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甜美的,有用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15:56 新世纪周刊

  -易大经

  前一阵子,大名鼎鼎的印度裔英国作家V.S.奈保尔发了飙,其中炮打自己的同胞,火力生猛,连追捧过印度作家 的友邦人士都不能幸免于难——他们写爸爸,写妈妈,写叔叔和阿姨,他们在努力擢升自己笔下的东西。可怜而天真的批评家 们读了印度小说就可能得出结论:“上帝啊,张三、李四或王五来自一个硕大无朋的印度家庭,我们过去一无所知啊!
”(云 也退译)

  真是非常不幸,《卑微的神灵》恰恰就是写印度外省一个大家庭的三代人,更为不幸的是,罗易这部处女作1997 年出版之后就赢得了该年度英语布克奖,且一度成为畅销书的代名词。然而罗易的不幸正是她的万幸,她的小说或许具有可供 指责的一切缺点,但同时具有属于她自己的妙不可言之处,其实这样的作家更需要批评家小心,他们不是几句发自肺腑的赞扬 就能打发过去的。

  除了“写爸爸,写妈妈”,罗易写孪生子,“天堂腌菜罐头厂”的第三代人,艾沙和拉赫,一对相差18分钟出生的 孪生兄妹。与此相应的是艾沙“见到她,她带来了列车经过时的声音,以及如果你是坐在火车的窗户旁边的座位上,那么窗外 的光和影必然会落在你身上的一明一暗交替的景象。”这些出现在《卑微的神灵》前几页的段落非常可口,因为它们清晰地体 现了一部小说最原始的含义——新鲜的故事(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必要讨论这部小说的具体情节)。

  如果仅仅写孪生兄妹,那么这部小说无疑正是奈保尔欲除之而后快的三流货色。事实上罗易走得更远。《卑微的神灵 》的核心是阿母的爱情,然而从一开始就不是讲阿母而真的是“写爸爸,写妈妈,写叔叔和阿姨”,明明故事的开始就是结束 ,但在罗易漫不经心的笔下全部走失了,各个故事竞相呈现,亦互相迷失。罗易写其他人远远多于阿母,甚至多于艾沙和拉赫 ,她加大力气,笔墨全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身上,而主要的冲突却一再被推迟,那结局就像努力抢戏的二流演员,不断地在 别人的戏分里蹦着转瞬而逝的小脸。直到最后结局来临,原先使力气的背景转化为一种难以言说的氛围(晚年名声大噪的中国 作家汪曾祺写小说也爱以远景着手,让人强烈感受到什么是小说的氛围)。作为小说,《卑微的神灵》容纳了太多东西,一切 在文学理论上应当分门别类细分的文学类型,在此都能找到:传说、英雄传奇、神话、谜语、格言、案件、备忘录、故事和笑 话,还有诗与戏剧的影子——“那熙熙攘攘的、匆匆忙忙的船的世界已经逝去了/白色的蚂蚁忙着去觅食/白色的瓢虫急于回 家/白色的甲虫匆忙地逃离光明往地下钻/白色的小提琴上演奏出白色的悲伤的音乐/所有这些全部消逝了”。

  古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归纳的文学价值——甜美和有用,对于《卑微的神灵》而言,批评家们的确难逃奈保尔那 致命一击。这是一部里里外外都在讲述印度的小说,所取得的世界性声望,未必就没有来自对第三世界、前英国殖民地的某些 想当然的拔高,而这恰恰是西方文学界最乐于看到,也是第三世界作家最乐于写到的。固然,罗易写到了印度1960年代到 1980年代家庭的崩溃,种姓制度的矛盾,全球化下的社会现实,这些可以被理解为作家的逢迎,但罗易以其在文学上的创 造力赋予了这个故事一种真实感。我们宁愿相信,小说所写的即是印度的现实,对小说来讲,“可口可乐”、“革命与美国电 视”、“猫王”这些符号的出现是真实的而不是设置,至少不是像中国人裘小龙写上海石库门那样的要命写法。这涉及到文学 的真实性,它应该让读者觉得故事是真实的,不论这读者是印度人还是美国人。

  《卑微的神灵》展示了印度的全球化现实,“可口可乐”、“革命与美国电视”、“猫王”这些符号的出现是真实的 而不是设置

  《苏联祭》

  苏联情结之于中国人曾经宛若对初恋的向往,这在王蒙的文字里也可读到。当初恋已成往事,美好的是否还能归于美 好,王蒙的这本书做了有关苏联记忆的今昔对照。或许历史就是多维的,有关苏联的旧梦也就掺杂了无法言说的追怀。其实, 理想主义的激情被过度宣扬,总是靠不住的事,因为人是活在现实的土地上的。《苏联祭》可以看作一个群体对那个年代的某 种小结,亦可给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后来者作为考证时代特征的参照物。

  王蒙

  作家出版社2006年5月定价:29.00

  《面对面——让-保罗·萨特与西蒙娜·德波伏瓦》

  关于这对恋人的记述文字实在多如牛毛,一位是哲学大师,一位是女权主义先驱,他们之间的故事更是离经叛道,游 离于世俗之外,也因此充满争议。本书作者是美国传记作家,长期辗转于在巴黎和纽约之间,作者不仅搜集了大量历史资料, 还曾于1976年采访波伏瓦。于是,与其他有关萨特与波伏瓦故事的文本有所不同,这本传记具备了较多的一手资源。叙述 方式则与萨特的所谓“传记式直觉”吻合,不乏可信的细节。

  (美)黑兹尔·罗利著时娜译

  中信出版社2006年6月定价:32.00

  《村上春树与后虚无年代》

  香港一直在亚文化领域十分活跃,这本探究畅销作家村上春树与虚无主义之间关联的书也是一个佐证。本书作者以村 上春树的小说故事及人物为蓝本,勾勒出遍布其间的虚无主义脉络,与尼采、加谬、卡尔维诺、梭罗的文本进行对照,抽离出 村上春树故事背后的哲学命题。千万别被哲学二字吓倒,这本书的文体十分通俗,生活细节分布均匀,是一本易读的、有趣的 著作。

  (香港)岑朗天

  新星出版社2006年4月定价:20.00

  《声音的再现》

  本书以录音技术为切入点,勾勒出流行音乐100多年的历史。从老圆筒录音机到78转唱片,再到45转和33转 唱片之争,再到卡座的出现,多轨录音的发明,一直讲到CD和互联网P2P,内容非常全面,值得所有喜欢音乐的人阅读。

  有趣的是,此书被许多书店归入科技类,而某网上书店更是离谱,放在了电子电工类。中国的图书分类学之现状,由 此可见一斑。

  (美)马克·科尔曼著余言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1月定价:20.00

  《我的第1部电影》

  电影书的泛滥几乎让人绝望,各类拼凑的电影索引书、充满意淫文字的所谓电影随笔令人头疼不堪。当然,坊间也不 乏货真价实的电影书,这本《我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其中一本。作者斯蒂芬·罗温斯坦曾在英国独立电视台(ITV)、英国 广播公司(BBC)担任编导,以大师的第一部为线索,采访了科恩兄弟、肯·罗奇、李安、奥利弗·斯通等电影导演,以对 话为文体,讲述了这些大师拍摄第一部电影时的心路历程。

  (英)斯蒂芬·罗温斯坦著韩秀容等译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定价:56.00

  《烟醉》

  以烟草为主题的书并不少,但以烟草为主题的小说,《烟醉》是不多见的一本。小说的时间纬度被置于上世纪90年 代到21世纪初,这个时候,烟草行业正在火热地市场化。两个男人,因为工作和烟草产业联系了起来,而地理背景,则在中 国最诱惑人的城市成都。

  乍看上去,这本书容易让人误会,以为这是一个关于烟草的超级企宣。但细读下去,这是70一代朝着社会中坚迈进 的内心写意以及生活工笔,也是烟草的另类文化史。

  潘家华,陈庆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4月定价:24.00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