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短临地震预报仍是世界级科技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7:27 新浪科技

  27年前的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共造成24万余人死亡,是上个世纪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之一。

  20余年过去了,尽管全世界的科技人员为地震预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地震监测手段和仪器进步神速,地震预报研 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仍不能对地震作出准确的预报。地震孕育过程的极其复杂,使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目 前仍处于经验性预报的探
索阶段,仍是世界级科技难题。

  大家都知道,地壳运动在地壳的某些部位造成地应力积聚,当地应力积累到超过当地岩石的剪切强度时,地应力以岩 层破裂方式释放,即发生地震。地应力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大地震的能量积累在我国西部短则也在数十年,而东部 地区可以长达数千年。也就是说,大地震的地应力从积累到释放可以长达数千年。而当地壳运动积累的地应力在某些地方接近 当地的岩石剪切强度时,何时释放则往往取决于有利于触发地震的外力因素。而触发地震的外力及发震机制十分复杂,所以, 地震的短临预报相当困难。

  目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中长期

地震监测预报相当于确定地应力易于积聚的部位。重大工程建设就是避免在 地应力集中的部位进行,并制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以减少社会财富的损失。地震预报实质就是确定地震能量释放的时段,让 社会有转移和避震的时间,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长、中、短临地震预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地应力积聚的部位才会有地震发生。中长期预报相对容易把握, 实质上是利用地震地质资料等,分析地震构造活动性,预测未来地震危险程度,指导防震减灾工作。我国地震部门的中长期预 报能力较高,中期预报的准确率已达到30%,基本上可以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的需要。而短、临预报则太难了,时至 今日,全世界的短临地震预报仍未有重大突破,仍处于经验性的预报探索阶段,我国目前因为有辽宁的数次成功短临预报震例 ,所以仍位列地震预报的先进国家之首。如美国的帕克菲尔德地区,科学家总结该地有约22年的6级地震周期,并组成世界 上最先进、最密集的地震短临台阵,可严阵以待早就大大超过了22年了,却一直未等到期待中的地震。在日本的关东地区, 人们总结该地区有约68年的大地震活动周期。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后,上个世纪的下半叶志,日本在这一地区全力以 赴建交健全地震监测台网,社会公众年年进行防灾演习,1995年却在日本地震监测台网较稀,社会公众防御意识也较淡薄 的关西地区——阪神发生大地震,造成6000余人死亡,财产损失以千万亿美元计。

  我国除了在辽宁地区数次有小震活动前兆的地震短临预报成功外,其它类型的地震,大多停留在部分预报或内部预报 阶段,少有重大突破。如新疆的伽师地区近20年来发生6.0级以上地震20余次,是世界上少有的中强地震“活动巢”, 也仅见到一次成功预报的报道。

  目前,短临地震预报还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仍是世界级科技难题,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中长期地震预报的成果,加 强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提高工程建筑的抗震能力,以减少未来地震损失。(摘自“地震报”2003-10-16)(张惠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