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们是英国的最底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18:47 南方人物周刊

  作为英国“非法劳工”中最为弱势的群体,中国籍“非法劳工”的故事证明,他们在家乡时即已开始的对偷渡至大洋彼岸的梦想,注定是噩梦一场

  -特约撰稿 白晓虹 发自伦敦

  2004年2月5日夜晚发生的英国莫克姆海滩中国拾贝工人溺死事件,再次震惊了英国社
会。

  在这次海难中,23名走投无路被迫拾贝谋生的华工,因海水涨潮、无处求援,而丧生于冰冷的海滩。英国当地媒体报道,这是自1988年苏格兰的派普艾尔法(Piper Alpha)油站爆炸案以来,英国史上最严重的工业意外死亡。

  但是,对于用尽千方百计、穿越千山万水、只想奔赴英伦的中国偷渡客而言,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灾难了。更为惨烈的是2000年6月的多佛港惨案。当时英国多佛港的警官们心情沉重地从一辆运送

西红柿的货车车厢里抬出58具中国偷渡客尸体,那是一幕我们无法忘却的场景。

  但是,两次灾难还是有所不同。莫克姆海难发生于英国大众的眼前,而不是在“非法劳工”入境时的港口,它就发生于英国国内的海洋采集业。这悲剧与英国大众的实体距离是如此地近,但它与英国的每日生活所标榜的规则,却似乎又距离如此遥远。不论英国社会试图如何解释此悲剧,也已不能够再假装视而不见。

  英国最无保障、最脆弱的劳动力

  和来自中国大陆的“非法劳工”十余天的朝夕相处,使我亲眼目睹了他们所遭受的社会经济剥削。他们是英国经济的一支看不见的生力军。他们的经济贡献占了英国GDP的6.8%。他们在英国的海产渔业、食品加工业、季节性农业、建筑业、旅馆业、餐饮业以及电子制造业里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力,每年为英国挣得巨额的收入。

  在英国,外籍劳工(包括合法与非法)占总劳动人口的9%,也就是大约300万人。所谓“非法劳工”,据英国内政部2005年6月底的首次估计,有大约31万到57万人。但英国少数民族社区认为此数据过于保守。

  关于“非法劳工”,目前在英国尚无法进行完整的人口统计。不过据各社区的综合估计,人数应在70万至100万人之间。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如非洲,亚洲,南美洲,中东,南亚各国,以及尚未划入欧盟的东欧国家。其中,亚洲国家约占三成。

  在亚裔劳工中,中国劳工人数最巨,保守估计达7万人。他们多数来自中国福建省的福州周边地区(福清、长乐及其它市镇),多来自这样的背景:无法抵抗市场经济下强势竞争的贫困农民;在基本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以低薪维持生计的蓝领工人阶层;以及在当地缺乏就业机会的年轻人。在那里,20到40岁之间的可就业人口,不断地承受经济压力自然造成的社会压力,出国讨生活,成为许多人改善生活的必要途径。

  由于福建省的来英人数较其他地区为多,英国内政部向来视福建移民为“假难民”。95%以上来自福建省的政治庇护申请皆被英国内政部拒绝。

  这种偏见和被拒入境的模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福建移民被剥夺了正式进入英国的管道,导致他们逐渐依赖非法的蛇头地下组织来进入西欧,而这又更加造成移民单位对这个移民族群的阻挡和压制。

  不过,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又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即也有另一波中国劳工辗转来到英国谋生。他们是来自中国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劳工,主要来自这样的背景:国营企业关闭和大批裁员之下无法维生的工人,以及失业在家、前途渺茫的青年。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劳工通常是以学生或商务签证进入英国。他们在停留期间开始打工,并在签证到期后继续停留。

  来自福建的无证劳工,由于通常必须通过偷渡方式入英,蛇头手续费高达16,000镑,福建人在英工作期间必受债务牵制。抵英后交清蛇头手续费者,仍需付还国内所欠的高利贷款。抵英后尚未交清手续费者,其在英工作则必由蛇头安排,蛇头掌控其劳动,以定期索债。

  一般而言,福建劳工还债需要大约三年的不间断工作。

  还债并非易事,因为华工在英工作完全无法保障其工作稳定性。主要原因是,不具身份的劳工只能从事低薪的、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人事变化大的工作。许多在农场和食品加工厂里工作的华工,必须在淡季里离开,去他处找寻工作。而更换工作意味着又要向工头交付一笔中介手续费,面对新的劳资关系和剥削环境。同时,这种临时性的工作给予资方极大的弹性,他们可以随时解雇、更换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华工拼命地挣钱、存钱、寄钱回家,但当老板随时不发工资时,华工是一点对策、一点抵抗力量也没有的。

  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华工原定的还债及返乡计划不断地延后。许多福建劳工在英停留时间长达7年以上。长年无法返乡导致家庭破散。

  虽然中国劳工之间在背景上有些区域性的差别,他们却有这样的共同点:身为无证工人,他们必须在孤立的社会文化环境里求生,并就业于最为“三D”的行业——也就是最肮脏(Dirty),最不受管制(De-regulated),且最危险(Dangerous)的行业。他们是英国最无保障最脆弱的劳动力,承受最为严重的劳工权和人身权的侵犯。

  虚幻的西方乐土

  莫克姆湾海难发生三个月后,英国政府便宣布政治庇护的申请名额在9个月内削减20%。自那年5月起,政府更修订1996年的移民法第8条,从严设定雇佣劳工的查证手续,并从严惩治雇佣非法劳工的业主,以加紧打击“黑工”。

  这在全国上下各个依赖外籍劳工的行业里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包括华人餐饮业。仅仅在伦敦的华人餐饮业中,估计就有500多名无证劳工被解雇。福建籍劳工更是首当其冲,成为解雇的第一对象。伦敦外大大小小的华人餐馆和外卖店劳工的大批解雇,更是无可计算。英国当局加强管制的另一结果是,所有外籍劳工,不论有无身份,皆易成为业主歧视和解雇的对象。

  同时,由于业主未能事先通知劳工,亦无提供遣散费,这些劳工又无权享用英国的国家福利补助,导致他们被解雇后无处可去,求助无门。当时伦敦华人社团组织皆表示他们感觉无力,不知如何帮助华工。华工由于当初出国经费庞大,在挣够钱之前,无法返乡,许多人留落街头,不得不从事贩卖盗版光盘。而贩卖光盘是危险性极高的流动职业。华工每日忍受被袭击,被抢劫、被逮捕、被遣送出境的危险,在恐惧中混求温饱。

  对于解决外籍劳工剥削的呼声,英国政府以制定《工头执照法》为灵丹妙药。而同时,全英各地工头剥削日益嚣张。莫克姆湾悲剧的长达7个月的审判的结果是,中国工头林良仁因误杀罪被判14年。案结了,英国社会也可自此遗忘它——意外,都可以成为过去。

  同时,外籍劳工,尤其是“非法劳工”的剥削状况依旧。在莫克姆湾拾过贝的华工都知道,莫克姆湾悲剧决非意外,更不是“中国人的事”。中国工头亦非唯一的罪人。

  事实的真相是,在英国,外籍劳工的劳工权和人身权,一直未能受到真正保障。外籍劳工在英国的种种非人道的生存及工作状况,自1980年代末早已被描述为“现代奴役制”(modern slavery)。那时,菲律宾籍劳工在欧洲各国从事家庭看护、清洁,和成衣加工等行业,经常受到无理扣薪或完全不给薪、雇主没收护照等恐吓行为。他们的权益在英国尤其受到蔑视。当时,他们无法更换雇主,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许多人逃离雇主而成为“非法劳工”。

  这些菲律宾籍劳工在极大的阻碍下(当时移民劳工尚无任何国际规章的权利保障),在欧洲各国组织自身,争取权益。他们在英国通运工会(TGWU)和“卡拉杨”(菲律宾语“卡拉杨”意为自由)的组织下,从雇主那里赢得了一些基本权利。

  今天,英国作为一个非常依赖外籍劳动力的国家,仍尚未有基本的法律架构来保障无证外籍劳工的权益。这些劳工唯一的权益保障,是《欧洲人权公约》被纳入英国法律后的人权法。英国作为“先进”的第一世界国家,至今却仍不愿引进最基本的国际法规来提供终止“现代奴役制”的基本条件。

  缺乏保障的无证外籍劳工的基层结构,以及对外籍劳工基本权益的漠视,为英国的社会神话以及极右政治创造了宽广的发展空间。媒体语言日益种族化的趋势,及其对“外来者”的呈现,皆制造着极右政治的成功所需的社会无知。这样,英国社会与它的隐形劳动力之间的距离,便越来越大了。

  今日,当“全球化”已被视为当然的国际商业术语,“非法劳工”的社会现实却倾诉着“全球化”的另一个故事。全球的自由贸易,仅仅带来了资本流通的自由,而非全球劳动力流动的自由。全球的自由贸易以及它的国家与国界,迫使全球劳工被非法化。“先进”国家并以拒绝界定劳工权,且以保持劳工的非法性,来维持他们的贫穷。中国籍“非法劳工”——英国“非法劳工”之中最为弱势的一个群体——的故事,即戳破了英国主流社会所标榜的新自由主义的所谓“自由”、“民主”、“多元文化”和“公民权”的一切美丽神话。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