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隧道队长:风火山研制了首个大型高原制氧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13:22 新浪嘉宾访谈
隧道队长:风火山研制了首个大型高原制氧站

  从左至右依次为:新浪主持人马骧、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风火山隧道队队长任少强、铺架基地女工班副班长李红、18局集团指挥部总工程师陈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隧道队长:风火山研制了首个大型高原制氧站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风火山隧道队队长任少强(左)、18局集团指挥部总工程师陈鹏(右)、铺架基地女工班副班长李红



聊天视频

隧道队长:风火山研制了首个大型高原制氧站 李红介绍青藏线上唯一女工班 隧道队长:风火山研制了首个大型高原制氧站 任少强谈风火山隧道攻克冻土难题
隧道队长:风火山研制了首个大型高原制氧站 陈鹏:建设者常年穿羽绒服施工 隧道队长:风火山研制了首个大型高原制氧站 风火山隧道里有高原最大的制氧站
隧道队长:风火山研制了首个大型高原制氧站 在高原上做面膜易引起冻伤和晒伤 隧道队长:风火山研制了首个大型高原制氧站 李红讲述弟弟在青藏线因公牺牲

  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上午10:30,新浪主持人马骧特邀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风火山隧道队队长任少强、指挥部总工程师陈鹏和铺架基地女工班副班长李红做客嘉宾聊天室,与网友讲述建设青藏铁路的亲身经历。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马骧: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是7月1日党的生日;同时今天又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2006年的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了。很多代人为了这个工程努力奋斗了很多年,新浪网青藏铁路的系列访谈到现在是第八期,我们在前七期和很多建设者、亲历者以及专家们共同回顾和展望了青藏铁路的过去和未来。今天是青藏铁路正式开通的日子,一个大喜的日子,很多朋友都非常高兴,我相信在电脑前的您也是这样的感觉,除了通过电脑和嘉宾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您的手机登录3g.sina.com.cn,在移动中和我们一起分享青藏铁路的点点滴滴。

  接下来介绍今天上午请来的嘉宾,他们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在青藏铁路上发生的故事。

  坐在中间的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11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铁路建设铺架基地女工班副班长李红。

  李红:大家好。

  主持人马骧:坐在李红右手边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局集团副总工程师、20局集团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副部长、总工程师兼隧道队队长任少强。

  还有一位嘉宾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18局集团工程部副部长、18局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陈鹏。

  陈鹏:你好。

  李红:青藏线上惟一的女工班在生产第一线

  主持人马骧:今天三位嘉宾都是战斗在青藏铁路第一线的人。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任少强队长,是风火山隧道队队长。您给我们说一下隧道队队长是什么概念?而风火山这个地方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任少强:隧道队队长是一个机构,一个工程局一个标段设置它的机构。我们这个地方标段设置,首先是设一个局指挥部,局指挥部下边就设个队,这个队就是具体干某一个单项工程,有队长的分工,这么一个概念。

  主持人马骧:队长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任少强:我们这个队主要是负责打风火山隧道,风火山隧道整个施工由我们这个队负责。一个队下来有5、6百人,主要是打这个隧道。

  主持人马骧:陈鹏是18集团的青藏铁路铁路建设指挥部的总工程师,你们负责的地段是不是和任少强队长负责的地段在很不同的位置?

  陈鹏:我们中间有一段距离,我们是在唐古拉山地段的无人区,主要是两个标段,长度大约81公里。

  主持人马骧:在那个地方建设了几年?

  陈鹏:正式开工是2003年,到今年通车。

  主持人马骧:就是说您是在高处建设,在最高顶,任队长是在山里头进行作业。可以这样理解吗?

  任少强:他们是最高点,我们是第二高点。

  主持人马骧:第二高点。

  任少强: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这两个山脉,风火山隧道应该是属于昆仑山脉,靠唐古拉山口这边。他们是最高的。

  主持人马骧:这是你们两个分别在青藏铁路上战斗的地方,李红你工作的地方在哪儿?

  李红:我工作的地方就是在最高顶唐古拉山脚下安多那儿,我们在那里安多至拉萨576.6公里的轨排生产任务。

  主持人马骧:具体工作任务是什么,为什么非要女同志去从事这个工作?

  李红:轨排生产是由很多道工序组成,其中一个就是龙门吊司机,在高原或者陆地龙门吊是一种机械操作,干这个机械操作需要胆大心细。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女同志在细心这一块比男同志要强,很适合这项工作。女同志上了高原以后,适应能力也比较强,比男同志的耐力要强一些,更加适应高原。龙门吊离我们最高的地方还要高出十几米。

  在这个地方干工作女同志是相当适应的。所以,从中铁11局从各个工地抽了26位女职工上来干,其中有22位女职工在担任龙门吊司机操作。

  主持人马骧:龙门吊我们看到很高很高的架子,铺轨这样作业?

  李红:不是铺轨,生产的时候首先有很多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就是轨排的存放,轨枕的摆放,经过几道工序过去就是亚纲轨,最后是轨排的存放,把成形的轨排吊出去存放,还有很多工序都由我们26位女职工完成。

  主持人马骧:这26位女职工是否是青藏线上惟一的女工单位?

  李红:是的,在青藏线来说,所有的这么多集团上这么多女职工可能就是我们11局了,这26个女职工中,并且全部都是在生产第一线。因为她们在空中作业,被当地尊称为“空中小姐”。

  陈鹏:关键岗位轮岗比较困难

  主持人马骧:我看到一个网友说,看到李红的脸上,能看到有青藏高原的高原红。比今天另外两位嘉宾都明显一些。你工作了多长时间?

  李红:我工作了两年。

  主持人马骧:任少强在上面工作了多长时间?

  任少强:我有三年了。

  主持人马骧:还记得第一次上去是什么时间吗?

  任少强:第一次上去是2001年的10月份。

  主持人马骧:这之前去过青藏高原吗?

  任少强:去过,2001年4月份投标的时候去过一次,考察过一趟。

  主持人马骧:陈鹏呢?

  陈鹏:我呆的时间可能比他们还要长一些,我是2001年6月20日到的格尔木,一直连续工作在青藏线到去年7月份,回到我们局内地、局机关。今年在铺轨前期又大约上去两个月。5个年头还要多一些。

  主持人马骧:我有点意外,因为昨天请来的嘉宾说我们战斗在第一线的朋友们或者说建设者们是轮班制的,比如两年一轮就可以下来进行修养,但是你们的工作时间比我想象的要长。

  陈鹏:恐怕一些关键岗位轮岗是比较困难的,像指挥长、总工、一些核心的技术人员,这些轮岗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过程中尽量做一些轮休。比如这个人在山上呆两个月或者一个多月,身体感觉到不太舒服,就到低海拔的地区呆10天半个月的再上来,我们主要是这么解决的。再有一个冬休,每年到10月份以后天气冷了,山上不能干活了,大家就回到内地休息几个月,主要是这样实现的。

  您刚才说的轮换主要工人能够实现。

  主持人马骧:但是你们这个层面的很困难?

  任少强:也不一定。在我们那一块主要还是给大家体检,原来上去想象的是轮班,规划是这样,但实际达不到,因为工程有连续性,人员老轮换也不现实。通过体检,谁的身体指标如果超标了,可以下山休息一段时间,主要是通过轮休这种形式。

  主持人马骧:总而言之非常不容易。我2005年去过一个月不到时间,从西宁到可可西里,然后再回来,可以说非常难受。没有去的朋友感受不到高原反应那种难受是什么样的。我们今天在青藏铁路开通的大喜的日子,请来的是战斗在第一线关键岗位的建设者。你们非常辛苦,付出了很多,代表网友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接下来请三位嘉宾分别说说他们在青藏线上工作的故事。任队长所工作的风火山隧道,听这名字就有风风火火的感觉。风火山隧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简单地说?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