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汽车属于奢侈品 买车不受“消法”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0:12 南方新闻网

  □本报记者沈颖

  □实习生于洋

  “打官司让我花了16000元,更让人郁闷的是这个莫名其妙的判决——在法官眼里,汽车不属于生活必需品,买 车被骗不受‘消法’保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成都消费
者朱刚叹息说。

  2006年6月5日,朱刚诉汽车销售商欺诈案终审败诉,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支持他提出的“双倍赔偿”要求。

  判决书对“汽车为何不属于生活消费需要”的解释,朱刚至今没有看懂:“我们(法院)认为,生活消费需要是指作 为一个社会的普通个体的基本衣食住行的生活消费需要,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果一味地把高收入者超过社会平均 水平的一些消费需要都视为‘消法’意义上的生活消费需要,那‘消法’就不必专门定义限制为生活消费需要了……”

  但这位成都消费者要因此承受一个结果:6月5日,他诉汽车销售商欺诈案终审败诉,两法院均不支持他提出的“双 倍赔偿”要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朱刚叹息说:“打官司让我花费16000元,更关键的是得到这个莫名其妙的判决。 ”

  “新车”被开过2000公里

  2004年12月5日,朱刚以41800元购买了一辆“幸福使者”小轿车。8月后,他将车开到天辰公司维修点 保养。但完工后签字时,维修员却对着他喊了几遍“张某某”。朱刚很奇怪,这才发现车上那张《走合保养登记表》签着他人 的姓名。表中同时显示,该车曾被开过2000公里。

  “我几乎不敢相信,”朱刚说,“购车时,里程表上只有48公里。”

  按表中的联系电话,朱刚找到了张先生。对方确认该车曾于2004年9月28日被卖给他。朱刚认为受到了经销商 的欺骗,要求换新车或退车款。

  “经销商最初解释说那张表登记错了,多次交涉后他们只同意补偿我1000元。”朱刚回忆道。

  为挽回损失,朱刚在一个月后向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起诉天辰公司,要求认定欺诈事实,获得双倍赔偿。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第49 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 的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

  法院:汽车不是生活消费品

  “我当时觉得这个案子胜券在握。”朱刚的代理律师杨彦林说。因为此前,四川达州已经有相关判例。

  这是消费者朱敏与广州本田经销商之间的纠纷。经销商将一辆事故车作为新车卖给他,价格为28.5万。一审法院 和达州中院都判经销商双倍赔偿。

  但在2005年11月30日,朱刚获得了另样宣判:“

汽车消费在我国现阶段对于全中国人而言,属于奢侈消费, 不属于消法意义上的生活消费需要,不适用消法”,法院依此驳回朱刚的诉讼请求。

  朱刚说,他曾质问法官,“买贵的东西我还是消费者啊!消费者的利益受损,法律怎么保护我?”而法官称,他没有 办法。

  “商家没有任何损失,我却要承担4525元案件受理费和诉讼费用!”朱刚说他无法接受判决。于是,他上诉至成 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苦等半年后,2006年6月5日,终审判决同样认为:“因汽车消费目前尚不属‘消法’所称的生活 消费范畴,故不应适用‘消法’予以调整,适用合同法。”

  但二审与一审不同的是,“因汽车经销商存在一定的过错,判决其补偿朱刚5000元。”

  “法院承认了‘汽车销售公司未明确告知朱先生该车已销售过的事实’,但‘认定不构成欺诈’,自相矛盾。”杨彦 林律师说。

  “天辰公司通知我去领补偿款,我没去。”朱刚说,“我要继续申诉,要求撤销原一、二审判决。”

  但让朱刚郁闷的是,“省高院没有接受我的申诉,让我先向中院申请重审,可能需要等2年,再等到高院接受申诉可 能需要4年……”

  6月26日,成都市中院审理此案的法官,婉拒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

  “只要是生活消费品,1亿元也要赔!”

  朱刚案虽然败诉,但案件中“汽车不属于生活消费品”,不适用“消法”的定论不胫而走,广受社会关注。

  6月上旬,四川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消委会”)组织的律师团得出了与此相反的观点。省消委也多 次公开表示,省内外其他地方的司法实践案例已经证明汽车销售欺诈适用“消法”,仅达州消协就收集到了23份适用“消法 ”的判决书。

  四川消委会还在网上进行了调查。1000多名参与讨论者中,有98%的人赞成非经营性汽车消费属于生活消费, 并赞成汽车消费欺诈应该双倍赔偿。

  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称,“正因为家用汽车等大宗消费品价值较大,如果在 买卖过程中出现问题,对消费者权益造成的损害就越大。因此,消费者在汽车消费方面的权益就更应受到重视。”

  曾参与起草“消法”的法律专家何山教授评论说,“说汽车不属于消费品,是奇谈怪论!”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陈晓东,最近主持审理了3起消费者起诉奥克斯经销商欺诈案,都依据“消法 ”作出了判决。

  6月26日,陈晓东法官告诉有关记者,非经营性的家用汽车是普通消费者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具备生活消费品的 所有特征,理所当然应属于生活消费品。

  不同的法院对类似的案件为何会出现相反的判决结果?有人认为:“消法”对生活消费的概念规定过于原则,使人产 生了不同的理解。

  但四川消委会秘书长刘亚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否定了这种观点。“其实,‘消法’按是否用于生活消费的目的来判 断已经很科学。如果要把所谓的奢侈消费的一项项列举出来,那么除了汽车,可视电话是不是也要写进“消法”?如果几元钱 的快餐属于生活消费,那么吃万元的宴席就不算生活消费?”他说。

  “1元的商品要赔,1万元的要赔,1亿元的也要赔!”刘亚兵说,“这涉及到‘消法’该保护谁的根本立法精神。 ”

  值得玩味的是:6月23日,四川省汽车流通协会专门为此案进行的研讨中,大部分与会车商也同意“汽车是生活消 费品”的观点。但这些商人有些担心,如果朱刚胜诉,“会催生专门针对车商进行敲诈的团伙”。 来源:

南方周末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