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青藏线比川藏线更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2:19 新浪嘉宾访谈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青藏线比川藏线更美

新浪主持人马骧(左)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青藏线比川藏线更美

《中国国家地理》青藏铁路珍藏版


聊天视频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青藏线比川藏线更美 单之蔷谈青藏线PK川藏线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青藏线比川藏线更美 在可可西里不要开车追野生动物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青藏线比川藏线更美 单之蔷:人的进入未必破坏生态环境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青藏线比川藏线更美 中国国家地理青藏铁路珍藏版展示

  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即将开通。6月30日上午,新浪主持人马骧特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做客嘉宾聊天室,与网友分享在青藏高原的难忘回忆。以下为聊
天实录。

  主持人马骧: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欢迎您关注青藏系列访谈的第六期。

  今天我们请来的这位嘉宾是新浪网的老朋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

  各位网友除了可以通过电脑跟单老师进行沟通,谈谈青藏铁路之外,还可以登陆3g.sina.com.cn,在移动中跟我们的单老师进行沟通。

  今天把单老师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对青藏线非常了解。另外一个原因,因为大家在谈论青藏线的时候,比如青藏线的通车情况、修路情况、环保情况,有各种各样的议论点,单老师和他所在的国家地理杂志,他们的观点可能有些不同,先请单老师说说您对青藏线的报道和关注有什么的特的地方?

  单之蔷:首先非常高兴跟网友朋友一起聊一下青藏线的问题。因为青藏线现在是我们国家一个头等的大事,所以现在媒体都是铺天盖地地在谈青藏线。在谈青藏线的时候,这就对我们国家地理杂志提出挑战,你怎么看青藏线,或者是你有什么新的角度,做媒体的都说讲你要有新意,语不惊人死不休,你能挖掘出来什么新鲜的意义。

  我们国家地理杂志这一期做的也是青藏线,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挖出了一些新的角度。一个是我们把青藏线和川藏线放在一起谈青藏线。实际上我觉得这不是生拉硬扯,关键我认为,如果你不用川藏线来做对照,对青藏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而且也是不深刻的。而且如果单就青藏线谈青藏线是深入不进去的,人们也看不到青藏线的特点,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当然比如说有的哲学家就说世界不是由事物组成的,是关系组成的,这个观点是很深刻的。还有人从结构角度来看,说一个事物如果不把它放在一个结构中,是不可能真正认识它的。从这种观点来看,我觉得青藏线如果跟川藏线一对比,你对青藏线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入进去。为什么我们能够想到这种角度?或者是能够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像我们走了多少次青藏线,尤其最近我们刚从长江源,从可可西里,又在青藏线上来回折腾,因为车的问题,一会儿修车,一会儿车坏了,来回跑,就在青藏线沿线的好几个地方住过,对青藏线又有了深入的认识。当时觉得这条线路,现在因为媒体都在说旅游这个事,而且铁道部也认为这是一个旅游的重要线路,都在搞旅游。我通过反复走的感觉,我想游客上去以后,如果没有对这个地方很正确的认识,会很失望的。从一般的传统的审美来看,青藏线有很多地段是让昏昏欲睡的。比如从昆仑山一上去,不冻泉、五道梁开始,一直到唐古拉山,这一段所谓的可可西里,因为青藏线以西就定义为可可西里地区。这是一个无人区,不能叫无人区,但大体上这个地方是没有人类永久居住的。这条线路接近500公里,这么大的尺度,但是景观是极其单调的,就是平缓的缓缓起伏的小山、丘陵。有一个地理学家在《可可西里》的一本书中概括得非常好,他说这是高海拔的丘陵,这个地方随便一个小土包都比泰山高,但是没有泰山壮观。

  主持人马骧:相对的高度不够。

  单之蔷:人上去了以后,高山反应又很难受,看的就是一个个小土包,而且小土包又不长树,都是荒漠草原或者是高原草原,草的覆盖度20%、30%,粗化的土地,土都吹走了,砾石、沙地有什么看的?如果我们鼓吹旅游鼓吹得太热,游客纷纷上去了,但是他看到是这样的景观,500公里啊!你想500公里接近跑一天,往窗外看就是这个东西。现在还有铁路沿线取土,挖的一些土炕,尤其是青藏线沿线的景观,尤其施工,长期以来破房子很多,这是没法看的,跟东部地区的景区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就在想很多人上去以后会很失望的,那我们旅游看什么?所以,我就在想这个问题,它到这上面看什么。这样思考深入之后,我又觉得青藏线的确是非常伟大的一条路线,它有一种深意在里边,深层的意思是什么是需要挖掘的。

  后来我就在想川藏线,因为走青藏线就跟川藏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知道云南有世界遗产三江并流,实际上三江并流就是在川藏线再往南一些地方,实际上川藏线经过的是五江并流,几条大江在并流,无非是没有三江并流那个地方那么集中,三条大江集中在60公里,这个可能是几百公里,是五条大江在并流,如果把雅鲁藏布江算进去就是6条大江并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金沙江、澜沧江一直雅鲁藏布,这些大河在奔流意味着都是在深谷里并流,走川藏线是起起伏伏,一会儿是高山,一会儿是峡谷,剧烈的起伏,而且川藏线沿线的植被也是很丰富的,人文景观也是很丰富的。走过川藏线的人再走青藏线,有时就会感到失望。

  实际上青藏线那种真正的景观的意义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你认识到了就是很美的,或者你的审美观发生一些变化,它也是很美的。比如说青藏线和川藏线比较,我们有几个观点:

  第一,在青藏线上比如看湖泊,在川藏线上是看河流。因为青藏线就是串起来一个个湖泊,经过了很多湖泊群,但川藏线湖泊不是很多了,都是一条条大河在奔流。实际上内在是有关联的。为什么我说你看青藏线的时候应该对比着川藏线看呢?为什么说它俩是有联系的呢?为什么青藏线是一个个湖泊,而川藏线是一条条大河呢?就是因为青藏线是在青藏高原原始的夷平面上,这是一个地理学的术语,那个时候地球比如经过造山运动,经过河流的侵蚀,达到了循环的周期的开始,地让大河给弄平了。下一轮侵蚀又开始了,比如地壳内部运动,又把山鼓起来了,大山再切下去。青藏高原在这种青藏线经过的地区基本上还是原始的夷平面,河流侵蚀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方,所以这里湖泊就保存下来了。如果河流侵蚀到了可可西里地区,如果河切过来了,一盆水就流走了,所以这些湖泊还保留着。川藏线就是河流,青藏线就是湖泊,这是紧密关联的。青藏线经过这些大河的源头地区,川藏线是经过这些大河的上游和中游地区。所以有一个观点,我们认为走青藏线要注意湖泊,走川藏线要看河流。

  青藏线的湖泊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两头,西宁和拉萨,离西宁100公里是一个最美的湖泊,大家都知道非常著名的是中国的青海湖,青海湖被评为中国湖泊第一名,因为它是当之无愧的,它规模大,4500多平方公里,当然湖有涨有落,但平均基本上是4500多平方公里,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湖。而且水也是很深的,水的颜色碧蓝碧蓝的,就像一个大海一样。所以,汉代就把它叫做西海,王莽在那个地方设的西海郡。为什么叫西海?是跟东边相对的,东边叫东海,西边叫西海,就说明青海湖的辽阔和壮观。而且青海湖周边又是十分美丽的草原,是典型的温带草原。这个地方又是在媒体中经常见的草原的要素都全了:蓝天、白云、缓缓移动的羊群、扬鞭跃马的牧民,这些都有了。那头就是那木错,那木错又被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湖。那木错景观也是非常壮观的,对面是唐古拉山,站在这边可以看到唐古拉山,主峰倒影就在这个湖里,而且唐古拉山是非常壮观的大山,有七千多米的几个雪峰,是一个雪峰群,所以你看到之后会觉得非常震撼。这就是青藏线两端的湖,中间的湖更多了。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