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上海文广集团巅峰之旅专题 > 正文

张鲁新:矢志不渝36年与冻土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6:34 上海文广集团颠峰之旅

  青藏铁路要穿越550公里的常年冻土带,是目前世界上穿越冻土区最长的高原铁路。冻土,这一高原铁路的"杀手",曾让中国建设进藏铁路的计划几度放弃。为了征服高原冻土,有一位科学家倾尽毕生精力,在雪域高原守望36度春秋,用智慧的力量,为"高原铁龙"引路保航。青藏铁路将永远铭记这个名字:冻土专家张鲁新。

  张鲁新,青藏铁路建设专家组组长,他也是青藏线上坚守时间最长的建设者,59岁
的人生,有36个年头他都在与"冻土"对话。因为如果不能攻克冻土这一世界性难题,铁路要修到拉萨将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

青藏铁路建设专家组组长 冻土科学家 张鲁新:对我们修建铁路 它的危害到底在什么地方?简单地讲 就是一个关于冻胀 融沉变形的问题 冻胀它要往上胀起来 融沉是要下去 这样的话修建在它上面的铁路有可能跟着它的变形也发生这样的上下的变形 很容易影响铁路行车的稳定)

  张鲁新说,他就是为青藏铁路而生的。1970年,刚从唐山铁道学院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的张鲁新,便投身铁路建设事业。新婚七天,他就踏上了青藏高原,研究冻土。他最灿烂的青春年华,是在风火山和唐古拉山度过的。为确定冻土性质,张鲁新和同伴一年曾挖了437个试坑,进行地质化验。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原,一个坑挖下来,就让人气喘嘘嘘。而他们却每天要重复这种单调的生活:一天走十几里路,挖坑、试验、填土。

  (青藏铁路建设专家组组长 冻土科学家 张鲁新:经常在一片很大的荒山里头 只有两三个人 在那种情况下 数据再有魅力有的时候也难以排解你心中的孤独 那时候也没有电视 也不可能有电视 另外也没有收音机100754报纸也根本看不到 偶尔有人从山下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来一次车 送一点吃的 还送一点信件和报纸 就靠这跟外界联系)

  1976年7月,张鲁新与两个同伴到离公路80公里的无人区工作,一场暴风雪突然袭来,搅得天昏地暗,而此时他们已经在高原上步行了近10个小时,饥寒交迫的他们完全迷失了方向。

  (青藏铁路建设专家组组长 冻土科学家 张鲁新:那时候已经一天没吃东西 也没喝水 实在走不动了 后来(同事)在山梁上 打着火把在寻找我们 我们已经没有说话的力气了 我们有个抽烟的同志 把这烟盒分了几条 然后点着以后 点了三次 最后第三次被他们发现了 找到了我们 如果找不到我们的话 我现在很难想象当时是否能活下来)

  像这样的"死里逃生",张鲁新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但是他从来没有退缩。哪怕是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下马后,从事冻土研究的100多名专家,相继调走、改行、退休,张鲁新等少数几个人还是苦苦坚守了下来。

  (青藏铁路建设专家组组长 冻土科学家 张鲁新:人必须有一种追求 没有追求的话他就失去了前进的工作的动力 所以我是把它当成人生的目标 我一生需要做的一件事情 我们相信总有一天青藏铁路还是要修的)

  张鲁新的执着守候,终于有了结果。他耗尽半生心血破解多年冻土的理论最终为中央决策提供了参考。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再次上马,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张鲁新成为十万筑路大军的"军师"。在他的指导下,铁轨一路延伸,冻土难题一一破解。为确保铁路通车后的行车安全,在青藏铁路546公里冻土区还建立了冻土工程长期观测系统。

  (青藏铁路建设专家组组长 冻土科学家 张鲁新:因为现在全球性的气温升高 可能对青藏高原的环境温度 和它多年冻土的地温 以及多年冻土和冻土工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产生很深远的缓慢的影响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这个观测系统/对有可能发生的病害提出预警 这样及早地进行整治 保证整个青藏铁路冻土区铁路的安全运营)

  青藏铁路就要全线通车了,跨越"世界屋脊"的"钢铁天路",实现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站在这条天路的新起点上,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感慨万千。

  (青藏铁路建设专家组组长 冻土科学家 张鲁新:不光我一个人 这六年来 千千万万的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都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的努力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 大家一起把这个铁路在世界屋脊上修到了拉萨 对我来讲 跟他们比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主要是这一生当中就干了这一件事 这件事马上就要成功了 所以确实感觉到不容易 很不容易 回想起走过的路真不容易 毕竟成功了 大家都成功了)

  播出时间:6月16日——6月30日

  

东方卫视每晚6点30分《东方新闻》

  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每晚22点30分《新闻夜线》

  敬请收看!

  相关专题:上海文广集团巅峰之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