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肯·罗奇靠乐透彩资助的电影赤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15:56 新世纪周刊

  -黄蔚

  在肯·罗奇(KenLoach)刚刚夺取第5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风吹稻浪(TheWindTha tShakestheBarley)》中有这样一幕:参加了爱尔兰共和军的兄弟俩对英国军队充满优越感地说,“你打算 怎么着?拿球棒把那些家伙一个个打昏?”事实上,这话很适合用来比喻肯·罗奇自己,40年来他通过用电影表现对现实社 会的观察、对不公政治的反思和对
小人物困苦挣扎的同情,他的深刻反思震撼了观众,并且赢得了赞誉。

  这位来自纽尼顿的工人之子从不屈服于票房压力,一生致力于拍摄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和纪录片。从1966年拍摄 的反应无家可归者的先锋作品《凯茜回家》,到关于酗酒者生活的电影《我的名字是乔》,这位现年69岁的导演一直坚持对 主流电影的对抗。

  带着眼镜、外表温文的左翼激进导演肯·罗奇在戛纳电影节上以《风吹稻浪》获得金棕榈奖,并借这部影片,给了英 国殖民历史一记挥棒重击。这部影片的名字来自于爱尔兰民谣,罗奇说:“我们这部影片只是在英国反思殖民历史方面迈出了 一小步,很小的一步。如果我们能够直面过去,也许我们就能够直面现实。”

  罗奇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已是第8次被提名金棕榈奖,但这次终于击败了另外19名对手从而首次得到这个奖项。 这是罗奇在电影生涯中获得的最高荣誉(他从未被提名奥斯卡或者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获取任何奖项),这个奖项来 自欧洲大陆,在这里他比在自己的国家英国或美国更受到欢迎。由包括塞缪尔·杰克逊、海伦娜·邦汉·卡特及蒂姆·拉夫在 内的9位明星组成的阵容强大的评审团一致通过将金棕榈奖授予《风吹稻浪》。这部影片通过讲述1920年爱尔兰独立战争 中一对兄弟的故事揭示战争的残酷。邦汉·卡特说:“这次电影节中有5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而《风吹稻浪》绝对震撼,它对 人性的刻画深深打动了我们。”这是罗奇导演的电影经常获得的评价,他的作品常常被拿来与英国现实主义大师迈克·李(M ikeLeigh)的作品相提并论。人们甚至常把他俩的作品弄混。

  罗奇的风格与诸如《达·芬奇密码》之类的商业片以及海滩、美女格格不入。这位老人家拍摄一部投资450万英镑 的电影,其中50万英镑靠的竟然是乐透彩的资助。他在伦敦狭窄的家庭办公室里录制的提名演说中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电 影应反映现实,而不该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尽管现实可能不那么赏心悦目,比如战争、侵略,我们不能对它们视而不见、 无动于衷。只有关注现实,电影才是健康的,能拍这样的电影才让人激动。我认为电影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

  罗奇的影片对困苦生活进行写实并混合些许的幽默。从富有的洛杉矶人对拉丁人的剥削(《面包与玫瑰》,2000 年),到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英国工人阶层(《石雨》,1993年),到被忽略的无家可归者(《凯茜回家》),导演为弱势 群体进行代言。一位电影制片人这样评价罗奇:“多数导演拍他们认为人们会想看的电影,而罗奇拍他认为人们应该看的电影 。”一些批评家说,作为导演,罗奇太想利用电影进行说教,使得他不能贯注于电影的主题,也不无道理。好莱坞老牌影星安 东尼·奎恩则对罗奇颇有微词:“罗奇进行的比喻和探讨有时候令电影进行得过于艰难缓慢。而且有些英国之外的问题的判断 有失公正。当你看了《土地与自由》(1995年)里面长达20分钟的关于集体主义的辩论,你就懂得什么叫‘冗长拖沓’ 了。”

  罗奇出生于1936年,他从不隐瞒自己工人家庭的出身。父亲是英国考文垂一个工厂的电工,在他小的时候每周带 他去公共图书馆借两三本书看。罗奇聪明好学,后来考进了纽尼顿文法学校。虽然他对那种教育体系很不屑,但仍很享受那段 快乐时光,之后他在牛津大学学法律,毕业后进入英国皇家空军做了两年打字员。在牛津期间,罗奇发现了自己对戏剧的兴趣 ,并且发现了自己在导演方面的天赋强于表演。1963年他得到了在BBC戏剧部做实习生的机会。他混在一群作家和导演 中间,产生了制作新闻剧的新想法,从警察系列的《Z字头车》开始到拍摄出后来著名的纪录片风格的《凯茜回家》。

  在上世纪70到80年代的近20年间,罗奇的事业落入低谷,找不到电影的投资人,不得不为广告公司拍摄啤酒广 告。上世纪90年代,通过一系列低成本电影,罗奇的事业逐渐回到正轨。虽然这些电影并未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但至少为 他赢得了一些认可和赞许。一开始,他的电影形式非常自由,超乎大多数人想象。他并不告诉他的演员们要饰演什么样的角色 ,或者故事要怎么发展,直到拍完,结局才确定。罗奇最著名的电影《凯斯》讲述了一个男孩与猎鹰成为朋友的故事,饰演片 中男孩的演员一直以为片中最后一幕的猎鹰在拍摄现场真的被杀死了,其实现场只是利用了一只死去的游隼。与之类似,在电 影《石雨》中,饰演母亲的女演员并不知道剧中上门逃债的高利贷者要把她的戒指抢去抵债。只要有机会罗奇就会向权威和传 统挑战。

  当被问到他是否把《风吹稻浪》当作一部“反英电影”的时候,他回答说:“这部电影并非仅为了表现英国对爱尔兰 的侵略。我们有责任批判曾经犯下的错误和罪行,这并不仅仅与爱国主义有关,它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责任。”

  肯·罗奇作品

  《风吹稻浪》(2006)

  《审判麦当劳》(2005)

  《航向幸福的旅程》(2005)

  《爱之吻》(2004)

  《九一一事件簿》(2002)

  《甜蜜十六岁》(2002)

  《铁路之歌》(2001)

  《面包与玫瑰》(2000)

  《我的名字是乔》(1998)

  《闪动的火焰》(1997)

  《卡拉之歌》(1996)

  《土地与自由》(1995)

  《折翼母亲》(1994)

  《石雨》(1993)

  《致命档案》(1990)

  《底层生活》(1990)

  《再见祖国》(1986)

  《外貌与微笑》(1981)

  《家庭生活》(1971)

  《凯斯》(1969)

  《苦命母牛》(1967)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