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市民》杂志专题 > 正文

把记录生活的权利还给人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4:48 《市民》杂志
把记录生活的权利还给人民

毛主席像、明星海报——时代的墙


把记录生活的权利还给人民

我们的小院


  历史不只是那些巨大变革和伟大人物,还有普通人和他们沉默的生活。

  尽管已经有学者关怀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将他们的命运写进史书,但这是不够的,应该让人民自己来呈现自己,让人民的视角进入历史。

  尽管今天的网络技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记录他所看到的一切,但这仍然是不够的,
许多物质贫乏的城市农民工还没有利用网络的机会。他们的世界,存在着真实、丰富也最容易遗失的历史。

  人民不缺乏记录的智慧,而缺乏记录的权利。将记录的权利还给人民,意味着将被历史学家或政府部门垄断的话语权还给人民,还意味着将基本的物质力量提供给他们。

  近年,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与贵州高地研究所分别组织工农拍摄自己的生活、工作、家乡,日前在民间举办了图片展,引发了社会广泛的思考和关注。照片的作者是普通的稻农和矿工,多数人是生平第一次拿起照相机。这些照片从技术上讲并不高明,但这些平淡的生活记录却是外来人的镜头难以捕捉的,因为作者纪录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生活现场,是埋藏在心里的困惑与热望。

  编者辑录了这两组照片,献给读者。特别鸣谢提供图文的王路侠女士、黄令莹女士、孙敏女士、罗世鸿先生。

  稻农自拍

  超过1亿中国农民依靠种植稻米为生,但农药化肥的滥用正破坏稻田生态,

转基因稻米则带来了新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隐患。2004 年10月,绿色和平组织在云南举行“稻米之路——云南生态农业巡游”,寻求稻米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其间选择了来自四个稻作民族的五名稻农,给他们分别购置了一部操作最简单的相机,让没有摄影经验的他们通过镜头记录自己的生活、文化和生态稻作知识。

  傣族妇女的服装分为孩童、未婚和老年妇女装。五彩缤纷的嘎洒傣族服饰被外界的媒体报道为生活幸福的标志。但在多数人家里,除了妇女们那套美仑美奂的傣族服饰,没有什么值钱的财产。水稻极其廉价,并未给它的耕作者带来应有的财富和尊严。

  摄影作者:马美艳

  云南新平县嘎洒镇大槟榔园傣族,28岁,小学文化程度。家中四口:母亲、丈夫和儿子。丈夫在糖厂打工,农忙回家帮忙干活,家里主要活计靠她操持。

  国境线上的勐宋在距离上感觉特别遥远,其实并非如此——合作化运动、政治边防、文化大革命,勐宋从来都处在时代的前沿;即使今天,勐宋也不落伍。村里举办的国庆联欢,有新疆帽、东北傻妞的大红衣服、长及膝盖的大T恤和牛仔裤,唯独没有爱尼人自己的传统服饰。爱尼人有过的传统习俗,比如打谷子时,不许穿鞋下田;在家里不能打口哨;收获期间在田里不能打口哨、生气、吵架、骂人——这些消失了的规矩,如今保存在缅甸那边的爱尼人中。

  摄影作者:黎明富

  西双版纳景洪县勐宋,爱尼族,1949年出生,高中文化程度。一家三代人生活在一起:妻子、儿子、儿媳和小孙子。多年来是农村基层的农业科技骨干,最大的愿望是培育出一种高产并适应当地气候的杂交水稻种子。

  背着孩子栽秧不是件轻松的活,但当地妇女已经习以为常。樊天阁海拔25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当地妇女强烈的个性。

  摄影作者:熊贵芝

  云南省维西县攀天阁乡,普米族,1965年出生,初中文化,一家五口:婆婆、丈夫、一儿、一女。丈夫身体不好,她是家里主要劳动力。

  村里人不习惯被拍照,经常拒绝她的要求,阿四妹通常埋伏在某个人们必经的地点,突然跳出来偷拍。

  狗帮忙看门,这里的房子不上锁;

  老人动不了的,待在家,不去敬老院;

  动得了的,要帮忙照看小孩和做饭。

  摄影作者:李自康

  云南红河县甲寅乡米田寨,哈尼族,1954年出生。学过兽医、民间草医。有四个女儿,都在昆明打工。老俩口在家耕自己的承包田,同时带着三女儿的两个孩子。

  市场上人最拥挤的是卖米的地方,二三月间卖到每公斤1.4元或1.5元。之所以急于在价格最低的时候卖,是因为孩子要读书,而地方读书太贵,开学之前是卖米的人最多的。卖米的人并不全是卖多余的粮,不够吃的人家也多,只是等钱用而卖米,到第二天没吃的时候再买回来。他们在低价时卖出去,高价时买回来。

  摄影作者:白云仙

  云南新平县嘎洒镇大槟榔园,傣族,1985年出生,小学文化。她是五位摄影师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像所有年轻人一样,在外面学做生意,农忙时候回家种地。

  本文为《市民》杂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专题:《市民》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