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重访大别山:女村官王金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23:13 央视《经济半小时》
重访大别山:女村官王金初

  头戴草帽,声音沙哑,卷着裤腿,走路像小跑,手机斜挎在肩上,像当年八路军背匣子枪一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重访大别山:女村官王金初

村子里要举行采茶大赛,乡亲们全都赶到了,每个人手里都有一面助威用的小旗子,为我们加油。


重访大别山:女村官王金初

为了能比出好成绩,在比赛正式开始前,采茶高手对夏丹进行了半天的培训,可比赛时还是让她手忙脚乱。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8月1日播出“重访大别山:女村官王金初”,以下为节目实录:

  今天我们重访大别山,建设新农村特别节目的第二站是英山县,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这里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的家乡,也是“中国名茶(绿茶)之乡”,今天欧阳夏丹要带大家去看的百
丈河村,在2000年以前是英山县最贫困的村,全村209户分散居住在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但是今天的百丈河村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却是源于一个女村支部书记。

  女村官王金初带领全村发家致富

  欧阳夏丹:“我现在是在湖北省英山县百丈河村,今天特意起了一个大早,来接受一项挑战,大家看,乡亲们全都赶到了,每个人手里都有一面助威用的小旗子,干什么呢?我今天是要参加村子里一项很重要的赛事,就是采茶大赛,请看我的装备已经准备好了,一个采茶叶用的小筐,一个防太阳晒的帽子,现在我要把自己武装起来,哈哈,这么小的筐子,小菜一碟嘛,带上帽子,准备应战,给我们加油啊。”

  乡亲们:“夏丹,加油。夏丹,加油。”

  在比赛前还是先把比赛的规则说一下吧,比赛选手要在规定的30分钟的时间里,比出谁采的茶多,据说,一个采茶能手30分钟可以采2两茶叶,好了,比赛马上就开始了。

  一号选手欧阳夏丹。

  欧阳夏丹:“相信我没错的。”

  二号选手,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她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王金初:“我一定会赢。”

  三号选手查秋桂,是一位今年刚考上大学的小大学生,这是采茶比赛马上就要开始时杀出的一匹黑马。

  查秋桂:“我一定会赢,给我加油啊。”

  “预备,开始。加油。”

  比赛正式开始了,一场小小的比赛,夏丹这心里还真的是紧张,尽管采茶高手已经对她进行了半天的培训,可还是让她手忙脚乱啊。

  看看另外两名选手,镇定自若,手上的功夫那叫一个熟练,你没有采过茶吧,告诉你吧,就是采绿叶刚刚发芽时那个小尖。

  比赛已经过了一半了,夏丹的眼睛都快看花了,眼前是光见绿叶不见茶,小筐啊小筐,什么时候才能把你装满啊。

  大事不好,王大姐和小大学生的援兵来了,他们的速度好快啊,夏丹的援兵在哪里啊?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夏丹的援兵终于来了,哈哈,还不止一个,全是高手,采茶的速度真是太快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夏丹这下一定不会输。

  夏丹:“好,比赛到现在已经结束了,原来的3人大战,最后演变成多人混战,乡亲们都纷纷下来帮忙了,我的两个竞争对手好像采的都很多啊,现在胜负还不好说啊,我们来称称它。”

  夏丹:“我们先来称称秋桂的好了,看看有多重,哇,采的不少啊,三两二钱,我们的大学生也是一位采茶能手阿,掌声鼓励一下我们的大学生。好,现在我们再称称王大姐的,王大姐有很多乡亲帮忙啊,多重啊,四两五钱,鼓励。看看我这个有多少,五两,我赢了,其实都是大伙儿帮忙,我没干多少。”

  别看只有30分钟的比赛,没经过锻炼,夏丹的身体还真是有些吃不消了。

  现场响起了歌声。

  出门在外,还真的有点想家啊,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听见家乡的刘三姐。

  夏丹:“我听说王大姐有几个外号,王半夜,王五更,还有一个什么?王蹲点。外号都怎么来的?”

  英山县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你说说看,我起早的时候,要干点事,不容易要吃苦啊,早晨起早一点,我们的老百姓就叫我王半夜。”

  头戴草帽,声音沙哑,卷着裤腿,走路像小跑,手机斜挎在肩上,像当年

八路军背匣子枪一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夏丹:“大姐,我知道您是英山县309个村子中,唯一的女村支部书记。”

  王金初:“是的。”

  夏丹:“您上任的时候,大伙儿都听您的吗?”

  王金初:“老百姓都在这里呢吧,应该说是不听的,后来很听。”

  夏丹:“您是怎么转变过来的呢?”

  王金初:“用真心给他们干事啊。”

  看看村民的新家,让村民发家的就是村里这360亩茶园,可当初王大姐带领村民种茶时,有好多人反对呢。

  夏丹:“我们通过发展第二产业,由种粮转为种茶,这个是您自己想出来的吗?”

  王金初:“英山是茶叶的特色县,我们围绕这个特色,所以向老百姓引导,做工作啊。”

  王金初的家在当地是一个生活条件不错的家庭,丈夫是当地中学的一名教师,为了支持王金初的工作,丈夫几乎揽下了所有的家务活,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天下班回家的丈夫,突然发现家里火光冲天,原来是一个村民烧了他的家。

  王金初丈夫吴建生:“当时我的心情几乎达到了绝望。”

  王金初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想过放弃,亲友也为她找好了一个月可以赚到2000元的工作,但一觉醒来,这个倔强的女人却改变了主意。

  吴建生:“我当时气得七窍生烟啊,我就骂了她一句,蠢妻傲子,无法可治。”

  王金初只有小学3年级的文化程度,但她的思维却是超前的,开始时她慢慢给村民做工作,后来又组织村民到周边茶叶专业村参观学习,还请来县里的茶叶专家为村民培训,这一年村里发展茶园60多亩。

  夏丹:“我想问问现场的乡亲们,当时,王书记提出要种茶的时候,有不同意的吗?不同意的举手给我看看,你就不同意啊,你说说看,当时是怎么想。”

  英山县百丈河村村民:“当时就是说,我把田拿出来种茶,我吃什么呢?当时我就上来找她,拍起桌子。”

  英山县百丈河村村民:“现在我们尝到了种茶的甜头,原来种稻谷,一年到头,毛收入一亩只有1000元左右,现在种茶一亩田可以达到5000元。”

  夏丹:“在王金初的带领下,百丈河村种起了360亩茶园,农民的收入也非常客观,我在百丈河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1亩茶10亩田,茶叶是种出来了,但是如何把这么多的茶叶推向市场呢?这又是王金初所面临的一道坎。”

  女村官的“三王法宝”

  夏丹:“我们的采茶比赛已经结束了,茶叶是采出来了,然后我们要把这些茶叶送到茶厂里进行加工,我想我现在的经历跟当初百丈河村种茶的村民,和他们的经历是一样的,但是这些仅仅还是一个开始,如何把这么多的茶叶推向市场,吸引买家,这是王金初所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夏丹:“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早上比赛的时候采到的茶叶,大姐也说了,这个茶叶要炒一炒,加工一下,杀杀菌,才能泡来喝,好,我今天正好学一下,这个茶是怎么炒的,师傅,我们来了,师傅您一会儿教给我们怎么炒茶。”

  穿上白大褂,像模像样,只是太热,加上炒茶锅100多度的高温,真够人受的。

  夏丹:“这是专门用来炒茶的一个锅啊,温度多高啊?”

  炒茶师傅:“100多度。”

  夏丹:“100多度直接用手啊,烫不烫啊?”

  炒茶师傅:“手不能挨着锅,这是有技术在里面的,不能直接碰到锅。”

  夏丹:“师傅动作好娴熟啊,这个要持续弄多长时间?”

  炒茶师傅:“就算炒好了啊,那一定要把它炒熟。”

  师傅告诉夏丹,炒茶分为两种,一种是机器炒的,一种是用手工炒的,手工炒出的茶,是精品茶,机器炒的茶是二等茶。

  夏丹:“很不容易啊,大姐,这个茶叶采制出来以后,还碰到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茶叶推向市场,怎么样去吸引客户,在这个过程当中,您觉得难吗?”

  王金初:“刚开始的时候,开始很难,怎么不难呢,老百姓种茶的时候思想又不通,种出来茶,你没有技术质量,人家又不要。”

  夏丹:“那个时候,村民是不是特别着急啊?”

  王金初:“村民不着急,就是我着急,是我要种的,所以我的压力很大啊。”

  百丈河村村民放弃了种田改种茶叶,转眼间360亩茶园郁郁葱葱,如何打开茶叶的销路,成了王金初面前的头号难题。

  王金初:“着急的睡不着觉,跑了很多的地方,推销啊,有的时候,你的技术质量没有跟上,还要把茶叶往回背,在这个时候,在我们英山的茶叶节,找到客商引进技术,我们请了一个客商,他跑了11个地方,看中了我们,他表扬了我们,说我们的人好,资源好。”

  人好,资源好,不一定就有人买你的茶吧,为了打开市场,王金初拿出了王半夜、王拼命、王蹲点的干劲,终于打开了茶叶的销路。

  王金初:“到处找啊,不管早上,晚上,客商到宾馆,我们就跟到宾馆,有的时候,怕客商跑了,客商上厕所,我们就在门外等啊,一路跟着,有的老板不知道,以为我是一个傻子。”

  今年38岁的张国定,如今是百丈河村有名的种茶大户,在王金初打开茶叶的销路后,张国定不仅把家中的3亩农田改为茶园,而且还承包了一片茶园。

  英山县百丈河村村民张国定:“现在有16亩了,一亩可以赚到5000元左右。”

  夏丹:“这是整个的收入还是纯利啊?”

  张国定:“一般来说,除了一部分投资,一年可以赚7、8万元。”

  今天的张国定一家今非昔比,种茶给他全家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采茶全部是机械化作业,而且用种茶赚到的钱,开起了一个小食杂店,建起了一个砖厂。

  百丈河村有209户,693人,当中有36户特困户,这些特困户现在还住在山上,是一些弱势群体,甚至连劳动能力都没有,他们怎么样能和山下的村民过上同样的生活呢?这又是王金初所面临的一道难题。

  夏丹:“我身边这一幢幢小楼房就是百丈河村村民的家,他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村子里209户,693人当中,还有36户特困户,他们现在还住在山上,经济不宽余,甚至一点劳动能力都没有,面对这样的家庭,王金初到底又该怎么办呢?”

  38岁的查保蓉,是一个有智力障碍并残疾的妇女,98年丈夫因患癌症病故,从此这个残疾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过起又当爹又当妈的日子,有一天查保蓉年仅10岁的儿子突然找到了王金初。

  王金初:“他说王支书,我妈妈是个傻子你知道,她不能讲话,我们家里过去你支持我,全村有一半的家已经住上了楼房,我还住着平房,我要楼房,王支书,你帮我一把,我当时想了一个晚上,没有睡,我想可爱的孩子,我应该帮帮他吧,就从这一天起,我们就建这个养猪厂。”

  夏丹:“我现在来到了百丈河村单亲特困家庭养猪厂,其实说实话,这样为单亲家庭办的养猪厂我是第一次见到,而且我有很多跑农村的记者同事告诉我说,这样的养猪厂他们平时也很少见,这是王金初书记,王大姐专门为改善村里的30户特困户,和6户单亲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专门建立的养猪厂。”

  王大姐告诉夏丹,事实上,这个单亲家庭养猪厂刚刚建成半年,赚到的钱就为查保蓉还上近7万元的外债。

  夏丹:“这个养猪厂当时是怎么建起来的?是村民集资还是什么方式?”

  王金初:“党员村干部入股的。”

  夏丹:“那这个分红怎么分法?”

  王金初:“分红用盈利的80%给单亲母亲家庭和特困户。”

  现在一个二层小楼就是查保蓉的新家,无论有多忙,王大姐每个星期都会去看一看她,没有人能听懂她的话,她也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但是只要王金初出现,她们的语言就会相通。

  女村官的“原始”工具开创现代经济

  夏丹:“这里是百丈河村的村委会,现在王支书王大姐正在里面开会呢,王大姐是英山县309个村子中唯一的女支书,可想而知她的工作有多么的不容易,我们这几天的拍摄还远远不足以展现她的工作的艰辛,所以我想亲身体验一下她的工作,想给她当一回助手,为她分担一点,我听说明天下午村子里要召开一个黑山羊入股大会,这可是一件大事,王大姐,现在一定很忙,我去听一下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夏丹:“村民积极性很高是吗?”

  王金初:“是,村民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没有现金的,用存折。”

  夏丹:“全村的人都会来吗?”

  王金初:“都来。”

  夏丹:“怎么通知他们来?”

  王金初:“下面我就给你们几个人安排,高峰负责1、2组,夏希贵负责3组,我和你一起去,到4、5小组。”

  一听说通知村民开大会,还让夏丹去通知,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几天夏丹一直在盼着这事呢,一出门我们就坐上两台

摩托车,直奔大山里。

  在崎岖的山路里,我们大概走了20多分钟,终于停下来,这个村小组住的地方真叫绝,一条大约100多米远的沟壑种着水稻,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过去,这怎么通知啊?

  夏丹:“大姐,这么远,我们怎么过去通知他们啊?”

  王金初:“我们过去都是用脚走上来,走到这里,喊哪。”

  夏丹:“喊啊,喇叭呢?”

  王金初:“你就是喇叭啊。”

  夏丹:“大白嗓子喊啊。”

  王金初:“明天下午四点钟,黑山羊入股大会,一定要准时参加,我再也不来通知了。”

  夏丹:“下午四点钟,黑山羊入股大会,一定要参加。”

  这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体验,但对夏丹来说,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喊了不到2分钟,口干舌燥。

  第二天下午3点半左右,百丈河村委会一下子热闹起来,作为王金初的临时助手,我目睹了这一刻的壮观。

  王金初:“下面我们百丈河村黑山羊入股大会现在开始,请入股的群众上场。”

  这一天的气温高达40度,但村民们入股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不到15分钟的时间,村民们为黑山羊基地已经交纳股金8万多元。

  王金初:“我们黑山羊基地入股,总共要投资40万元,年终给我们全村村民人均增收500元。”

  在百丈河村,文艺晚会几乎每个节日都搞,不过,这回可不能落下夏丹,也要给大家表演节目。

  夏丹:“我身为一个桂林人,我唱的刘三姐的民歌远远不如大家,而且我仅仅会唱其中的一小段,那么就把这一小段献给大家,唱的不好,献丑了。哎,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

  这样的演出真不同寻常,英山县县委书记――邓新华也赶来助兴。

  湖北省英山县县委书记邓新华:“这个就是百丈河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图,这个是有关的部门一起我们来做的,规划的,包括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农民的培训,农民建新居,我们有一个规划图,就送给王书记,我们祝愿百丈河村在王书记的带领下尽快的使这个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

  夏丹:“说句实话,这几天在百丈河村的日子,让我非常的难忘.村民们的热情也非常的高涨,让我的心理一直都有一种热呼呼的感觉,村民的那种热情和朴实深深的打动了我,而且王支书王大姐的那双手也在我的心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那双手当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但是又坚定的力量,特别舍不得松开这双手,也舍不得跟这些可爱的乡亲们告别,不过我又非常的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距,我想到那个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一定会是一张张更加灿烂的笑颜。”

  英山县百丈河村村民:“我送夏丹回北京,请你别忘百丈村,百丈村民想念你,盼你重回百丈村。”

  回到北京已经很多天了,但是那首山歌,那位教夏丹采茶的王支书王大姐,那些纯朴热情的乡亲们,还时常浮现在夏丹的脑海中,无法忘怀,祝愿乡亲们一切都好。

  主编:张雪梅

  记者:王亚丹

  摄像:徐胜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