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曹瑞涛:金牌多就是体育强国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4:17 环球时报

  最近两三周,中国体育可谓喜事不断。先是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上中国选手获女双冠军,再是110米栏世界纪录被刘翔刷新;刚结束的世界杯跳水赛,中国“梦之队”又包揽了全部金牌。这些年,中国体育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可是,当我们高兴过后,出门想找个锻炼身体的地方时,却有点儿犯愁了。简易乒乓球台不知何时消失了;公共运动场也少得可怜;游泳馆往往离家数里,花在路上的时间比
泡在水里的时间还长;街上贴了不少“瑜珈”等的健身广告,网球场、高尔夫球场也建了不少,但这些运动毕竟和普通老百姓离得太远。城市里体育设施尚且如此,广大农村的情况可想而知。

  更严重的是,咱们的“体育界”与“非体育界”就像两个世界。专业运动员生活在单纯的体育训练中,以拿冠军、夺金牌为目的;而许多老百姓平常则很少进行像样的体育锻炼, 久而久之,两类人的生活都变得畸形。一方面,体育界变得娱乐化,体育明星与娱乐明星越来越趋同,与此同时,大多数职业运动员成为竞技体育的牺牲品,他们从小进行超负荷的训练,文化课教育基本不重视。成功了,一切荣誉紧跟而来,有钱,有名声,破格进名牌大学。而失败的大多数,文化知识欠缺,不知未来日子如何?另一方面,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没有充分的体育锻炼,日子过得单调,体形变得难看,肥胖率持续上升,很多人更是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中。

  从体育精神的本质上说,并没有所谓运动员和非运动员之分。当年法国人顾拜旦倡导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最初提出的口号便是“全民锻炼以强国强种”,并鼓励全民体育,从中选出代表来参加比赛。运动员应当拥有丰满的生活,完整的教育;而非运动员,更需要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在许多体育强国中,运动员和非运动员间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如德国体育实行俱乐部制,队员多是业余,每年取联赛优秀的队员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比赛。前些时候,央视曾介绍过德国击剑运动员海德曼女士的生活经历,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奥运会重剑银牌得主竟是个业余选手,平时除了练剑外,正在念大学,还在公司里兼职。体育是她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在真正的体育强国里,金牌只是体育金字塔的塔尖,群众体育才是这个金字塔的塔基,只有塔基坚实,塔尖才可以垒得高和稳。以近邻日本为例,虽然土地紧张,可群众体育却如火如荼。日本在奥运会上的金牌主要集中于游泳和柔道,而这两项恰恰在日本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很多的游泳馆和柔道场,且多是公共性的,可以说日本在国际大赛上拿到的每一块游泳金牌、柔道金牌都代表了国民在这两个领域里的整体实力。

  现在距2008年奥运会已不满两年,很多人可能又在期待中国这个“体育强国”再创奥运佳绩。金牌当然可以扬国威,但金牌更应该带动全民身体素质的上升。如果体育界与“非体育界”的分裂现象越来越严重,群众体育事业长期单薄,那么就算是我们的奥运金牌多拿几块,也未必会有助于国力的真正提升。▲

  (作者是杭州师范学院教师。)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曹瑞涛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