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袁家诚:袁家的后辈研究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5:48 新世纪周刊

  庞杂的袁氏家族历史口口相传,弥足珍贵,他潜心整理研究,以期留下有价值的史料

  -本刊记者/杨东晓

  中学毕业后,袁家诚考了5年大学,那时他立志要成为袁家的第二位博士。这期间他辅导的学生都考上了大学。即便 后来他把名字改为“袁杰”——这个与袁氏家族的行辈没有
任何关系的名字,也无济于事。

  这是1957年到1962年间的事。哥哥姐姐先于他都考上了大学。但是反右以后,升学和入伍的大门,对他这样 出身的人,永远地关闭了。

  在他生长的那座城市,当时袁世凯的后人有一二百之众。从小上学,只要课本中提到他的那位祖父,同学们就会投来 嘲笑的眼光。同学中没有人不知道,那些名叫“袁家什么”的人是袁世凯的孙子孙女。

  两度进夜大培养自己

  连续5年升学无望,袁家诚终于明白自己是“生不逢时”。他后来被安排到一家

医院工作,并开始了3年的英语夜大 学学习。

  根据626精神,袁家诚随医疗队下到了内蒙古。当时内蒙古都要普及X光技术,而人们当时对X光还存在恐惧和疑 惑。领导说:你去学吧。这个机会改变了袁家诚此后的道路,他从一位药房工作人员成长为一名放射科的专业大夫。

  可当他学成后医院想要留下这位努力的学员时,“留恋大城市”等罪名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当时有个顺口溜,形容 集宁,”袁家诚即便在36年后,还能回忆起那个城市:“一个警察一只猴,一个路灯照两头,就这么大的一个地方。”

  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的活动中,袁家诚的连襟、一位

清华大学的老师,遇到了清华的老校长、天津市委 书记蒋南翔。蒋南翔看到自己的学生学无所用、正在接受劳动改造,非常痛心。经过这位市委书记的一番努力,626医疗队 的医务人员们,都回到了天津并且站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拨乱反正后的1978年,袁家诚考入了新华大学医疗系,再度开始了为期3年的业余学习。而此时,他的儿子已经 上小学了。袁家诚在为自己抢夺学习时间的同时,也给儿子规定了严格的学习时间:放学回家的路程,必须在15分钟内走完 ——他为儿子专设了一个本子,每天麻烦老师签下放学时间。在这种严格的家教下,他的一对儿女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儿子现 在为硅谷一家芯片公司驻上海的副总裁,女儿是CCTV的英语翻译。

  “袁克定是家族的罪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的气氛宽松了很多,袁家诚在医疗之外,一直从事着研究家史的工作,“因为这么多年来, 我们一直背着祖辈的罪名”。

  “袁克定是家族的罪人,是历史的罪人,”袁家诚说,“袁克定是祖父的长子,他一心想当太子。”袁家诚的讲述中 ,这位长子对于袁世凯称帝,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曾经在故宫的后头埋了一块石碑,然后找人挖出来,说什么真龙天子 。”

  因为袁克定掌握着印刷权,所以为了先当皇太子、继而当皇帝,他印制了全国仅有一份的《顺天时报》和各地来电, 满纸拥戴称帝的文字,他甚至还印制了“独一无二”的《泰晤士报》。袁家诚向《新世纪》周刊展示的他撰写的回忆文章,写 道:“直到英国公使与祖父会谈,才拆穿了袁克定。”

  “祖父大怒,气得不行”,于是鞭笞长子。这段家史发生于袁家诚出生前24年,1938年生人的袁家诚没能赶上 ,他的故事来源都是叔伯们的叙述,这种家族内的“口述历史”至今还不曾被各种历史文献记载过。

  “当时我的父亲、叔叔都在旁边看着。这种东西不记载下来,以后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事实上,国内学者对于民国史的研究,始终没有中断过,近几年出的一些正式出版物中,对他的祖父袁世凯的研究和 剖析,更加注重当年留下的文字资料。袁家诚特别提到,刘忆江《袁世凯评传》的事实依据,就是当时的各种奏折,他的书原 是一本奏折后的故事,研究的根据就是袁世凯处理事务时的奏折。

  《二十一条》的签订,一直被认为是袁世凯意欲复辟帝制,以出卖国家利益来寻求日本人的支持。在袁家世代口口相 传中,袁世凯一直抵制到最后的期限。日本人限中国在一周以内签订《二十一条》,为了了解《二十一条》是不是日本天皇的 想法,他派出中国的特工人员到日本进行调查,也曾收买了浪人回日本打探。但结果是,天皇并不知道有此事,是大使没有通 过国会,就想得到在华利益。同时,由于看到日本驻华侨民也没有回国的迹像,因此,袁世凯认为这一仗打不起来。

  当时派出的谈判代表是顾维钧,顾维钧专门选在每天下午与日方会谈,日本人讲究茶道,一献茶一来二去,谈不了什 么,就把时间拖延了下来。在拖延出的这段时间里,故意将《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给英美等国,是为了用西方国家的力量来 制衡日本。在中国东北,袁世凯扶植了“东北王”张作霖,牵制日本。但是1915年1至4月的所有努力,被“5月9日宣 战”这一最后通牒所废,袁世凯签署了《二十一条》中的前四号。

  袁家的后人们

  对于袁家后辈,袁家诚说,“克”字辈的叔伯们都走了,他们身上那个时代一些不好的东西也随之不再影响这个家庭 。“家”字辈的兄弟姐妹当年很多没有学习机会,他们的下一代“启”字辈中一些50多岁的也没能多上学,其他孩子都比较 争气,他对自己的儿女感到欣慰。

  说到对同辈袁家菽的理解,他和堂姐袁家倜的看法有所不同。袁家倜对堂妹家菽定居美国一直不能释怀,认为她“这 样一位有着‘食品街’‘旅馆街’等作品的建筑师,放弃了在国内施展才华的机会到美国生活,而现在在照顾一位生病的美国 老人,是一项错误的选择”。而袁家诚对家菽的看法是,她的孩子都在美国,她本人很有才华,到美国并不是没法生活,这是 她融入美国社区文化的一种方式。

  袁家诚本人已经年近七旬,看上去却只有50来岁,他的同事说,这是他那些年下乡劳动锻炼的好处,这自然是一句 活跃气氛的玩笑话。

  但事实上,这位乐观的袁家后人,即便在内蒙下乡期间,也没有中断过他热爱的体育和文娱活动。“在内蒙乡下,我 组织了篮球队,教牧区的青年打篮球,我们还去打比赛呢。我还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员,到处演出。”这两大爱好伴随着 袁家诚直到今天“我每天都打一小时的篮球”,他说话的时候,天津正是摄氏35度的夏季。而就在前一天,这位天津市爱乐 合唱团的团员,参加了一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的合唱演出,“我们这次唱的曲目,是《红旗飘飘》”。

  人物关系

  袁世凯一生娶了九房。

  长子袁克定为正房于氏所生。他的行为永远给自己贴上了“欺父误国”的角注,同时他也是具有强烈抗日情绪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文史馆工作。

  袁克文是三姨太朝鲜王妃之妹金氏所生。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名士”,事实上他也做到了,风流才子可谓一生的写真 。出于对恢复帝制的反对,他写有反诗一首,后被父亲囚禁在北海。他的三子,就是著名的华人物理学家袁家骝博士。197 3年袁家骝偕夫人原子物理学家吴健雄访华时,周总理在接见他们时说:“你们袁家的人一代比一代进步了!”

  袁克端是袁世凯的四子,朝鲜吴氏所生。其女袁家倜早年过继给二姑袁仲祯。现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开办苏易士西餐 厅。

  袁克坚,袁世凯十子。毕业于

哈佛大学,攻读政治经济方向。娶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女儿为妻。其子袁家诚多年从事袁 氏家族史研究。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