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山东枣庄成功转型走出煤城称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12:28 小康杂志

  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枣庄曾被预言逃不出“煤尽城衰”的定律,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塌陷板块”。然而,未雨绸缪的转型战略,使一个新枣庄逐渐崛起在世人的面前。

  ★采写/《小康》记者 马自达

  如今,走在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因煤而名的枣庄市的大街小巷上,你很难再把这
个城市与“煤城”联想在一起。因为枣庄已逐步从一个煤炭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脱胎出来,正换骨成为一个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国际化、服务业现代化的城市。

  近年来,枣庄上上下下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转型”。那么,枣庄正在经历着怎样的“蜕变”,在“蜕变”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阵痛与惊喜?

  枣煤脱胎

  枣庄煤矿是中国最早的三大煤矿之一,它的前身先后是中兴矿窑、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是清直隶候补道、山东盐运使张莲芬,这也是晚清时期中国第一家民族资产阶级煤矿企业。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副总统黎元洪都曾任董事长,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也曾先后任董事、主任董事。枣庄煤矿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时期,曾沦落日本侵略者之手,大量煤炭被掠夺。期间发生在这里的台儿庄大战和铁道游击队抗日活动,又使枣庄成为我国闻名遐迩的英雄城市。

  解放后,在

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兴煤矿公司实行公私合营,1953年挂牌枣庄煤矿,恢复生产。1999年6月,由于煤炭资源枯竭,经当时的煤炭部批准关井停产。从1949年到2004年,在枣庄共采出原煤约4亿吨,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005年3月29日,挂了52年的枣庄煤矿矿牌换成了新中兴公司的牌子,拥有127年历史的枣庄煤矿从此获得新生。

  煤城换骨

  “实际上,枣庄的矿产资源并没有完全耗竭,”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玉祥对《小康》记者解释说,“但我们不能等到煤挖空的时候再去考虑枣庄的后续发展问题呀。”

  据悉,目前枣庄市煤炭资源储量15.19亿吨,可采储量10亿吨,按目前生产能力计算,开采年限还有30年;石膏储量4亿吨,可采储量不足2亿吨,最多还可开采30多年;优质石灰石储量7.59亿吨,可采储量近7亿吨,还能开采20年。

  1998年,随着枣庄矿务局5个骨干大矿枯竭后相继破产、鲁化等一批骨干企业接连亏损,枣庄经济一度跌入低谷。时任市长、现任枣庄市委书记马金忠回忆说:“我上任第二天,‘欢迎仪式’便是200多名下岗职工涌进市政府大院,高喊着‘要吃饭,要工作,要见新市长’的口号。近年来出于安全生产的考虑,我们关闭了所有小煤矿,全市有2万多名煤矿职工下岗失业需要安置。实施城市经济转型对枣庄来说不是一个单纯的生存问题,而是关系枣庄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马金忠一脸的忧患,“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在这种压力之下,枣庄市委、市政府开始大力实施经济转型,他们确定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按照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能源、建材、煤化工为基础,以高新技术和加工制造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为支撑,坚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推进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结合,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与发挥资源优势结合,促进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由资源型产业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使枣庄逐步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存,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努力把枣庄建成山东乃至全国的能源、建材、煤化工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最适宜人居和创业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枣庄经济社会发展终于摆脱了低速徘徊阶段,进入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16亿元,均比2002年翻了一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3亿元,实现利税126.7亿元,实现利润67.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亿元,均比2002年翻了两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和12.8%。

  能源、建材和煤化工“三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鲁南煤化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年产20万吨醋酸、24万吨甲醇的国泰化工已经投产;投资21亿元的凤凰化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投资9.8亿元的鲁化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已经动工;总投资25亿元的年产60万吨甲醇和2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签合同。2005年,全市原煤产量3045万吨,水泥产量3438万吨(其中旋窑水泥672.8万吨),分别位居全省第2 位和第1位。全市新建、扩建煤矿6个,可新增生产能力345万吨;电厂装机容量231.67万千瓦,正在兴建的发电企业4家,可新增装机容量72万千瓦;在建大型旋窑水泥生产线4条,可新增生产能力600万吨。

  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4.01亿元,增长7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3%。

  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以旅游、社区服务等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449万人次,海外游客1.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0%。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来资金160.2亿元,其中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130.3亿元,分别增长20.2%和12.3%。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32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纳税额达到26.1亿元,占税收总额的52.2%,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观念先转

  在转型的背后,是“观念革命”的先行。“转型就有摩擦,有摩擦就需要磨合。最重要的就是思想观念上要统一,要认清。”作为枣庄的最高决策者,马金忠深感观念转型的重要性。

  在枣庄市八届五次全委会上,枣庄市委郑重做出了实施“七个转变”,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步伐的决定。其中第一个转变就是“观念转变”:实现城市转型,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解放思想是关键。要不断强化转型意识、全局观念、创新思维、实干精神,引导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到城市转型是枣庄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增强城市转型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探索城市转型的路子,向着城市转型的目标迈进。

  为了实现观念转型和创新,枣庄的决策者和领导层没有“闭门造车”地“想当然、拍脑袋”,而是问情于民,问计于民。2005年,枣庄市委、市政府发出了1万份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回收了1.06万份,多出来的都是群众自己制作的,市委、市政府从而获得了11679条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建议。市委、市政府还在一周内举行了5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市主要领导面对面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组织7个专门调查组分赴百家重点企业,搜集了 6000多条建议。“执政为民首先必须问政于民。”刘玉祥深有感触。

  “2005年以来通过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枣庄上上下下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变化,但是思想不解放、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人一讲发展,就在挖煤炭和烧水泥上打转转,有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强烈的大局意识。”马金忠对枣庄的变化尽管充满信心,但并不满足,“观念的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灌输,更要与我们的工作、枣庄的变化和老百姓的现实利益结合起来。”

  新城再造

  枣庄的老中心城区,是围绕枣庄煤矿在周边建起来的,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老城区的劣势日益显现出来:远离104国道、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枣庄面临着日益边缘化的危机。

  “煤炭的日趋衰竭不仅改变了枣庄市原有的经济结构,同时也改变了枣庄市原有的区位优势。”刘玉祥介绍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枣庄市委、市政府毅然于2004年6月实现西迁,大大拓宽了枣庄的发展空间。《小康》在位于薛城区的枣庄新城看到,座北朝南的新市政大楼、会展中心依山面坳,一大批配套的商业大楼和居民住宅在光明大道两侧陆续拔地而起。

  据了解,目前枣庄新城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24.1亿元,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但其中财政投资比例很少,政府仅仅投入了1000万元的规划设计费和1亿元的启动资金。2005年,浙商以2902万元高价竞买枣庄市政府大院;早在2004年,枣庄就以2700万元的价格把市委大院拍卖出去。据介绍,新城建设主要是通过实施资产置换、土地置换、以地生财、以地换楼、以楼换楼、转让使用权、拍卖冠名权等措施筹集资金。“市场投入机制的转型突破了枣庄新城建设资金瓶颈。”刘玉祥说。

  在新城与老城之间,是枣庄市正在重点建设的两条经济带之一—枣薛经济带。这个被称为“造血经济带”的东段是枣庄市经济开发区,三年前几乎还是一片荒芜的田地,目前正以每6天落户一个项目的速度高速发展,已有170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总额156亿元。中间节点张范民营经济园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西端的枣庄高新区、薛城经济开发区入园项目313个。2005年以来,枣庄高新区累计总投资120.9亿元。新规划建设的6平方公里的泰国工业园,总投资42亿元的首批20个项目正在筹备,其中10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6个区(市)民营经济园和3个企业工业园均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另外,枣庄及时抓住南水北调的机遇,以港口开发区为载体,加快建设68公里京杭大运河“沿运经济带”。目前,峄城港、滕州港建成投入使用,枣庄港正在抓紧建设,京杭运河枣庄段已进入全国文明样板航道行列。

  “枣庄的市树是枣树,市花是石榴花。”刘玉祥介绍说,“枣庄是煤城,也是石榴城,世界上最大的十万亩石榴园不仅给枣庄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也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在枣庄峄城绵延数公里的石榴园风景区,《小康》记者同游客一样感到惊奇,被称为煤城的枣庄竟有这样一处所在,千年的青檀和石榴林深处,蝴蝶沟中成千上万只蝴蝶翩翩起舞。刘玉祥不无感慨地说:“生态枣庄不仅是枣庄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枣庄的固有特色,我们希望人们对枣庄有个全新的认识。”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