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的夏天 中国球市的寒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5:03 经济半小时 | |||||||||
原来能够容纳六七万人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几乎场场爆满,而现在上座率却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经济半小时6月20日播出节目《世界杯的夏天 中国球市的寒冬》,以下为节目内容。 如火如荼的世界杯,吸引了许多中国球迷,但世界杯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不仅是射门有多精彩,而是看台上的观众人山人海,这样的场面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在中国的球场上出现了。
在中超比赛中的一个场景是,尽管球员在场上你争我夺,但看台上的观众聊聊无几,稀稀拉拉,虽然球迷们打出了梦在中超的巨大横幅,可诺大看台上只有屈指可数的8个球迷,仔细看还有几个人在打盹,看来这是索然无味的比赛,而这个中超看台上,观众东一堆西一堆,完全没有彩旗飘飘,声浪阵阵的球场阵势。 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中国的球迷不喜欢看球了?可是对这次世界杯,中国的球迷却表现出了少有的激情。 中国足球步入寒冬 这几天,央视索福瑞公司体育与媒介研究部的张荣辉要比平时忙碌许多,他每天都要跟踪世界杯节目在国内34个城市的收视数据。 央视索福瑞公司体育与媒介研究部商务开发总监张荣辉:“紫色的部分正好是21点的(世界杯)比赛,这个收视率平均来讲,是9.5%的一个收视率,蓝色这部分是前三个月的平均情况,你可以看到非常明显,我们在世界杯期间的收视,在21点钟,CCTV—5的收视率起来了,比平时增加了五到六倍了,最高的是九倍。” 不仅如此,张荣辉密切关注,世界杯期间的广告赞助情况,这是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的广告,张荣辉甚至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广告赞助商们的火爆登场。 张荣辉:“竞争蛮激烈的,太多的品牌广告,还有是赞助,甚至是各个栏目不同的冠名。” 在张荣辉看来,精明的广告商们围绕着世界杯做起大文章,他们看中的就是世界杯聚集的人气。 张荣辉:“只要收看世界杯超过15分钟的观众,已经达到41个百分点的覆盖,在34个城市的电视收视人群里边,这个非常高的数字。” 在随后的调查中,张辉荣发现,目前中国的球迷高达一亿三千万人。 张荣辉:“我觉得国内的观众还是很热诚的,对世界杯来讲。” 既然中国的球迷有那么多,为什么对自己国家的足球联赛他们反而没有兴趣了呢?我们的记者也采访了一位球迷。 张国林就是为数不多的铁杆中国球迷之一,十多年来,他几乎不错过一场国内的足球联赛,但谈起中国的球市,张国林并不乐观。 北京工人体育场场长张国林:“球迷越来越少了,心灰意冷的事情太多了。” 北京工人体育场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它一直是国内足球联赛一个主要的比赛场地,作为在这里工作了22年的体育场场长,张国林见证了中国足球的兴衰历程。 张国林:“过去购票的时候,真是排满了队,能排到几百米,一公里远,买张票都是得托人找关系了。” 张国林至今都记得,中国足球开始走职业化的那几年,甲A联赛异常火爆的情景。 张国林:“达到将近百分之百的上座率。” 能够容纳六七万人的体育场几乎场场爆满,这让张国林喜上眉头,因为当时工体正在和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搞合作经营,而每一场球赛都会给他们带来不菲的门票收入和广告、赞助收入。 张国林:“四六分成、五五分成等等,一场决赛的比赛,一场收入票款能得到几百万元。” 一张张兴奋的面孔在欢呼和呐喊,是张国林最熟悉不过的,因为它们曾经无数次出现在体育场,然而几年之后,越来越多的球迷感到了失望。 球迷:“伙计,又完了,骗了我们中国球迷。” 球迷在观众席上举着 “爱你 恨你!” 1994年,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排名第46名,然而2003年,排名下降到第86名。 张国林告诉记者,这些年,北京工人体育场变得更冷清了。 张国林:“真正的球迷,铁杆球迷花钱在买票,当天也就是几千人,三五千人的样子。” 事实上,上座率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的还不仅仅是北京工人体育馆,2004年,走过了10年的甲A联赛更名为中超联赛,但改名并没有给低迷的球市带来好转,在上海,球票的价格甚至曾经跌到5毛钱一张都很少有人问津,而过去号称金牌球市的成都体育场,一场中超联赛的票房收入也只有800元。 “现在球市,从广告经营、从售票、从球市上来讲都是低谷。” 少得可怜的观众,让作为球场的经营者张国林也不得不改变和国安足球俱乐部的合作方式。 张国林:“我们跟国安从合作经营改成了租赁经营,用场地给场租,训练给场租,包括俱乐部的房间使用我们是按照平米、按天数收钱。” 曾经有人概括中国足球与球迷的关系,1992年、1993年期间,中国足球与球迷是一场初恋,相见恨晚;1994年到2000年,中国足球与球迷处于热恋期,朝思暮想;而到了2000年世界杯之后,中国足球就和球迷分手了,形同陌路。而随着球迷的离开,中国足球很快就步入了寒冬,不仅球票卖不出去,球员、球队也成了卖不动的积压品,中国球市的弊病何在? 假球、黑哨等混乱现象让中国足球的声誉跌到冰点 2006世界杯成了许多中国球迷的节日,不过,激情澎湃背后,谁都会有一些遗憾,当世界足球在这个夏天狂热的时候,中国足球却在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 “今年是每场1.24万人。” 郎效农是中国足协联赛部的主任,他告诉记者,尽管今年上半年的中超联赛和前两届相比有所回升,但是依然不理想。 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郎效农:“相当甲A联赛,高峰期的百分之五十。” 而根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调查情况,目前中超联赛的收视率至少比甲A时期下降了两倍,在为数众多的中国球迷中,大多数人只看国外的足球联赛,真正关注国内球赛的人很少。 张荣辉:“有个百分之二、百分之三的收视率就不错了。” 球迷对中国的足球联赛已经失去信心,而另外一个严峻的事实是,10多年来,国内俱乐部的总投入已经超过了100亿,但目前几乎所有的俱乐部,都处于亏损状态。 曾经在中国足坛上赫赫有名的云南红塔,六年投入6个亿,受益甚微,最后不得不退出止血,陕西国力,大连万达,以及很多企业,在经过几年的打拼之后,都是黯然退出。 国安俱乐部原总经理杨祖武:“不是我一个人赔,是各个俱乐部都赔。” 资深足球评论员:“一般的中超俱乐部,一年怎么也得投入五六千万,他的收入也就一千五百万左右到两千二三百万不等,它还得亏三千多万。” 而在郎效农看来,让中国球市深陷寒冬的,还有赛场内外出现的各种问题。 郎效农:“说明我们市场不发达,不健全、不发达,甚至说市场体系本身就不健全,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各种问题,是赛场腐败,失去了公信力,又出现了大量的赛场违纪行为,甚至罢赛等等。” 假球、黑哨、罢赛、暴力,种种混乱的现象也让中国足球的声誉跌到了冰点。 “联赛已经出现这样的问题,观众怎么能不离开呢?”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许多比赛的结果竟然莫名其妙的和境外博彩公司预测的结果惊人的一致。 郎效农:“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抓到环境治理,中超联赛环境治理。” 中国足球剪不断,理还乱的现状,也曾经让一手把中国足球带入职业联赛的中国足协原执行副主席阎世铎,如坐针毡。 中国足协执行副主席阎世铎:“坐在这个位置叫做什么呢,叫做头戴金冠,身背十字架,脚踏地狱门,这就是我的感受。” 谈起中国足球市场的衰落,似乎云遮雾绕,原因说不清道不明,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欧洲最著名的足球联赛的情况。 每年的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开赛,都是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球迷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顶级球队的精彩对决中,他们能充分感受到足球带来的震撼和魅力。 在很多人看来,英超联赛是最吸引眼球的一个比赛,每一个赛季现场观众都超过了1200万人次,赛场的上座率更是达到90%,不仅如此,英超的电视转播率也是世界最高的,即使在东南亚,它的转播率也高达97%,据了解,仅国际转播费这一项,英超每年就10亿多元的进帐。 在所有的职业联赛中,英超在商业开发上被公认为最有天分的,门票、电视转播权和广告赞助是英超俱乐部最大的三块蛋糕,它们每个赛季都能给整个英超联赛的俱乐部带来超过150亿的收入,对于慷慨解囊的赞助商们来说,吸引着全球几亿球迷的英超联赛,无疑是最好的广告牌。 仅曼联俱乐部一家,在2002-03赛季的总收入达到25亿人民币,而电视转播收入就达到8亿多元,据保守估计,英超球员的平均年薪都是上千万元,而这还不包括出场费、赢球奖金以及名目繁多的赞助费等等。 看到英超所打造的一个巨大的足球市场,相信很多人都会非常羡慕,我们中国的足球市场,为什么没能搞好?北京国安的前任总经理杨祖武,他在中国足球界以观点犀利著称,来看看他的看法。 中国足球上不去是水平上不去 “刚才节目里面对中国球市的现状做了一个调查,的确中国的球市,如果要跟欧洲的五大联赛相比的话,确实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现在专门请来了足球圈里的著名的资深人士北京国安俱乐部的前总经理杨祖武先生,杨指导你好。” 杨祖武:“你好,全国球迷好。” “尤其在这个时候要问全国球迷好,在前段时间跟一个另外一位俱乐部的前任老总聊天的时候他说,聊什么都行,只要不聊足球就行,因为足球对他来说,是一个特别伤心的往事,杨指导,你是经历了中国甲A职业化以来应该说最狂热的一段时间,也经历了中超开始以后最低迷的一段时间,您可能会最清楚中国的足球、中国的球市是怎么样从那么火热的一个阶段然后跌入到2004年以后如此低迷的一个阶段。” 杨祖武:“我觉得它开始火,可能火的是激情,缺乏理智,慢慢理智下来了,又缺乏激情,开始我觉得是一个设计问题,是一个组织设计的问题,在组织设计当中,我觉得组织设计足球职业化的人就存在缺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就像一辆车,当初设计如果有缺陷的话,那么它在开到一定公里数的时候,就会出问题了。” 杨祖武:“对,速度越快,车毁的程度就越大。” “那这个设计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呢?” 杨祖武:“可能这车设计也就80迈,你非要开100迈、120迈,这车肯定是不行的。” “可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出了问题以后,有关的方面也在不断地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说假球的问题,黑哨的问题。” 杨祖武:“杯水车薪,解决一点,这边解决一点,那边解决一点,但是从根本上解决我觉得是不够的,反正从98、99年到这么多年了,老说改,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水平没有上去,市场下滑,去年、前年可能滑得最惨的时候都是零。” “是什么原因阻止了这种根本性的解决?” 杨祖武:“中国足球的问题现在上不去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体制、环境、水平,我们的水平不上来,我们老想说让观众都来看。” “世界杯它做什么广告,大家都愿意看,因为它有水平,就是说设计上中国足球的这种联赛的水平没有能够满足球迷们,对这个联赛的一种需要,一种需求。” 杨祖武:“那么中间一系列可以产生价值的这个链条就无从建立起来,这是一个很实事求是,因为你是市场,而不可能老板老往兜里掏钱,老掏钱他除了大财主,还是没有理念的大财主,还是没有规则的大财主,他才老不断的掏钱。” “那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呢?现在水平不可能短期内提升上去,而当初的设计又存在着缺陷,怎么走?” 杨祖武:“你要想做,你要想改变就得重新设计,需要实践,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坐下来,可能会伤到某一方的利益,这是很正常的改革嘛。” “那么在世界杯之后中国的球市有没有可能借着世界杯的东风能够再重新火热一下呢?” 杨祖武:“人们对足球本身的热情并没减,只是你、只是足球,中国足球来解决它自己本身的问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也觉得,像这种暂时的低迷也可能是一种好事,因为这样可能让我们大家一起坐下来冷静的思考一下,也可以让中国的足球各种利益相关的方方面面来一起思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总比在暂时的虚假的繁荣当中冲昏头脑要好得多。” 主编:张凯华 记者:詹丽清 摄像:欧阳秉辉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