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扶贫中国行专题 > 正文

福建台州市扶贫开发政策作用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18:39 中国扶贫基金会

  台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人口555.9万人。新中国成立后,以行政公署建制。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现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改革前夕的1978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5元,按当时国家制定的贫困标准(年人均收入200元),农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而台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0元,位列浙江11个地(市)倒数第二,属浙江的贫困落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创造了“台
州现象”的历史奇迹,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不断向前移位,南边的温岭、玉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进入全国百强县,台州已挤入沿海发达地区行列。但是受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影响,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却不断拉大,北面天台、仙居、三门3县和市区黄岩西部山区至今仍是浙江省欠发达县。“十五”期间,我市对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非常重视,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浙江省“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精神,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意见,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基本情况表述如下:

  一、政策名称及推动过程

  (一)政策名称

  1、《台州市“十五”扶贫开发规划》(台市委〔2002〕2号文件)

  2、《台州南北协作工程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04〕112号文件)。

  (二)推动过程

  1、《台州市“十五”扶贫开发规划》(下面简称《规划》)的推动过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实施,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突出并强化下山移民和结对帮扶工作,专门制定了《关于组织实施山区贫困人口下山脱贫的若干意见》(台政发)[2002]1号和《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结对挂钩扶贫工作的意见》(台市委办)[2002]17号两个配套政策意见,并把它列入市对县(市、区)以及市级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围绕《规划》市级有关部门还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市关工委制定了《中共台州市委办公室关于在市级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联系困难群众活动的通知》,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认真解决贫困地区行政村无办公场所问题的实施意见》,市科技部门制定了《台州市“十五”科技扶贫计划》,教育部门制定了《关于开展教育扶贫帮困工作的实施意见》,卫生部门制定了《关于印发台州市“十五”卫生扶贫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确定32家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通知》,市民政部门对特困户优先安排生活保障,市交通部门对贫困山区通村公路给予重点扶持,等等。

  2、《台州南北协作工程实施意见》(下面简称《意见》)的推动过程。针对台州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突出的实际,2004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意见》,并专门成立南北协作工程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与分管农业农村副市长任副组长,市计委、经委、财政等二十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市里规定每年在欠发达地区轮流组织召开一次南北协作大会,会议由市长主持,市委书记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市里将南北协作工程纳入市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市委督查室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要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每年召开一次以上信息发布会和项目推介会。同时,为确保“南北协作工程”的顺利实施,市政府将原来安排扶持北部欠发达县重点工程建设的1000万元作为南北协作工程扶持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南北协作项目。台州日报及台州电视台、电台将加强对“南北协作工程”的宣传报道。

  二、政策产生的效果

  2005年末全市36个欠发达乡镇(片)计795个行政村、14.2万户、44.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4元,比2001年的1486元净增818元,年均递增10%以上。同时,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市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规模效应凸现。 “十五”期间,根据欠发达地区大多地处边远山区,环境条件优势,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358绿色行动计划”、抓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等途径,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不断提升,规模、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全市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的半数以上出自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的附价值不断增加。到2005年,全市欠发达乡镇(片)建成水果基地10万亩、高山蔬菜5万多亩、茶叶近4万亩、笋竹两用林7万多亩、饲养各种家禽(家畜)120万多羽(头)。生态效益农业为欠发达乡镇农民年均增收将近300元。

  2、欠发达地区人口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加大了教育卫生扶贫力度,通过实行“教育券”和“教育救助”制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一个大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弃学。2005年,我市欠发达地区小学入学率达到99.7%,小学升初中的比例达到96.7%。为了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完成学业,自2004年,我市实施教育扶贫扩面工程,对象扩大到高中生,根据学生家庭困难程度,分类分等进行住宿费、学杂费的减免,至今共减免费用2831万元,惠及学生85434人.年。2005年开始我市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每周2-3餐的免费营养餐,至今共安排了344万元,受惠学生达34506人.年。卫生部门,组织了32家大医院每年选派医护人员对口支援贫困乡镇卫生院,五年来支援扶贫经费近万元,派出医疗队下乡1000余批次,培养医疗骨干350余名,赠送医疗设备40余件,免费接受对口单位进修150余人。

  3、下山脱贫和异地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十五”期间,我市狠抓下山脱贫和异地致富工作,并把它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化运作,城市化结合”的原则,依照“自愿申请,自由选择,分批安排”的方法,分别采取城区安置、中心镇安置、中心村安置、零星安置等多种安置方式,2001-2005年全市共下山移民12147户、41185人,建成移民小区30多个,初步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梯度转移。同时,狠抓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坚持“订单培训、政府买单”原则,各县市区财政支付确保每人300元的培训经费补助,大力推进欠发达乡村富余劳动力(重点在下山移民)转产转业。2005年全市36个欠发达乡镇(片)共有12万多个劳动力外出,占劳动力总数28.1万人的42.9%,使全市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增收1035元。

  4、南北协作工程初见成效并步入正常轨道。200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组织实施南北协作工程,将南北协作工程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来抓。要求南面县市区与北面县开展项目合作,每年要落实合作资金3亿元以上,合作项目30个以上。北部县主动出击,开展招商引资。实施两年来,共签约项目154项,协议合作金额64.43亿元,目前签约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例如三门沿海工业城,签约落户109家。目前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9家,已开工建设项目15家,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6家,实际到位资金10380万元,已成为浙江省“山海协作”示范基地。同时,积极推进南北劳动力就业的对接工作,南部地区纷纷推出就业岗位,吸纳北部农村富余劳动力。

  5、部门结对、社会参与的立体帮扶体系初步形成。“十五”期间,我市开展了“县县挂钩、乡乡帮扶、村村结对、全社会参与”的结对帮扶活动,要求各帮扶单位为欠发达乡村每年提供一定量的资金。五年来共落实帮扶资金3852万元,这些帮扶资金为欠发达乡镇的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同时,积极开展解决行政村无办公场所和市级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活动。截止今年6月底,255个行政村的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全市5036个行政村都有了相应的活动场所。另外,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慈善总会于2003年1月正式成立。从此,我市慈善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并走在全省的前列。至2004年底,全市9个县(市、区)均已成立了慈善总会。至2005年底,全市募集慈善资金总额达3.22亿元,累计拨出救助款物6100万元,100500多人次得到救助。

  6、扶贫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十五”期间,扶贫机构不断强化,欠发达县市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增编了扶贫工作人员,欠发达乡镇配有专(兼)职扶贫干部;发达县市区也建立了扶贫办,负责市内对口帮扶和区域内相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扶贫队伍进一步壮大。同时,一大批年纪轻、有文化、善管理的能人充实欠发达乡村级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另外,为了适应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需要,加快信息扶贫步伐,市政府拨出25万元专项资金,为全市36个欠发达乡镇(片)欠发达乡镇各配备电脑和

打印机,建立一个市、县、乡三级动态互联信息网系统,并充分利用“中国农业台州湾”的信息网资源建立台州扶贫开发网站与扶贫数据库,为全市扶贫系统提供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三、政策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十五”期间我市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欠发达乡镇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结对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倾力支持的结果。结果取得固然重要,但其产生的影响意义更加深远。

  1、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已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我市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跨入浙江发达地区行列,有的认为扶贫工作并不重要,思想上有些松懈。通过“十五”扶贫规划的实施和南北协作的全面展开,全市上下已充分认识到,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绝对贫困虽然消除,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扶贫是个永恒的主题,是缩小贫富差异、走向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主要抓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这为我市今后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为相对发达地区的扶贫工作积累了经验和今后我市扶贫指明了方向。我市在全国来说是个相对发达的地区,与全国相对落后地区相比,在扶贫内容、形式、途径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处。“十五”期间我市探索的一系列途径和措施:在途径上,主要抓了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下山移民、促进劳动就业、建设基础设施和扩大社会保障;在措施上,主要有加大财政扶持、扩大区域协作、完善结对帮扶、坚持自力更生和加强组织领导。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为相对发达地区的扶贫工作积累了经验。今年是制定并实施“

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把它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提出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来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就是对“十五”扶贫的持续和深化。

  3、为欠发达地区农民打开了致富之门。欠发达地区农民致富难,除了受自然条件限制外,主要是一无资金、二无技术,还有观念的因素。“十五”期间我们针对这些现实与问题,提出的扶贫途径和措施,不仅为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打好了基础,而且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农民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学到了技术、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增强了信心,更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观念决定行为,这为我市今后的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专题:扶贫中国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