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都周刊专题 > 正文

愤怒的西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16:53 南都周刊
愤怒的西瓜

价格低迷,销量不佳,一批西瓜在南京下关果品批发中心待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是盛夏解暑良果,无奈却是命运多舛。

  就在价格一路走低,销量日减,瓜农苦恼之际,艾滋西瓜,红药水西瓜——各种莫名其妙的传 言接踵而来,瓜市再受挫折,瓜农再受重创。

  这个夏天,西瓜丰收了,但出现的却是多收了三五斗的情形。

  瓜农和他的西瓜们有些愤怒,有些无奈。

  记者 石磊 广州报道

  2006年7月15日,西安,一个字,热!

  西安市胡家庙果品批发市场一个瓜摊前,55岁的合阳县瓜农梁新创,老泪和着汗水啪嗒往下掉,他种的瓜每斤卖8分钱,全卖完还得亏1600多块,“装车时,老伴还因天热晕倒卧床不起……”

  今年夏天,北方持续高温少雨。6月17日,西安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2.2℃,首次悬挂起了红色高温预警信号。这样的天气,预示着西瓜要迈进丰收年。去年西瓜歉收,瓜农们都赚了钱,今年,种瓜的农民多了,瓜农们都乐滋滋地以为钱包也会丰收。然而,西瓜版的“多收了三五斗”在各地此起彼伏真实再现。

  卖瓜难

  山西运城盐湖区大渠办事处东孙坞村瓜农赵玉泉是全村种瓜大户,今年投了8万多元,种了200亩西瓜,因为瓜难卖,他只摘了100亩,价格好时能卖到1斤1角,不好时1斤只能卖到5分钱。赵玉泉夫妻俩吃着馍喝着白开水啃着西瓜,守在瓜堆旁苦等买主。还有100亩瓜地,赵玉泉不准备收了,因为“卖瓜钱还不够雇人摘瓜!”

  7月31日凌晨2时许,河南通许县冯庄乡小双沟村村民刘怀林随便填了肚子,就开着装满瓜的农用三轮车上路了,他的目的地是50公里外的开封市西瓜批发大市场,蹦了3个多小时三轮车开到市场门前。天还没亮,市场门前的瓜车已排成长龙,为了卖个好价钱,这是刘怀林今年第七次赶早卖瓜了。等了一上午,他的一车瓜仍旧没买家。

  去年刘怀林的4亩西瓜卖了1万多块钱,今年他种了7亩,可最多只能卖8000元,除去4000元本钱,再刨掉油钱等等,到手的剩不了几个。

  另一层笼罩在瓜农心头的阴影,是早些时候运城一名种瓜农妇自杀的事情。7月1日,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西张贺村的张百望开着三轮车到临猗县城卖瓜,中午回家的时候,车被临猗县交通局卓里稽费所扣住,要求缴465元的

养路费。张百望身上的钱不够,他打电话让妻子李爱芳送来。电话那头李爱芳一直抱怨“瓜卖不了,车怎么又被扣了”,这成了她的遗言。当日下午,李爱芳上吊自杀。

  7月23日山西全省各地的西瓜市场价大多都为0.5元1斤,而运城的瓜低到1斤2分钱。

  “艾滋西瓜”谣言再现

  就在瓜价低迷、销量不佳的时候,更可怕的事情出现了——各种莫名其妙的传言再度出现。

  “艾滋西瓜”的传闻,早在多年前就被驳斥成“纯属无稽之谈”。然而,每年夏天,关于西瓜的谣言仍然不断自动更新版本。造谣者选择了普通人最恐惧的一种疾病,披在了西瓜的翠衣上。

  今年的谣言先从安徽散播开。6月22日,阜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经过3天紧张的调查工作查明,传言“半截楼”西瓜被注入

艾滋病人血液一事,纯属谣言。

  随后,湖南、四川等地也在为这个谣言接力。随着“艾滋西瓜”流言的到来,四川德阳水果批发交易中心市场,西瓜价钱一路狂跌。瓜贩周光淑的本子上记着:进货价4角的西瓜,到了德阳,也只能贱卖1角一斤。两车瓜以前能赚两三千,现在反而要赔4000多元。“(谣言)最凶的那段时间,西瓜放了半个月,5分钱都没有人来买,放烂了。”

  红药水传闻重创瓜市

  “你亲眼见过被注了红药水的西瓜吗?”

  “没有。”最早写出《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报道的广州一家媒体记者黄某坦率地回答本报记者。“红药水西瓜不如催熟西瓜那么常见。”

  在他的报道之前,更广为人听说的是“注水西瓜”,“红药水西瓜”算是首次露面。在7月19日出街的这篇报道里,黄是这样描述“红药水西瓜”的:在某医科大学上班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一天逛街回来,碰到一推三轮车的瓜贩在叫卖西瓜,正舌焦口渴的杨女士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冰冻后取出来切开一看,杨女士惊呆了:西瓜里面都是污红色的水,一股难闻的酸馊味直冲鼻子。杨女士怀疑西瓜有问题,就取了样叫同事化验,这才知道西瓜被注入了红药水,根本就不能吃。

  但可惜的是,黄记者说,已经找不回杨女士的联系方式,无法向她再次核实“红药水西瓜“化验的始末。

  据了解,目前广州对于水果的检测,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比较小。普通市民根本无法分辨西瓜是否被注射了红药水。广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宋副主任说,任何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都可以做这类检测,“但是检测费要一两百块,这对老百姓来说不划算。”

  接下来,注水西瓜的稿件被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转载。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香港媒体次日也分别撰文报道广州“红药水西瓜”,其中东方日报7月20日的报道中,引述内地网站报道时又为这则传闻添枝加叶,写成:广州近日发现一批“加料”西瓜,全部瓜圆皮绿,切开汁液丰富、果肉鲜红,入口却淡而无味,甚至传出刺鼻异味。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字显示,近年香港进口西瓜主要来自新加坡、内地及马来西亚,今年截至五月,从内地进口西瓜有900多万公斤,占总体近四成。食环署发言人强调署方经常有食物监察,包括对西瓜的色素抽查,近两年没发现问题。

  没有媒体真正见识“红药水西瓜”,报道却越发活灵活现。如果说“艾滋西瓜”对瓜市产生了负面影响,那么“红药水西瓜”的传闻算是雪上加霜。2006年8月9日早上9点,深圳永桦农产品公司董事长李舜杰手机不停地响,他边讲电话,边插空跟下属布置工作。他张罗着把仓库最后一批开封西瓜卖出去,“明天仓库里的开封西瓜就清完了,就进海南瓜和宁夏瓜了。”

  西瓜是消暑水果,却降不了李舜杰的火,7月14日以来,台风碧利斯、格美先后光顾,7月19日,广州 “红药水西瓜”的新闻报道,紧接着香港媒体跟进,原来他每天卖200吨西瓜,现在连50吨都出不完,半个多月来,公司光卖西瓜一块,最少亏了30万。

  人称“西瓜大王”的李舜杰,从1985年开始卖西瓜。这是他第一次在盛夏,碰到销售的严冬。

  同样的瓜市严冬,也让开封的瓜农们感受到了丝丝寒意。

  7月20日之前,开封市西瓜批发大市场每天专供香港的西瓜都在600吨以上,“红药水西瓜” 报道一出,香港驻开封的六家采购公司都警惕地减缓了定货。市场西瓜价格暴跌,由先前的0.64元/公斤滑落至0.44元/公斤,“一连五六天,没有往香港发一车货”。开封市西瓜批发大市场管委会主任安春智急得火烧火燎:“7月下旬到8月初是汴梁西瓜的出瓜旺季啊!”

  作为全国最大的西瓜市场,开封市西瓜批发大市场经营的是河南省名牌农产品“汴梁牌西瓜”,北宋时就以皮薄汁多瓤沙脆甜闻名,现在却眼看要大片烂在田里。7月22日,香港采购公司提出为西瓜出一份权威证明,香港公司好据此宣传。安春智领着采购商到开封市质监局求助,被泼了一头冷水:“如果被不法商贩真注入‘红药水’,这责任谁负?”接着农林局植保站也以“不在他们职责范围”的理由,建议他们到开封市防疫站看看。

  这事惊动了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8月2日下午,徐光春赴开封促销西瓜,为“汴梁牌西瓜”正名。8月3日,质监部门对开封西瓜的检验报告最后成型,鲜红大印宣告了“汴梁牌西瓜”的清白。

  开封西瓜的末期到8月中旬,安春智心痛地计算了一下:错过的这段旺季,1公斤西瓜最少损失两毛钱,市场里一个月里的产量是2亿多公斤的瓜,那就是损失2000多万呀!谁担?不还是瓜农吗?!

  在广州天平架水果批发市场,说起“红药水西瓜”,瓜贩何老板也在替瓜农叫苦:“我们顶多少赚点钱,真正苦的是那些瓜农,西瓜卖不出就会烂在地里。很多农民为了让我们相信他们的西瓜没注水,恨不得把心挖给我们看啊!”

  拯救西瓜行动

  显然,这个夏天瓜农的日子并不好过,而那些传言更是让瓜农们很是愤怒。7月15日,一场名为“拯救西瓜”的行动率先由西安《华商报》发起。为鼓励客商,西安市长安区炮里乡政府出台奖励瓜商的“油补”措施,凡来该乡运西瓜的外地车,均可获100-150元补贴。

  陕西交通厅出台规定,“西瓜车”在陕西境内3条国道25个收费站均可免费通行。蓝田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多食西瓜倡议,倡议机关企事业单位每人买100斤西瓜。8月2日,西安市农业局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书,呼吁“多吃西瓜,助农增收”。

  7月26日下午,一个名为“拯救西瓜·西安网友购瓜团成员征集”的帖子出现在网上,立即引起众网友的跟进。发帖人“瓜哥”在农村长大,“西瓜丰收了,让我们亲身去感受一下,那些被寄予希望的藤蔓,是如何顽强地生长;拯救西瓜,就是在拯救我们自己……”28日,网友认购西瓜超过1万斤,他们雇车将瓜拉到老人院,幼儿园,以及环卫所。

  宁夏银川的繁华街头也出现了大摇大摆的马车,车上都是圆滚滚的西瓜。7月22日,宁夏政府紧急出台宽松政策,解决瓜农西瓜积压、跌价又无市的困境,向瓜农发放了数百张农副产品进城销售通行证,持证农用车辆可在市区繁华路段通行,瓜农还可进城走街串巷、摆摊销售。

  8月8日下午,开封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黄东山带队的考察团抵达深圳,这支由开封市农林、质监、药监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团队,此行除了要在深圳推介汴梁牌西瓜,还要考察开封西瓜在深圳、香港市场到底占多大份额,以出台政策指导瓜农们按市场需要种瓜。

  瓜市似乎逐渐恢复元气,8月9日上午,安春智在电话那头也有了点精神:“还是有起色!瓜卖得差不多啦”。

  种种的拯救行为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无论如何,2006年的夏天,西瓜和瓜农们的确有些愤怒。

  (文中部分资料引自《东方今报》、《华商报》、《山西晚报》、《人民日报》、《天府早报》、《西安晚报》,实习生于爽对本文亦有贡献。)

  (以上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相关专题:南都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