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漫卷西风万里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5:40 新民周刊

  BY 李华芳

  一大群人一起旅行,往往不会有文字上的回程,一个人不同,总会与自己的内心有点交涉,于是伴随着文字,你要再 走一遭了女作家陈丹燕也是这样一位旅者。

  很早之前,她就写过欧洲,写咖啡馆的《咖啡苦不苦》,写《今夜去哪里》的住处小
事,写被当成历史的《木已成舟 》的博物馆,带着淡淡忧伤,一个人旅行总是这般有点强说愁的味儿所以还有点黯淡的笔调,更接近那些孤独的心灵吧。陈 丹燕给了我们一个她眼底的欧洲。

  陈丹燕的状态有点矛盾,笔下的文字也是如此,偶有神来一笔,每个词语都熠熠生辉,但大部分情况下,是淡淡的。 这种文字的矛盾,似乎也反映出作者渴望旅行却又被思乡羁绊的焦虑。陈丹燕说自己“作为一个喜爱别人东西的人,驿马便是 宿命”。却偏又对中国,更确切的说,是想象中的上海依依不舍,这或许是焦虑的一个原因。再有恐怕是天生沉静,缺了欧洲 人的那种奔放性格,在一个处处明媚的欧洲,未见融洽了。

  大抵每一个内心向往自由,而且愿意挣扎着远离现实的人,都有这样的情感。将别处的景致与心中的故乡时时映照, 比较出好来,就为旅行找到了锦上添花的理由;比较出差来,也可以借机感叹一番。不过陈丹燕似乎愿意声称欧洲才是她那熟 悉的家园,但那些对上海的回忆、依恋,深深地拖住了她。于是,在欧洲,每一个楼梯都让她产生时空上的错觉,街角都似曾 相识。细节深处打动了陈丹燕的心,所以她细腻的笔触在勾勒每一个欧洲场景的同时,读者仿佛也看到了她自己的身影在其中 徜徉。

  旅行,长久而且寂寞的旅行,总会让一个人与别人区别开来。陈丹燕当然不同于现在的旅行杂志的作者,她不会兴冲 冲逛一圈再罗列些景点

美食,然后用一些虚无的笔调来渲染一下情致,那到底是写给别人看的,多少有点假模假式的戏剧性。 陈丹燕尽管也带有所谓小资的情调,但她很努力地写欧洲的故事,这一点从她的弗洛伊德、她的茨威格、她的希茜公主那里, 都生动地涌出来。她想象那长途跋涉来看弗洛伊德的女病人与自己的心境,却又生发出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感叹,在欧洲 她就是一个陌生人,在幽静的楼梯里她的担心和渴望都非常真切。而在希茜公主的故乡,她遥望那城堡,将思绪缓缓拉到曾经 的上海,看那旧日的影像与今日的自我在异乡交错,那一刻,我想应该是深深打动了陈丹燕的。

  也许陈丹燕对欧洲的确是一往情深,愿意说欧洲的精致与美好。但与她相识的欧洲人海伦娜却一针见血指出了那是一 厢情愿,欧洲也有慌乱和贫瘠,美丑交织才是本色与真实的欧洲。当陈丹燕最终意识到这一点时,那种对于美好的愿望又再次 阻扰了她,一种想贴近现实却又害怕伤害梦想的焦虑,在陈丹燕笔下延展开去,就这样,伴随着对景物对风土对人情的描写, 展现在读者脑海中的印象依然是陈丹燕式的,感伤而美好。

  旅行的终点也许就是那迟到的记忆吧。陈丹燕第六次回到维也纳,来到哈维卡咖啡馆,却得知原来的主人哈维卡夫人 已经过世了,刹时“笔底心绪起波澜”,但随即作者又从茫然到释然了,回看那遥遥的旅途,却是“漫卷西风万里长”,有那 些迟到的记忆保存着往日的音讯,足矣。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