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 > 正文

评论:和谐社会的有力“推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11:17 浙江在线

  宁波建筑业对40多万建筑工人实行高温中午强制性休息;奉化一家民企推出员工心情不好可以带薪休息;乐清德力西集团专为孕妇建流水线;嘉善为拾荒者建造稳定的居所;不少建筑工地为民工提供夫妻临时住房……这些天的这些新闻,不仅让人看到一幅幅和谐社会的喜人画面,更让人们有理由相信,和谐正成为一种文化植根于整个社会和人民大众之中,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强有力的“推手”。

  和谐文化浸透和体现在方方面面。执政理念中蕴含更多的和谐文化元素,整个社会必将朝着更加和谐的目标前进;地方领导者在工作中能够体现更多的和谐文化理念,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和谐社会的温情;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能够加入更多的和谐文化元素,可以化解许多矛盾,减少外部性影响,从而成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和谐文化植根于整个社会和人民大众之中,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固然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各个方面来努力,但更需要通过培育和谐文化来支撑。没有和谐文化的培育,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文化是一种“黏合剂”。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用和谐文化的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大量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缓解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不满情绪,可以有效解决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可以有效减缓人对社会的抱怨和对立,可以有效减少人与自然矛盾的冲突,可以有效防范各类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在当今社会矛盾相对比较集中和凸显的形势背景下,提出培育和谐文化确实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自觉运用和谐文化这一“推手”,构建

和谐社会的步子必将大大加快。

  带薪休假,高温午休,建“夫妻房”,这些点点滴滴人性化的关怀举措,或许在一些人眼里算不得什么,但在农民工看来,却是莫大的福音。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加快了他们融入城市、融入社会的过程。和谐社会是双向的,不应当是单向的。爱生爱,善生善。因为温暖、关怀和感动,他们就会带着爱意与善心,来看待城市,对待社会,这本身既是催生社会和谐的过程,也是和谐文化根植于人民大众的过程。而一旦和谐文化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有坚实的民间土壤与思想根基。

  经济发展的背后有文化,社会进步的背后有文化,人的行为背后也有文化。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以人为本”与“人以社会为本”相结合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如果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企业都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以和谐的方式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多一些真诚与温暖,少一些欺瞒和冷漠。放眼整个社会,和谐文化又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人们对和谐社会越是有更多的认知与感受,对社会和谐目标越是有强烈的追求,和谐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就越深刻,越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就越容易扎根于人们的心灵深处。

  构建和谐社会,经略既张,宏图已举。可以相信,随着整个社会愈来愈重视和谐文化的培育,和谐文化对和谐社会的贡献率也会愈来愈大。


作者: 徐 峻

  相关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