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山西医疗队重回唐山 故地重游感动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4:23 长城在线

  

山西医疗队重回唐山故地重游感动新生

  冯景阳、赵亚民和当年的老领导李生堂(中)终于见面了。本报记者王文康/摄

  本报记者刘超 山西晚报记者刘剑、兰玲/文

  30年前,原山西省西山矿务局矿山救护队第三小分队队长杜金栋,1976年在唐山度过了58个难忘的日夜,他和队友们救出了228名被困废墟的唐山人;冯景阳、赵亚民等13名来自山西芮城的雷达兵,奋战在震后的唐山机场,抢救伤员。

  30年前,他们为唐山抗震付出了心血,30年后,他们依然牵挂着这座城市,当年亲手救出的这座城市里的“亲人们”。

  7月26日,由杜金栋、冯景阳、赵亚民组成的这支山西亲人队伍满载30年的思念来到了唐山,实现了他们30年的寻亲夙愿。

  冯景阳、赵亚民寻亲记

  芮城老兵重回机场

  “30年了,朝思暮想的,就是回当年工作生活的地方转转。”刚到唐山,冯景阳、赵亚民这两位当年的芮城雷达兵就马不停蹄地奔向唐山机场,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唐山接受雷达专业技术训练时,他们还是一群刚满20岁的壮小伙,如今,俱已两鬓斑白。

  去旧机场的路上,看到林立的高楼,整洁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两位老兵瞪大眼睛,左顾右盼,恨不得一下子把新唐山的城市风景尽收眼底。

  “这是唐山吗?眼前这是哪条路啊?”直到随行车辆驶入市郊,上了机场路,他们才看出一些30年前的端倪。

  7月26日10时20分,两位老兵终于站在了30年前的停机坪上。飞机跑道的格局没有变。主跑道、副跑道、南起飞线、北起飞线、助跑道的轮廓清晰可见。

  副跑道的尽头是两个梯形的水泥台,台前曾经是停放值班飞机的地方。“唐山大地震时,中央领导视察专机就停在这里。”两个老兵走过来,俯身摸了摸地上固定飞机用的地钩。

  救灾时曾遭钢筋刺腹

  1976年4月5日,冯景阳等13名来自芮城的雷达兵来到唐山机场接受雷达操纵专业技术训练。100多天后,他们遇到了大地震。

  灾后的机场遭到重创,指挥系统全部瘫痪,通讯、导航、雷达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冯景阳和战友们不顾一切冲到雷达兵器室内。抢救过程中,一个变形的钢筋刺进了冯景阳的肚子,鲜血直流。他把钢筋拔出来后,强忍着疼痛继续抢救机器。就是这台机器后来担负起了雷达引导任务,而冯景阳的身上却留下了一处永久的伤疤。

  “唐山大地震时,这个小小的停机坪上空的飞机比鸟儿都多。地上,到处是重症伤员,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这里还是从全国各地空运来的救灾物资的中转站。”冯景阳清楚地记得,地震后,他和战友们负责掩埋陆军255

医院和空六军军部的600多位死亡官兵的尸体。找不到埋尸的空地,只好埋在了南起飞线的旁边。后来,为了保证飞机场下方水源不被腐尸污染,他又和战友们把尸体全挖出来火化。

  深情探望当年老领导

  下午2时,两个老兵带着一个更大的心愿敲开了唐山市山西北里李生堂老人的家。唐山大地震时,李生堂是唐山机场调度室副主任。那时,冯、赵等人是雷达训练兵,对李主任的事迹很熟悉。在电视上看到了当年的老领导后,冯景阳决意前来拜访。

  一进门,冯景阳把从山西带过来的老陈醋递到李老手中,问道:“李主任,您还记得我们吗?我们是当年给您提供雷达情报的芮城兵啊!”

  70岁的李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30年过去了,李老看到当年手下的小兵娃子,现在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指挥飞机起降时的艰难情形。

  在老领导的讲述中,两人惊喜地得知:原来,老领导曾经在大雨中指挥过山西运送矿山救护队员的飞机安全着陆。

  1976年7月28日中午,唐山机场调度室无线电里传来了一架大型机的呼叫:“

泰山!泰山!****号呼叫,高度6000米,请求下降,请示着陆条件。”李生堂询问后得知,这架飞机是从山西太原、大同等地空运矿井救护队员来营救开滦煤矿井下工人的。他立刻通报场面气压、风向、风速、落地方向。

  当飞机飞临上空时天气突变,黑色云团向机场上空压过来,只听见飞机的隆隆声,看不见飞机的踪影。李生堂随即指令飞行员,打开无线电高度表,做复杂气象落地。第一次降落没有成功,第二次降落时已风雨交加,地面能见度不足百米。飞机下滑至50米高度时飞行员仍看不到跑道。

  “危险!复飞!”这时,机场气象员建议飞机去备降机场。“可井下的工人怎么办?这架飞机不能走!”李生堂凭着15年的指挥经验和对当地气象情况的掌握,认为阵雨不会持续太久。

  询问了机上剩余油量后,李生堂决定采用“盲目大航线”方法着陆,指令飞行员延长转弯,增加起落航线时间,待机而降。几分钟后,大雨果然离开着陆地带,地面能见度好转,飞机下滑至50米时,他和飞行员几乎同时讲话:“我看到你了。”飞机顺利降落,山西的几十名身背矿井救护设备的队员跳下机场,奔向开滦煤矿。

  

山西医疗队重回唐山故地重游感动新生

  见到恩人杜金栋(右),当年被救的陈素琴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山西晚报记者毋涛/摄

  杜金栋寻亲记

  亲人相见泪水涟涟

  “老哥老嫂子,你们还好吧!”在唐山市李祥林的家,56岁的杜金栋紧紧握住了77岁高龄的李祥林的手。“是你们救了我们啊,真是感谢啊!”见到恩人,李祥林的老伴陈素琴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身患脑血栓后遗症的李祥林老人紧闭的眼角也滚出了泪珠。

  原来,30年前大地震的那天晚上,唐山矿安全科副科长李祥林出差在外,陈素琴和3个孩子睡在一个大床上。侥幸的是,楼板倒塌时,在离母子4人只有几寸远的地方,正好被床两头的栏杆挡住,4人被压在下面。

  “我们从窗户凿开了一个洞,把她们救了出来。”当年从山西赴唐救援的杜金栋回忆说,当时印象最深的是那个5岁的小男孩。“他出来就说,胡汉三压住他了,一点恐惧感都没有。”杜金栋说的这个孩子,就是李祥林的小儿子,如今他已经做了爸爸。

  “30年了,我们总算又见上了面。”杜金栋说,看到当年幸运的一家如今幸福地生活着,心里真是高兴。

  一声令下飞援唐山

  杜金栋,原山西省西山矿务局矿山救护队队员。1976年7月28日中午12时左右,杜金栋所在的救护队接到赴唐山参加抗震救灾的命令。正要吃饭的杜金栋和队友们还没来得及动筷子,就立即向唐山出发。

  呼吸机、安全帽、检测仪……除了必备的救护装备,西山矿务局矿山救护队35名队员空着肚子,没有带任何生活用品就向唐山出发了。

  下午3时50分左右,到达唐山的杜金栋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此时的唐山就像是一个刚刚结束了一场残酷战争的军事基地,到处都是打着绷带的伤员,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和来不及掩埋的尸体,幸存者中,有男人穿着女人的衣服,有女人披着残缺的床单,更多人则穿着战士们送来的军服。杜金栋的心立时痛得紧缩起来……

  故地重游感动新生

  故地重游,杜金栋坐在车上,一路看着唐山繁华的街道,整齐的楼群,一边赞叹新唐山的繁华,一边不禁想起了30年前初来唐山的景象。“我当年就住在西山口俱乐部后边篮球场上搭建的帐篷里。”

  当车停在了开滦集团唐山矿分公司的门前时,杜金栋不住地问:“西山口俱乐部在哪儿?篮球场呢?”门卫师傅指着院内的车库告诉他,篮球场早不在了,现在已盖成了车库。“全都不一样了,这里的建筑都变了。”走在开滦唐山矿的院内,在这个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杜金栋竟感到了一丝陌生。

  “井架还在!井架还在!”当杜金栋远远看到熟悉的井架时,兴奋地喊了出来,记忆里的影像再次回到了眼前。

  相关新闻

  寻找当年废墟里的孕妇王秀琴

  本报记者 闫漪

  “地震转眼过去30年了,我记得当年从地震废墟里背出过一个叫王秀琴的孕妇大姐。现在那个胎儿也该有30岁了。不知道王大姐现在生活得怎么样?真想知道她和孩子的消息!”现居北京的杜成良向本报诉说着30年来的记挂。

  1976年,24岁的杜成良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汽车五团服役。1976年7月28日地震当天,杜成良随部队赶赴唐山救援。“震后的场面惨不忍睹啊!30年了,我一想起来还深感震撼。”

  杜成良在救援中一连从地震废墟里背出9名伤员,并将这些伤员用卡车送到火车站,再送上开往全国各地的火车。

  当时,赶到唐山的部队带的干粮和水很少,看到伤员们那种痛苦的样子,杜成良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帮他们减轻痛苦,他将部队发给的干粮和水全部分给了伤员们,“周围没有水啊,我自己渴得不行时,只好喝自己的尿。”在运送当时唐山市路南区缝纫社一个叫王秀琴的孕妇时,由于她是重伤员,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为了减少她的痛苦,一路上,杜成良和另外两名战友三人一字排开,为王秀琴遮住阳光减少暴晒。路上卡车颠簸时,杜成良就用两手悬空托住她的肩膀减少她的痛苦,并一路上不停地安慰她。

  “解放军同志,你歇一歇吧。”王秀琴恳求说。

  “我的责任就是不能再给你增加任何痛苦!”就这样,杜成良与两名战士一直将王秀琴送到火车站,并安顿到开往南京的救援列车上。

  当年,因在唐山大地震救援中表现突出,杜成良被批准成为中共党员并荣立三等功。

  “这些年来,我始终记得这个叫王秀琴的大姐,后来从报纸上得知她的胎儿保住了,现在那孩子也应该有30岁了。王大姐,你现在生活得怎么样?真想知道你的消息。”杜成良激动地说。来源:燕赵都市报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