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北青藏线沿路签订责任书防止破坏铁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0:36 新京报

  当地清理铁路沿线废旧金属收购点,居民签下责任书护路有奖

  

海北青藏线沿路签订责任书防止破坏铁路

  守卫关角隧道的武警战士。

  

海北青藏线沿路签订责任书防止破坏铁路

  关角隧道外,养护铁路女工在清理植被。青藏铁路沿线许多居民和政府签订了护路责任书。

  赞旦老人的家离青藏铁路只有百米远,刚察县正要和他签“护路责任书”。记者西进采访,青藏线沿途许多地方都有这种责任书,当地通过石头阵固沙、沿线清理废旧金属收购点等手段,守护青藏线,而在重要地方,还有武警官兵把守。

  沿线设栏防家畜

  离赞旦家不远,几只小羊跑到铁道边啃草,一位牧民赶来,把它们拽了回来。此地,中铁21局的工人们正在加紧拉围栏,7月1日前要全拉上,防止牛羊再上铁道。

  据海北州宣传部马科长称,铁路沿线牧民与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护路有奖励,破坏受处罚。当地还实行领导责任制,着力促进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制度化,路、地、军、警通力协作,确保铁路安全。

  “我们配合铁路部门清理土道口,开展了清理铁路沿线废旧金属收购冶炼站点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防止破坏铁路活动。”对于客流激增给当地资源带来问题,刚察县渔政站站长贾德伟称,西格段铁路复线开工后,刚察县境内劳务人员一度达到近万人,盗捕湟鱼现象时有发生。在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等湟鱼产卵主要河道源头,虫草采挖人员的涌入对产卵鱼造成威胁。目前,当地已实行县、乡、村签订的三级责任制,但还有捕捞情况,加强执法力度已刻不容缓。

  海拔最高隧道守护人

  离开刚察,记者到达海西州天峻高原,青藏铁路旧线西格段海拔最高的关角隧道,就在眼前了。

  关角在藏语中意为“登天的梯”,隧道全长4010米,轨面海拔3680米。曾于1958年开工,后停工封闭,隧道地质复杂裂变、积水浸泡十余年,1978年才通车。

  在山腰时还是晴天,到了隧道附近,记者却迎来一场大雪夹着雹子。守卫关角隧道的青海省武警总队某中队官兵说:“我们这儿是山下晴天,山上下雨,山下下雨,山上一定下雪。”中队事务长小郭介绍,现在这里基本的生活需求改善了,就是高原反应不时会伤害战士。“我们这点辛苦不算什么,修路的前辈才让人尊敬。”小郭指着远处山上的窑洞说,上世纪70年代,为了修关角隧道,铁道兵们就住在窑洞里面。当年55名铁道兵长眠于此,天峻县有一座烈士陵园,埋葬着100多位为建设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而牺牲的工程兵。

  绵绵石头阵可固沙

  关角是天峻高原与柴达木盆地的分界。下了关角,海拔一下子降到了2000多米,草原也一下子变成了沙漠。

  海西州乌兰县柯柯乡就在青藏线边上。在铁路两边的护栏外,乡民正用石块垒整齐的方阵,每个格子长约一米,宽约半米,连绵不绝。“这是为了固沙。”村民老马介绍,乡里组织大家来干,每天给40元工钱。

  “这个石头阵具体并没有一个范围与面积的统计,有风沙的地方,就会组织人力去干。”海西州综治办的曾先生说,这些石阵多是放在大小柴旦地区,防止沙石影响公路铁路。州里与乡里与村民一级一级地签订《铁路护路联防包保责任书》,要求保护好铁路。当地乡民用干草、盐块、木板、土墙、篱笆等拉起一道道障碍,有的拦沙带甚至绵延距离铁路六七百米。

  一线故事

  55英魂守卫关角隧道

  当年铁道兵郭俊亨回忆筑路艰苦生活

  在关角隧道兵站门前对面的山坡上,有数十个土窑洞,这是当年修建关角隧道的铁道兵的家。

  窑洞不少已经塌了,幸存的窑洞很宽敞,还有一些残破的家什。51岁的郭俊亨是当年十师四十七团的老铁道兵,1978年在此修路。他现在生活在山脚下的天峻县,对青藏铁路的开通,他很高兴,认为大西北疏通了开发通道。

  郭俊亨回忆,当年铁道兵第十师集结两个营的兵力,在关角山展开会战。战士们很多是20岁左右,和现在守护这里的武警官兵们一样年轻。当时工程十分艰苦,有时只能一锹一锹地去挖。由于地处高原,洞内严重缺氧,如果在洞内工作时间长一些,就会感到胸闷无力,甚至昏厥。由于高原上沸点低,饭总是做不熟。而且,战士们一年四季没有新鲜蔬菜,只有罐头、肉,还有就是干菜,喝的水也是雪水。

  郭俊亨至今仍记得发生在20年前的关角隧道塌方。“他们是用木头顶着,挖进去一截以后再用木头顶,后来还没来得及顶的时候,它就塌方了,塌方就把人全砸在底下了。”当时一共牺牲了55名战士。“我们每年清明,都会到天峻县的烈士陵园去扫墓,还在关角隧道的道口烧花圈,祭拜英灵。”

  

海北青藏线沿路签订责任书防止破坏铁路

  ①概况

  全长4010米,轨面海拔3680米,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最难点。它地质情况复杂,多处断层破裂。

  ②轨道

  它的轨道由多个盘旋曲折的弧形组成,弯道众多,被青海当地的铁路员工们称为“大灯泡线”。施工者在山体中打入锚杆,抗拒山体压力。

  ③地下水

  在1958年最初修建时,关角隧道曾创造过昼夜涌水2000立方米的纪录。如今的隧道中已经建成了导流系统,涌出的地下水可以自动排到隧道之外。

  ④排烟

  有媒体报道,原来列车时速慢的时候,火车一过,隧道里全是烟,必须用机械通风。”

  当地铁路维护工人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列车时速快了,再不用机械通风了。

  西行快记

  这4分钟,心怀感激吧

  

海北青藏线沿路签订责任书防止破坏铁路

  从天峻到关角再到山下的乌兰县,山体结构脆弱,以当年的技术水平,只能把铁路修成弯来弯去,绕了一圈又一圈。直到遇上关角这个绕不开的障碍,只有开挖隧道一条路了。

  由于环境恶劣,设备简陋,整个工程几乎全都是靠人力,牺牲在所难免。55位铁道兵的生命,筑成了4010米的关角遂道。就是现在,灾难也时有发生,关角隧道口的铁路护工范先生介绍去年9月的一场大雨,关角隧道发生塌方,把铁路都埋了。武警与工人们连夜清理了铁道,固定了斜坡。

  眼下,火车以70公里的时速从容通过,整个关角隧道只需要大约4分钟。每当我们路过此地,请心怀感激吧,用短短4分钟缅怀当年和现在献身于此的军人的血肉与青春。

  征集百万签名支持西藏环保

  本报讯(记者郭晓军)中国商业联合会、欧盟环保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政府等中外机构联合举办的“瑰丽西藏,环保中国”大型公益活动将在7月份启动。此项活动向全国征集100万人的签名,支持西藏及中国的环保事业。

  昨天,中国商业联合会环境保护办公室刘洁萍博士透露,签名活动将在“瑰丽西藏环保中国”网站(www. ep-china.org)进行,主办方将从所有签名者中抽取10名幸运者,赠送价值万元的奖品,并还将产生10名绿色使者,其签名和手印将永远留在拉萨墙上。此外,通过主办方设计的环保创意大赛,最后将决出两名绿色使者乘坐青藏铁路专线,免费获得考察西藏环境资源的机会。

  专题采写 本报特派记者 徐春柳

  专题摄影 本报特派记者 陈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