的电话,表示急需她帮忙找一些熟悉怒江的专家学者, 他要反击。 “这位官员说,他在发改委开会,孤军奋战。”汪永晨回忆。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主任王名教授称这位官员 是日后“保卫怒江”行动得以成功的核心人物。

  9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主持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汪永晨联络了一 批环保、社科学者,对怒江建坝提出了激烈抗议。汪永晨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凭借与媒体的良好关系,十 几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会议,将专家们反对的声音通过各大主流媒体传向社会。

  云南“绿色流域”负责人于晓刚后来成为了汪永晨的盟友,甚至一度促成了云南政府内部不同的声音。2004年2 月13日,云南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民盟云南省委在民主党派、无党派界别联组会议对怒江流域的开发提出质询,认为水 电开发应与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统筹起来,未经统筹规划的水电开发,将会对怒江流域的生态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同年2月,《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被总理办公室退回国家发改委,温家宝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 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水电开发被暂时搁置了。

  《世界遗产名录》和国际压力

  至此,由NGO发动,通过媒体进一步放大的“怒江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媒体普遍赞誉:这是中国第 一次民间环保组织影响了公共事件的政府决策。外电更是评价:这是少有的中国政府内部矛盾被公开的情况。

  “世界遗产”的特殊地位同样成为了水电计划被搁置、修改的重要原因。

  2003年11月底,世界河流与人民反坝会议在泰国举行,“绿色家园”、“自然之友”、“绿岛”等中国NGO 参加了大会。

  经过中国NGO的游说,最终60多个国家的NGO以大会的名义联合为保护怒江签名,联合签名最后递交给了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回信,称其“关注怒江”。

  2004年4月21日和5月24日,云南省遗产管理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有关负责人分别向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去信,表示怒江大坝和水电站可能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产生影响。遗产中心表示重视,并在2 004年7月的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给予中国温和的“警告”。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也是政府的一份承诺,一旦三江并流被列入濒危名单,等于了背弃了这份承诺,国际影 响将非常恶劣。”于晓刚说。

  国际压力是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同是国际河流,涉及到下游6国的澜沧江依然在十一五规划中被列为重点开发的 水电项目。于晓刚分析道,怒江开发被搁置,是一系列力量博弈的结果,这背后最关键的“内因”是本届政府主导思想的变化 ——科学发展观。没有这一转变,《环境影响评价法》不可能出台,环保总局也不可能一改过去的软弱形象,与水电部门抗衡 ,NGO的活动也会被抑制。

  争论还将继续

  2005年6月,在这场争论中一直站在汪永晨对立面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连同陆佑楣、方舟子等12人花了一周左 右考察怒江水电开发生态情况,回来后向国务院上书建议加快怒江水电建设。何祚庥透露,很快国务院领导就批复说“看来此 事还需要调整”,并转交国家发改委处理。

  渴望依靠水电投资脱贫的当地政府也在努力,2005年7月,温总理赴云南考察工作期间,地方官员反映怒江水电 建设停工已久,地方不知如何进退,希望中央能尽快定夺。温总理回京后,即指示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水利部等有关部门 “加紧论证研究,尽快拿出自己的意见”。

  暂时封冻的怒江开发出现解冻迹象,汪永晨在2006年2月,第4次进入怒江考察,与其他环保人士共同调查了1 00个当地家庭的生活状态,询问他们关于水电开发的知情状况与实际愿望,希望为NGO的抗争增加砝码。

  6月5日,环保总局透露怒江计划将有重大调整之后,汪永晨、于晓刚都在关注进一步的发展,但对政府内部究竟如 何决策却一无所知。汪永晨说:“这也是我们最薄弱的地方。”环保总局在回应《新世纪》周刊采访要求时表示,计划正在研 究论证中,没有进一步的结论,宣教办的一位官员说:“这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能说的我们已经都说了。”记者又致电华 电集团,但截至发稿时依然没有得到回应。

  植物学专家蒋高明推测完全放弃开发是很困难的,他预测有可能采纳有些专家提供的折中方案——高坝变低坝,降低 环境影响,减少淹没土地和移民人数。蒋高明在2004年10月国电北京研究院组织的怒江考察结束之后曾经提出过一个“ 第一方案”,完全放弃水电开发,转而建设旅游品牌,但他对这一计划能否被采纳也显得没有信心,并且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理想状态自然是一个都不建,因为一旦开了建低坝这个口子,以后再往高了建也很难控制。”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