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空》千里走青藏:西宁印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20:26 央视《东方时空》 | |||||||||
李心怡,王德恺在西宁车站 张羽、卢秀芳在清真大寺 六位主持人在发布会上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7月3日播出“《东方时空》千里走青藏:西宁印象”,以下为节目实录: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7月1号全线通车了,而在此之前,我们《东方时空》栏目也做
首先来看一下青藏铁路的线路图,青藏铁路的起点是青海的西宁,终点是西藏的拉萨,全长1956公里。我们这次采访是兵分几路,沿青藏线铁路和青藏公路齐头并进,在这2000多公里的行程当中,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工程壮观,会看到什么样的奇地壮观的自然景观,又体验到什么样的多姿多彩民族风情和社会风情,我们又接受到了什么心理和生理上的高原考验,我们都会一一呈现在节目当中。 今天就让我们从西宁出发。 当飞机飞临西宁上空的时候,我们从飞机上看到了远处连绵不断的雪山,我的同行们都纷纷拿出相机开始拍摄,此刻每个人心中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 卢秀芳 台湾东森电视台主播:啊,我们到达西宁了,从下飞机开始的第一步,之后每一步对我来讲都是一个新鲜的体验,因为我从来没有来过青海,也没有来到西藏,真希望高原反应不要发作,一定能够把这个报道做好。 陈展鹏 香港亚洲电视台主持人:很兴奋,很紧张,很有英雄的感觉,我要挑战一个全世界最高的一个火车站,就是唐古拉山,我相信这次的旅行应该非常的精彩。 李心怡 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主持人:我希望我能够把整个路程、整个过程,这么伟大的工程带回澳门,让我们澳门同胞与他们一同感受这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我们启程。 王德凯 台湾TVBS电视台主播:西宁,西边安宁,凉夏之都,避暑圣地,我们要在这里接受一些高原的训练,然后开始我们千里走青藏的脚步。 张羽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到西宁了,当我们的飞机徐徐在西宁上空要降落的时候,你首先就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雪峰,然后是黄色的雄山峻岭,最后才是郁郁葱葱的西宁河谷,远处的雪山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且我们的车轮要翻过它,最终达到世界第三级,对这条路,我所要准备的就是要健康的心里、敏感的心和发现力。 夏嘉潞 台湾中天电视台主播: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在西宁下塌的饭店,这个饭店很高,我们住在15层楼,不过我们已经在海拔2300米的地方,还好,身体上没有很好的状态,准备了红景天,所以这一两天准备开始吃了,这里头的装备是为了未来几天要使用的,所以今天在这里,我们可以好好睡个好觉,洗个好澡,因为未来几天的日子会越来越辛苦。 2006年5月23日上午十点,我们《千里走青藏》摄制组在西宁火车站广场举办了此行的启动仪式,我的同事白岩松也特意赶来助兴,为我们鼓劲加油。 白岩松:首先我们要请出这次《千里走青藏》的两岸四地的六位主播,当然了为了表示这种祝福,青海当地的同仁也好,还有观众朋友也好,他们一定要用当地的仪式,献上祝福,献上哈达。 接下来就要回到主持人的老本行了,这时候我开始不羡慕你们了,开始同情你们了,因为接下来是考试阶段,先把题板拿来,长这么大第一回当考别人的人。张羽。 张羽:这是白岩松的存折密码。 白岩松:回答正确。把话筒给秀芳就行了。 张羽:这个数字,5072是我们青藏铁路最高点,也是世界铁路最高点。 白岩松:这个数字答对了。张羽到过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多高? 张羽:我曾经在海拔四千初的一点时候呆过半个小时左右,后来觉得比较难受,因为当时带的两罐随身氧气已经吸完了,实在没有氧气吸了,我说那咱们就下去了。 白岩松:这一次要过五千? 张羽:所以这也是我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呢,说实话行不行,现在还真的不知道,不光我,我想我们六位,我们六位同行都可能没有达到过这样高度,所以这也是我们人身新的高度,当然走青藏铁路线是人生新的高度,我们希望我们能坚持下来,完成任务。 白岩松:接下来我们换一个数字。 李心怡:冻土的那个路段是吗?是什么?展鹏 陈展鹏:是过四千米的一个路段。 李心怡:是吗,是,你答对了。对,他答对了。 白岩松:给点掌声好不好。恭喜你们答对了。 李心怡:谢谢展鹏。 主持人:心怡,澳门很热,但是祝你越往上将越凉,你都做了哪些准备? 李心怡:就是放开,什么都能够制人,不那么紧张,什么事都好办,我把这句话好好的记住,希望这次的路程能把所见到的一切事情待到澳门特区,让我们的同胞们也能够深深的感受这一个世界上的大工程,也是我们华人的光荣。 白岩松:接下来给展鹏。 陈展鹏:有提示了,这位女士告诉我,可能是平均的海拔。 白岩松:把话筒给她。是什么意思? 王德凯:会不会是新线路段平均海拔高度。 白岩松:恭喜你答对了。但是展鹏你做了哪些准备,来高原之前,以前到过这么高的地方吗? 陈展鹏:以前最高去过3700海拔,这一次我过来,其实没有什么心理的压力,我觉得应该可以,因为在香港很多朋友都跟我说,你这次的旅行去哪里,我说去青藏铁路,每人都跟我举起手指,说好吧,年轻人应该去,行吧,没问题,有他们给我的信心,我觉得还可以。谢谢。 白岩松:好,谢谢,请你把话筒给嘉潞。 夏嘉潞:这是全长的长度,青藏铁路。 主持人:全长的长度,回答正确。以前来过这里? 夏嘉潞:从来没来过。 主持人:自己最担心的是什么? 夏嘉潞:最担心是工作人员的状况,几位伙伴们都讨论过,我们其实都算已经比较好的状态了,因为我们不像很多工作同仁,像我们的摄像机要扛这么重的机器在这么高的地方工作,我觉得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所以身体的部分是最大的担心。 王德凯:这是北京到拉萨行车走青藏铁路所需要花的时间。 白岩松:我看咱们第一辆车的司机您为什么要说对?您要是开慢一点,她的答案不就错了。 司机: 我一定要开快。 白岩松:开快了,她也错了,咱们奔46走。 司机:那不行。 白岩松:在高原上速度有没有限制? 司机:在高原上速度有限制,最高时速要达到120。 白岩松: 德凯,恭喜你答对了。这还有第二个答案,这是为了完成两岸四地千里走青藏,前后方记者加起来的人数,你最好奇的是什么?在这一条线上,还有未来的十几天,但是让你最好奇的? 王德凯:说真的,我最好奇的是,在一些行经过附近还没有人居住的地方,会是无人的车站,那么高科技的交通工具行驶在这么荒凉的原野上,那样的对比感觉是我最好奇,最想去看的。 白岩松:谢谢。 卢秀芳:41.5,难道是台湾民众走过青藏线吗?点五不可能。 白岩松: 现在思维方式就是错误的。你的鞋是多大号的? 卢秀芳:我的鞋码,你泄露了东森电视台的机密。 白岩松:给大家讲一个小小的细节,很精彩,秀芳的鞋码是41.5,最后在进入高原的时候找女鞋,这么大的尺码没有,所以只好配备了给她一双男鞋。 卢秀芳:对,我双的是男鞋,大家也了解东森电视台的苦心,派一个脚最大,走的快,站得稳的人来。 白岩松:对,因为41.5,底盘会比较稳定一点。 卢秀芳: 对,路遥知马力。 白岩松:秀芳,好久之前当听说有青藏铁路要通车之后就一直有愿望一定要来,为什么?好像我感受这种愿望已经超乎你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的愿望? 卢秀芳:的确,其实是有私心的。我们看到这次来过程当中,就一波三折,非常的辛苦,但是不管身为台湾的记者,或者台湾的民众,我想青藏铁路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梦想,也是一个奇迹,所以这次我想很高兴,我们三位来自台湾的记者,我们是带着所有台湾观众的眼睛、鼻子、耳朵一块来的,我们要用我们的眼睛去见证青藏铁路建造的历史,用我们的耳朵去倾听所有建造铁路英雄的故事,也希望能听到藏羚羊在草原上的呼唤,当然我们要用我们的鼻子去努力呼吸稀薄但是清新的青藏高原上的空气。 白岩松:但是接下来从终点要回到起点,是我介绍下一位嘉宾的方式,从1974年一直到1983年参与到整个青藏铁路一期的建设过程中,把铁路一直修到了格尔木,那是那个阶段的终点,我要介绍的这位嘉宾就离开了青藏铁路,但是到了新的世纪,当二期需要他的时候他又回来了,巧得狠,让他回来又回到了格尔木,又是从终点回到起点,让我们隆重地请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董事长丁原臣,有请。丁总,今天可是把您当成铁道建设者,没当成丁总。 丁原臣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董事长:我作为一个铁道兵的老战士,1974年与数万名铁道兵进驻青藏高原,铁道兵第733团驻守在泉井,因为那里有一股泉水,方圆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人能够饮用的水,只有柴达木的咸水,全团3700官兵就靠这股泉水来生活,来施工,不仅在工程上,特别是在生活上,我们的战士、官兵每天都期待着水车的到来。如果今天刮大风、下大雪可能车来不了,脸盆里早上洗完脸的水留到晚上洗脚,绝对不会倒掉,只有水车到达了才舍得把那盆水倒掉,我想借此机会跟我一起战斗在青藏高原常眠于昆仑山脚下的战友们说几句话:战友们,青藏铁路修通了,你们放心了!你们的愿望实现了!几代人半个世纪的青藏梦圆了!!! 白岩松:我的六位同仁马上就要出发了,他们将兵分三路,在今天的采访过程中,第一路将去离西宁火车站很近的青藏铁路指挥大厅去进行采访,第二路要去咱们西宁的东关清真寺进行采访,第三路当然到了青海要采访著名的花儿了,等待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道。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