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观察:吉林森工集团的转身和瘦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3:06 央视《经济半小时》 | |||||||||
以前前川林场是一个主伐林场,在过去十几年里这个林场曾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川林场的森林资源却在急剧下降。 前川林场通过整地,人工栽植,为了提高这个林地的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效益,在这片上不仅营造了杨树,还栽上了红皮皮杉,这样就形成了抗性比较好,针阔混交,宜林富层的基地。 央视《经济半小时》8月28日播出节目《半小时观察:吉林森工的“转身”和“瘦身”》,以下为节目内容。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刚刚公布了一组绿色数字,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0%,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733万公顷,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要完成这个绿色的目标,关键就是六个字,多种树、少砍树。
可是这样一来,那些林业企业和林业工人的生路就成了问题,因为在过去,林业被认为是一个单纯的工业产业,多砍木头,多生产木材,就像农民多种地,多打粮食一样,天经地义,而离开了电锯和斧头,森林还能养活几百万林业工人吗?现在吉林森工集团正在尝试,打破这条靠砍树为生的传统产业链,寻找一条靠种树同样种出效益的新路。 前不久,我们的记者就到吉林森工集团下属的松江河林业局进行了采访,对松江河林业局的冯北江来说,过去最忙碌的季节是冬天,因为这是一个砍树的季节,而现在,他最忙的时候变成了夏天,因为夏天是育林的时候。从砍树到育林,冯北江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努力的完成这一转变。 由砍树到种树 出城不到十公里,在一个针阔混交林基地里我们见到了冯北江,他正在指导工人割掉红松幼苗周围的杂草,用专业术语讲这叫做抚育,一个工人在抚育时不小心割断了一棵树苗,让冯北江心疼不已。 松江河林业局营林处处长冯北江:“像你这类工具回去之后就得换割草那个刀片,像这种刀片不行,将来也影响工作效率,效果也不好,抚育的时候一定不要割到根,要把护根草留住,防止伤害这个苗木。” 冯北江以前是前川林场的场长,这个林场每年的采伐量大约四万立方米,冯北江从来没有为砍到一棵树而难受过,为什么现在工人不小心割断一棵树苗,就让他如此在乎呢? 冯北江:“我在前川林场工作了十几年,可以说亲身经历了森林资源大滑坡的过程,原始森林采光了,有林地伐小了,珍贵的树种伐少了,因为面对这种森林资源状态,营林处主要是为了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怎么样才能培育好后备森林资源,让咱们的子孙后代有木材采,有饭吃,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因此说感觉到压力很大。” 冯北江是2003年从前川林场调到公司的营林处的,前川林场是一个主伐林场,在过去十几年里这个林场曾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川林场的森林资源却在急剧下降。 冯北江:“以前川林场为例,在2000的时候每年采伐量是4万立方米,而现在只有15000立方米。” 森林资源的下降,使得冯北江所在的营林处成了主业中的主业,如何搞好营林生产成了他要思考的问题。 冯北江:“你像我们这个红松,如果要使不采取嫁接方式,也就使自然状态生长,它也结实,但是它的培育周期要非常长,从幼苗开始,它得经过大约三十年才能挂初果,嫁接的红松可以缩短结实的培育周期,可以提高种子的品质,可以提高结实量,总之,他的整个收益要比自然状态下红松的果实收益要高。” 经过专家测算,一棵红松的松果销售收入,是木材销售收入的十八倍,为了进一步增加收入,冯北江在红松林地里还种了杨树,杨树生长较快,十几年就可以成材,而且杨树被伐掉后对松树的生长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今,在冯北江曾经工作过的前川林场,绿油油的针阔混交林长势非常良好。 冯北江:“我在前川林场工作的时候,也就是2000年之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当时经过小面积的皆伐,也就是这个地面上的所有树木全部伐掉之后,光秃秃的一片基地,然后我们通过整地,人工栽植起来,为了提高这个林地的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效益,我们在这片上不仅营造了杨树,现在底下我们又栽上了红皮皮杉,这样就形成了抗性比较好,针阔混交,宜林富层的基地。” 企业“瘦身” 吉林森工集团的冯北江开玩笑说,他已经从一个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其实,吉林森工集团需要改变的还不止是生产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集团辖区内的树越砍越少,而各个部门养的人却越来越多,现在他们已经解决了树的问题,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努力的解决人的问题。 松江和林业有限公司以前叫做松江和林业局,属于吉林森工集团下属8个林业局之一,除了林业生产和木材经营以外,松江河林业局还肩负着很大一块社会职能。 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纪连营:“十四个林场,一个林场一个学校,地区高中、职业中学、初级中学、加上四所小学,你看这是企业吗?这应该是政府办的事情,我们都有,还有医院,地区一所医院,十四个林场一个林场还有一个卫生所。” 教育、卫生和林业生产相距太远,但是这些都在企业里,要企业来承担,此外林业局下面还有供热、供电,甚至还有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林业局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去年一年,松林公司光在供水和供热上的补贴就达到了780万。 纪连营:“我们大量的精力用在生产经营上可以说不到三分之一,用在社会事务上,大约得在三分之二,每天都是被这些社会事务所缠绕,那你这企业怎么能高效率呢,不可能的。” 企业的担子越来越重,只有靠多伐树才能维持下去,这又导致了森林资源的逐年减少。 纪联营:“原来我们在45万立方米产量的时候,大约我们局职工也就五六千人,等这个产量下降到12万立方米的时候,结果人员造了一万三。” 巨大的人员包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但是由于企业建局初期就是这么一种模式,所以这个包袱也不能随便抛掉。2000年,在吉林森工集团的领导下,松江和林业局率先进行改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纪连营:“我们把社会职能移交,教育交给地方了,卫生我们转制了,转成民营了,我们做不好的那些加工企业,我们这次改革是加工企业全部退出,我们把所有加工企业全部由国有退为民营,这些工厂原来在我们手里大都是亏损的,给民营企业之后,因为人家机制灵活,把握市场把握比较准,所以人家现在经营非常好。”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2005年,吉林森工集团下属8个林业局的的改制全部结束,经过这次改制,松江河林业公司的职工由13108人变成了4702人,管理机构由26个减少为17个,下属基层单位有43个减少为27个,完成这次改制后,作为主业的松江河林业公司甩掉了多余的包袱,而民营的加工企业也更加富有活力。 纪连营:“企业转制,机智灵活了。” 企业“转身” 吉林森工集团下属的松江河林业局通过改制将22家加工企业剥离出去,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瘦身行动,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做强主业,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被剥离的加工企业能够更有活力。看起来,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计划,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中,吉林森工集团有没有真的做到一举两得呢? 双鹏林产品有限公司是2004年刚刚从松江和林业公司转制的一家民营企业,公司主要生产装修家俱用的细木工板,在工厂里,记者看到,那里堆放的大都是一些短小的木材棒,工人们正在把经过初步加工的这些木材码在一起。 宋光双:“这些都是烧火材,我们检回来,加工以后,做细木工板。这个就是林区的烧火材,这是老百姓烧火用的东西,但是我们加工企业,惜木如金,所以这个烧火材烧掉了太可惜,所以我们买回来作为我们的生产原料。” 这些原来被当作烧火材烧掉的小木材棒子,现在却被双鹏公司当作生产细木工板用的原材料,在企业改制以前这种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宋光双:“国企那时候,他用的那个原料都是大型的原木,大型的原木,他制造费用太高,当时七八百块钱一个立方米,加工成锯材以后,一个平方才一千多,所以说这么高价格的原料生产出的细木工板,他就得亏损。” 松江和林业局原先有22家类似双鹏林产品公司这样的下属企业,改制以前,这些企业大多不太景气,以细木工板厂为例,当时它每年亏损额都在200万以上,宋光双在刚刚承包这个企业的时候也冒了很大风险。 宋光双:“当时我爱人出差在大连,我决定租赁这个企业的时候,我给她打电话,当天她就坐车赶了回来。她总感觉,现在从经济条件这一块,我们也不错,何必多操那么多心呢?再一个,本身说,这个企业要启动它,压力非常大,难度也非常大。” 爱人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当时细木工板厂已经停产一年,每年的亏损额都在200万以上,此外,松林公司还提出一个让宋光双感到困难的条件,就是,新公司要全部安排工厂原有的在职职工。 宋光双:“应该说,松林下岗的员工,综合素质都挺高,经过松林公司十几年的培养,应该说自身的素质也都不错,但是毕竟是国企,有那个惰性,等靠懒散,这个现象比较严重。” 改制以前,细木工板厂有职工四百多人,而企业年生产能力还不到一立方米,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当时,负责企业改制的协调工作的是松江河林业局的曲美友,宋光双几乎每天都要来找他,希望能够减轻一些转制企业的包袱,为了打消宋光双的顾虑,同时也体现对转制民营企业的扶持,松林公司针对转制民营企业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 曲美友:“比如说原料这一块,因为木材生产都是季节性非常强,基本上都是在冬季,比如一些民营企业,没有大量的资金来储备这样短期的大量的加工原料,我们为了缓解他的资金,我们可以在冬采期间,可以对他资助一块资金,优惠一块价格。” 木材加工企业对于原材料的需求,数量巨大,有了松林公司在价格方面的保障,宋光双才下定了决心。 2003年10月,宋光双以租赁承包的方式接手了细木工板厂,尽管少了原材料方面的资金压力,但是要重新恢复生产,资金、技术和市场各方面的压力也都不小。 宋光双:“主要建设期在2004年,04年一年,我共投入资金,企业改扩建,增添新的设备,包括技术革新,加起来投入550多万,再加上流动资金,投入上千万。” 由于投入太大,第一年租赁经营,双鹏公司就亏损了将近二百万,宋光双想要减掉一批员工,但是想到松林公司提出的条件,他只好在公司内部对生产原材料进行改革。 宋光双:“使用大型原木只是我们一个辅助的原材料,我们更多的原材料主要是使用林区的三剩物,一个是林区采伐剩余物,在一个是林区造材剩余物,还有一个就是锯材加工剩余物。” 使用林区三剩物作为原材料,不仅弥补了企业原材料不足的困难,而且还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刘师傅:“收入比以前提高。” 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症结,双鹏公司进入了快速的发展的时期,经过不到三年的时间,企业就逐渐开始赢利。 宋光双:“所以经过了三两年的过程,初步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 记者:“原始积累有多少?” 宋光双:“有500万吧。” 记者:“几年的时间?” 宋光双:“三年的时间。” 就在宋光双为企业发展,而略感欣慰之时,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在慢慢向他靠近,2006年5月18号,双鹏林产品公司旁边的一家木材加工企业因为锅炉喷火,发生了火灾,没多久,熊熊的大火就蔓延到旁边的两家木材加工厂,三个厂子同时着火,从下午一直烧到晚上,大火映红了整个天空。 宋光双:“这次大火,给我直接损失635万,但是给我们带来间接的损失是把我们贷款给烧没了,因为前期和这个银行已经协调好,前期的工作都做完了,银行准备给我提供资金1500万银行贷款,通过这次大火,把贷款给烧没了。” 不仅厂房设备烧没了,即将到手的贷款也成了泡影,飞来横祸一下子使双鹏林产品公司陷入困境,虽然保险公司支付了一定的补偿金,但这远远无法弥补这次火灾造成的损失。 突如其来的大火,使刚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双鹏林产品公司,生产又陷入停顿状态。就在这个时候,松林公司却送来了30万元救助金,这让宋光双感动不已,在火灾过去12天之后,双鹏公司也就恢复了正常生产。 宋光双:“我们企业虽然转制出来以后,我仍然视我为松林人,仍然视为我松林林业有限公司的一分子,也应该说,我们转制以后,松林公司始终把我们民营企业为松林公司的下属企业,作为我们来讲,有松林公司做我们后盾,我们感觉有信心。” 半小时观察: 改革进了树林 20多年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以放权让利为起点的一轮又一轮企业改革,又极大地释放了工业的生产力,但森工企业好像两头都没占上,一直在传统体制中年复一年地砍树。树越砍越少,人和机构却越来越多。森工企业如果不进行改革,企业生机会越来越枯萎,国家指望的改善生态和发展林业产业的两个目标都无法实现。可以说,林业改革不到位,体制和机制不顺,已经阻碍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 吉林森工所进行的改革既借鉴了农村改革的做法,又体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最新成果。这种改革已经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吉林森工集团下属的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今年1~6月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6.7%,但实际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08%。目前,吉林森工已实现了森林经营业与加工业分离、主业与辅业分离,成为以经营和培育及管护森林资源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森林工业集团。 吉林森工的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在树林中留下的新脚步,我们相信,这项改革将让中国大地覆盖更多的森林。 记者:王冠明 摄像:沈焱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