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共服务体制支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7:43 新世纪周刊 | |
-顾时洪 与过去的28年不同,当前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个变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为 此支招—— 目前,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方面,更反映在城乡居 另外,由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价格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不得不把 可支配收入中很大的一部分用于预防性储蓄,收缩了即期消费,由此导致内需不足。"十一五"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因势利导 地扩大对城乡居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某些不合理的付费机制,就可以在启动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大 市场方面有所突破。 第三,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全社会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要切实地解决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矛盾,应当从这些方面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构建与我国国情适应 的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 由于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 进。无论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因此,“十一五”时期,应将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作为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纳入到改革攻坚的总体框架内。 从我国情况看,政府不可能包揽各类公共产品,也不可能搞过高的福利。因此,未来一个时期需要尽快解决好与城乡 居民利益直接相关、广大群众要求强烈的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为此,“十一五”时期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 入手:一是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尽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服务体系;二是要通过对医疗制度的重新设计 ,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三是把义务教育纳入到财政保障范畴内,尽快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全部免费 ;四是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努力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应继续加大力度,从制度上切实解决 关系到群众生命的生产、卫生、食品等公共安全方面的问题;六是高度重视环境问题,缓解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 更重要的是,尽快为困难群体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实施新的反贫困治理战略。当前,困难群体的不断增多 和利益的绝对受损,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并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应当看到,困难群体的产生,重要原 因在于他们无法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由此难以摆脱绝对贫困的状态。因此,"十一五"时期,要尽快把困难群体纳入到公共 服务体制保障范围内,通过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确保其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要加快建立基本的住房保障体制, 尽快解决城市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还有,“十一五”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宜选择农村为突破口。 把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今后几年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资源 配置的重点应当放到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从农村基层政权的实际出发,应当把引导乡镇机构转向提供农村公共服务 ,推动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作为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应当尽快建立科学的中央、地方公共服务分工体制,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按照公共产 品公益性涉及的范围,中央政府原则上应当主要负责公益性覆盖全国范围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以城乡和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为 重点,强化再分配职能。各级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各自辖区内公共产品的供给,应当重点关注各自辖区内居民的实际需求,强化 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