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科学家与公众的双重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18:21 青年参考

  博客地址:

  http://blog.daqi.com/zhangbing

  博客主人:

  张兵(前驻瑞典、加拿大、新西兰使领馆外交官)

  

  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工作期间,有幸遇到两位世界知名的中国科学家。

  其中一位是著名的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他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在国际、国内都有很高的声望。他在半个世纪前所创建的吴氏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是叶轮机械领域的经典。现在,全世 界所有有关叶轮机械的企业依然按其思想体系进行常规的设计与计算。

  一次,他出差到瑞典,住在离中国大使馆不远的一所汽车旅馆里。使馆闻讯后,深感不安,就派我去旅馆探望。在窄 小的房间里,当我得知按有关规定,这位着装简朴的大科学家每天的住宿标准只有45美元时,不禁一阵唏嘘。当时,瑞典三 星级旅馆每天的房费也要70美元!如果让我们的科学家继续住寒酸的“大车店”,既不安全也不方便;而搬到较好的旅馆, 又牵涉费用问题。无奈,我们只好去求一机部派驻瑞典的代表,请他设法在代表处为吴仲华安排食宿。这样,既改善了科学家 的住宿条件,也相对安全。每每想起此事,都觉得令人尴尬。

  另一位科学家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黄昆,他是中国固体物理学和

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国家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我遇到黄昆很偶然。当时我途经莫斯科回国休假,由莫斯科登机后,他就坐在我后排。从闲聊中,我才知道他就是大 名鼎鼎的黄昆教授。当时,他出差回国,为了给单位添置设备,他几乎把发给他的出差补助费全贴上去了。由于囊中羞涩,他 在莫斯科候机时,只能用面包充饥。飞机起飞后,我借去洗手间的机会,望了望闭眼休息的黄昆先生,他显得很疲倦,因为他 是从英国出发,在莫斯科转机,旅途很劳累。

  2005年,当86岁的黄昆辞世时,科技界为失去这样一位领军人物而扼腕,但同时听到这一消息的许多公众却一 脸茫然:黄昆是谁?在国际科技界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在中国公众面前却是个陌生人,还不如三流的娱乐明星,这的确是一 件令人尴尬的事。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神州五号、六号飞船上天,全国掀起了一股科技浪潮。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着重指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和公众的双重尴尬都将有所改变。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