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半小时观察:河南女人贩每年贩卖上千名包身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1:22 央视《经济半小时》
半小时观察:河南女人贩每年贩卖上千名包身工

在调查过程中,让记者更加吃惊的是,周景涣最喜欢人贩子送来的竟然是智力发育不全的流浪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半小时观察:河南女人贩每年贩卖上千名包身工

周景涣每送一个人到砖窑场大概赚170元,按照一年最少送1000人计算,周景涣一年至少要赚17万元。


半小时观察:河南女人贩每年贩卖上千名包身工

很多人都是第二次,有的甚至是第三次、第四次被送到周景涣的中转站,他们不少都是在砖窑干活拿不到钱、还经常被打才跑出来的。


  央视《经济半小时》8月10日播出《半小时观察:河南女人贩每年贩卖上千名包身工》,以下为节目内容。

  今年2月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大段的篇幅提到了保护农民工权益,而在此之前的1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两份文件都要求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农民工权益,走近一群特殊的农民工群体。

  贩卖包身工 30%是傻子

  郑州市城南路的一处出租房已经被租用了三年,但是租用这个房子的人是干什么的却没有人知道。

  群众:“天天在这,几车几车往外拽,也不知是干啥的,男女都有,那天有一个人从这跑出去,这里出来两人追,打人家,往回捞,跑出来了以后,她说的跪在玻璃碴上打他,腿上还搁个西瓜,西瓜掉了还不中。”

  租用这个房子的叫周景涣,她是做什么的?她追打的、送出去的都是什么人?在郑州城南路的这个街区,周景涣成了一个充满什么色彩的人。

  让人跪在玻璃碴上毒打,腿上的西瓜还不能掉下来,这个叫周景涣的女人究竟是干什么的?而那些被毒打又被带走的到底是什么人呢?记者孟庆海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郑州火车站,中原最大的火车站,客流量居全国第二,让很多民工和流浪人员想不到的是,当他们走到站前广场上的这座收容救助站附近时,危险也正在向他们一步步逼近,在这个救助站四周,有很多人推着自行车转来转去,他们的猎物,正是那些急于找工作的民工和流浪人员,记者通过一个特殊的渠道,认识了这伙人。

  记者:“今天咋样?”

  “今天不中。”

  “弄了几个?”

  “4个。”

  这伙人将弄到手的流浪人员或者民工称作“货”,那么他们弄到这些货后会将这些货送到哪里呢?原来这些货的去处就是周景涣租赁的这套二层楼房,他们称这里叫中转站,周景涣就是这所中转站的老板。

  周景涣:“来送货的,来,你家哪里的。”

  民工:“湖北的。”

  周景涣:“湖北咱们是老乡啊,湖北什么地方?”

  其实周景涣是河南人,但是她和送货上门的人贩子都喜欢和送来的流浪汉或者民工攀老乡,因为这样可以拉近距离。

  而每送一个人给周景涣,人贩子都可以从周景涣这里拿到130元。

  周景涣:“慢点走,经常来,送三个来,400元。”

  对被送来的人,周景涣首先要送上一片西瓜,并且好言相向,那么作为中转站的老板,周景涣花大价钱买来这些流浪人员和民工后要干什么呢?

  周景涣:“砖厂你见过没有?”

  民工:“没有。”

  原来,作为中转站的老板,周景涣以介绍工作为名要将这些人送到一般人都不愿去、活又重又累的砖窑场去干活。

  记者:“送多少人?一年送多少人?”

  周景涣:“那想要多少有多少。”

  记者:“最多一年送多少?”

  周景涣:“一年1000多人。”

  更让记者吃惊的是,周景涣最喜欢人贩子送来的竟然是智力发育不全的流浪汉。

  人贩子:“标准的砖窑职工,标准的砖场干活的。”

  记者:“咋标准?”

  人贩子:“非常合格,手伸出来。”

  记者:“他会干活吗?”

  人贩子:“会干活,手上茧子很厚。”

  周景涣:“智力有问题的占30%,250加傻子,二百五,脑子不太灵光的,只知道干,酒一喝没事了,他不考虑钱。”

  这位流浪汉在到这里之前曾经在另外一家工厂打过一年工,尽管他一无所有,但是被送到中转站时他却一直紧紧抱着一只猫。

  记者:“多少钱这猫?”

  流浪汉:“1000元钱。”

  记者:“1000元钱买的?”

  流浪汉:“是。”

  记者:“在哪买的?”

  流浪汉:“我也记不清了,在湖南买的。”

  记者:“你哪来1000元钱的?你从哪来那么多钱?”

  流浪汉:“我干活干的。”

  原来他打工一年,老板给了他一千元钱,然后又把这只猫以一千元的价格卖给了他,这样他打了一年的工,最后只得到了这只猫。

  这一天,在周景涣一楼的房间里,一共有10个人,她肯定的说,里边有一半是智力发育不全的,她一眼就能看出来。

  周景涣:“你看这屋里好几个傻子,我一说站起来,腾一下就站起来,你信不信。都站起来,起来,叫老板说两句话好不好,不怕吃苦下力,哪个现在提出来,哪个怕吃苦,哪个?没有吧,都喜欢吃苦吧,我不怕吃苦,看看人家小朋友,人家不怕吃苦,咱们这哪个怕吃苦,都不怕吃苦吧,是不是。都不怕吃苦吧,好,坐下。这都是我的好帮手,都是的。”

  刚才那位花一千元钱买猫的农民工,把这只光吃肉不吃馒头的猫从湖南带到了河南,中间有多少辛苦,真难以想像,也许他的智商不如正常人,但他的善良,他对这只小动物的爱心和悉心照顾,可能会比很多正常人更令人尊敬,可就是这样的农民工,当他落到了周景涣的手里,他的命运,还不如身旁的那只猫。

  千名包身工 遭受非人“待遇”

  这天早上,周景涣要送9个人去开封的一家窑场,在一番训话之后,他们上车出发了,记者看到这一次送的人好像都挺正常,便和同车的一位大姐聊了起来。

  “叫你干啥去?你知道吗?你知道叫你去干啥的?”

  “我干啥?你说干啥就干啥。”

  “你什么时间来郑州的?”

  “忘了。”

  “有孩子吗?”

  “有。”

  “几个孩子?”

  “100个。”

  “男孩女孩?”

  “什么都有。”

  原来这九个人中,仍然有好几个智力发育不全的人。

  记者还了解到,周景涣送一个人到砖窑场,价格是350元,她从火车站人贩子手里收每个人是130元,再除去生活费用和路费平均每个人50元左右,周景涣每送一个人大概赚170元,按照一年最少送1000人计算,周景涣一年至少要赚17万元。在周景涣大发横财的同时,从他手里出去的这些人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在郑州市惠济区的一家窑场,那里的窑工大部分都是周景涣送进来的,记者在一个比较偏的房子里和这位正常的工人聊了起来。

  记者:“拿到工资了吗?”

  工人:“没有。”

  记者:“你在这干了多长时间了?”

  工人:“半年。”

  记者:“半年,一分钱没拿到吗?”

  工人:“是。”

  记者:“是你一个人没拿到还是所有的人都没拿到?”

  工人:“全部。”

  记者:“要是走会怎么着?你能走得出去吗?”

  工人:“不能,不可能,走不出去。”

  记者:“他们抓住了会打吗?”

  工人:“打,打得狠,脚踢,拳打。”

  这位民工告诉记者,这家窑场大概有40多位民工,一共有四个打手日夜监视、看管, 窑场的一个管理人员看到我们在这位房间的房间里呆了很长时间,他马上警觉地走了过来。在另一家砖窑场,记者了解到,民工不堪忍受逃跑的现象也同样存在,有两位当天刚刚来这家砖窑干活的小伙子,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收拾的东西就是昨天刚刚成功逃跑的一位民工留下的。

  如果不是我们的记者拍到了这一幕幕真实的镜头,真的很难想像,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今天,会发生在我们周围,这些民工不仅处境悲惨,甚至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得不到保障。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