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 > 正文

中宣部举办公民道德与和谐文化网上座谈(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2:12 人民网

  为纪念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五周年,在全社会深入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和谐理念与和谐文化,引导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宣部宣教局会同有关部门,于2006年9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网举行“公民道德与和谐文化”网上谈活动。以下为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座谈会。

  为纪念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五周年,在全社会深入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和谐理念与和谐文化,引导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宣部宣传教育局今天举办“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五周年”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活动首场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主题为“公民道德与和谐文化”。

  说起和谐社会,人们总是充满期待。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二十八个字所勾勒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智慧结晶,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五年来,我国公民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风尚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大力培育和谐理念,使和谐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新形势下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成为包括普通网民在内的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今天的座谈会,我们邀请到文艺家、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基层工作者代表,就中国传统“和合”思想和实践,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和谐文化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如何结合各行业实际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和谐文化发展等问题与大家展开交流讨论。

  参加今天座谈会的嘉宾是: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董俊山、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姚桂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立文、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工委书记吕德成。欢迎各位!

  各位网友,本次座谈会将主要采用嘉宾与网友在线交流的方式,充分发挥网友参与的积极性。由人民网强国论坛进行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直播,新华网、光明网、中国军网、央视国际网、中青网和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联合转播。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讨论。

  现在座谈会正式开始。第一个问题是问董俊山局长:

  人民网网友“365里路”:“和谐文化”这个概念一提出我们就很关心,这反映了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崭新思路,但“文化”这个概念很宽泛,外延很难界定,请问董局长,就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究竟有什么含义?包括什么内容?

  [董俊山]:各位网友好,非常感谢网友提出问题,参与“公民道德与和谐文化”网上谈活动,从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来看,“文化”确确实实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外延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充分说明了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当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说明文化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起“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一个概念,就我个人理解,“文化”可以分成大、中、小三个概念。从“大”的概念来讲,就是文化与物质相对而言,从哲学意义上讲,文化,凡是打上人的烙印,具有人的标识,留下人的痕迹都有文化,包括像建筑物设计风格、结构布局等等,都体现了一种文化,反映出一种文化。

  第二就是“中文化”,就是与政治、经济、社会,人类不同实践结构来区别。文化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教育、文学艺术,人们的日常文化活动等等。与我们在工作当中讲的“精神文明”概念,更接近。

  “小文化”,就我的理解是在文化的范畴(大、中概念基础上),与科学教育、思想道德相对应。这个“文化”通常也是我们在宣传思想工作说所使用的,主要是指人文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文化生活,我这样的一种理解,不知道是否准确。但我想,从“文化”概念本身就说明了它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也具有在人类发展进步当中的重要作用。

  “和谐”是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一种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的一种价值取向。有的学者讲,和谐也是一种美。我想“和谐文化”,应该是人们对和谐现象、和谐本质、和谐规律和达成和谐的一系列路径的一种思考、认识和意识的总和。我理解“和谐文化”应该是在实践的层面上理解,也就是我刚才介绍的“中文化”概念,它包含“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这样的一种和谐文化。

  我理解它应该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自身的各个领域,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内在要求。具体就表现为关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内涵,这种道德要求和文化导向。具体可以包括人们的和谐意识、和谐的思维、和谐的精神、和谐的行为,以及全社会倡导的和谐理念、和谐价值、和谐关系和和谐风气等等。

  所以我想这样一种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舆论氛围。推进和谐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是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化和拓展公民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实施和开展公民道德评价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我想“和谐文化”在今天的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道德的文化、道德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是当代中国道德进步的一个目标和方向。所以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来理解的和谐与文化的关系。我想它和我们整个道德文化、道德思想或者道德理论的进步应该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更能够把和谐文化的思想内涵、价值导向牢牢把握住。

  [主持人]:谢谢董局长。

  文艺工作者在建构和谐文化,普及公民道德中的作用应该是很重要的。

  [网友“晨钟暮鼓”]:仲主席如何看待普及公民道德的重要性?现在咱们是不是担子更重了一些?我们如何挑起这副担子?挑稳这副担子?

  [仲呈祥]:不久前,温家宝总理曾经看望过季羡林先生,季老和温总理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最要紧的一条是什么?季老说,“是人内心的和谐,心的和谐。这是最要紧的。只有和谐的心,才能够处理好同他人的和谐,同社会的和谐,以及同自然的和谐。”包括同动物的和谐。

  心的和谐是什么呢?老托尔斯泰说过,文艺就是传达感情的和谐,只有情感和谐了,心才能和谐。所以文艺同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的哲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数,1、2、3、4、5、6、7、8、9、0,和谐就是美。因为右脑管形象思维,左脑管科学,所以温总理在更早一点时间,看望钱学森先生时,钱老又给他回答了一个问题,他问钱老我们搞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人才最宝贵的是什么?钱老说,“科学人才、科技人才要学点艺术”。

  我们都知道钱老的夫人是一位钢琴家,她认为,只有左、右脑齐头并进,共同开发,智商、情商都很发达的人才能和谐,才能和谐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处理与社会的关系,处理与自然的关系,这是非常要紧的。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讲“宁静方能治远”。所以山东大学一位老教授叫周来详,他有一个著名命题就是“美是和谐”,所以文艺工作者在这种新的历史起点上,很重要一个任务就是要明白文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应该促成人心的和谐,促成人能够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处理好同他人,同社会,同自然界的和谐相处的关系。这是最根本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讲“五本思想”,世界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人要讲德,没有德社会是不能和谐的,德以善为本,所以最重要的是善,要追求善,德的核心就是要追求善,善以什么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什么为本?诚以真为本。那么中国的“和合”文化,渊源流长。都告诉了我们艺术跟和谐是密切相关的,文艺的目的就是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就是高举起美学的大旗,这个大旗上非常鲜明的两个字就是“和谐”

  在当今,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新时代条件下,提出“和谐”,所以文艺工作者应该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担子,从哲学层面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抛弃过去曾经影响过我们的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方式。过去我们老是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比如文艺,好象就把它简单地陈述于当前直接的政治,因而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老百姓不要听,也不要看。后来我们搞市场经济了,又出现了一种从单纯的简单的纯政治,又从一个极端跑到另外一个极端。变成了简单的从属于市场;从属于经济。好象我们什么东西都是变钱的,于是我们犯了一个错误,用政治方式取代审美方式,变成了用利润方式取代审美方式,丢掉了文艺本身的地位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把握世界需要多种方式,有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的,其中还有一条就是审美的。这就是艺术的把握。所以文艺工作者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有广阔的用武天地,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去鼓舞人,去宣扬和谐文化,去张扬和谐的理念,去促进每一个人在和谐上多做文章,“道德、道德”在我看来,就是道得德。中国文化讲道生义、义生山,山生万物,我们都要维护好这个“道”,我们共产党人的“道”就是最后通向共产主义,就是天下大同。那么靠什么?就是靠公民的德,“德”是很要紧的,我认为公民的“德”,在今天这个社会重要的就是公民的一种先进的意识,公民意识。一种先进的公民意识,这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最重要的精神纽带。文艺工作者,就应该用他们的作品来做到这一点。

  实际上我们今天都说了,文艺是有这个作用的,比如说过去大家都讲的,虽然它不是好的,实际上是优秀的作文,大家都说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你应该懂得“忠”。所以文艺的潜移默化的情感感化是非常重要的。文艺工作者就应该在这方面尽好自己的微力,为社会,为我们的人民作出回报。

  [主持人]:接下来这个问题是提给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姚桂清的。

  [人民网网友“二黑”]:首先向您表示祝贺,因为中铁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了,既然讲和谐文化,我想到是否有一个和谐企业文化,中铁是否认同这个提法,是否在实践中有所体现?

  [姚桂清]:非常感谢这位网友对我们总公司进入世界企业五百强的祝贺,我也非常认同这位网友关于和谐企业文化的提法。事实上,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能够在今年进入世界企业五百强,进入世界品牌企业五百强,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企业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和谐文化建设。也就是说通过和谐文化建设来逐渐的提高企业和广大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以及创造力。在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上,我们总公司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主要是通过这四个方面的途径:

  一是大力倡导和实践和中共进,因为我们总公司逢山开路,所从事的都是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地铁建设,包括大家知道的

青藏铁路,现在正在修建的杭州湾大桥,上海LV
赛车
场,像这样一个企业,如果要想形成战斗力,形成很强的竞争力,必须倡导和实践和中共进。

  二是,我们在实践中大力倡导和睦相处。因为我们企业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全部员工人数30余万,另外有20多万离退休的员工,去年我们达到农民工在我们企业当中150多万人以上。这样一个员工众多,来自五湖四海,我们一定按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定要强调和睦相处。

  三是大力倡导和实践“和气生财”。“和气生财”就是当前现在市场竞争特别激烈,特别是建筑业竞争十分激烈,建筑业是完全竞争性的行业,在这样一个行业里,确实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何做到和气生财,因为我们现在经营领域非常广泛,五年前我们铁路市场是80%,现在已经倒过来了,现在由8:2,变成了2:8,现在非铁路市场达到了80%。也就是说各种产品结构,各种经营领域都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有。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大力倡导和实践如何和气生财。

  四是大力倡导和实践“和蔼可亲”。现在我们企业的管理正在由传统管理、经验管理上升为现代管理、科学管理、人文管理,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要强调领导者和员工,管理者主体和我们各个方面的员工群众都应该是和蔼可亲,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谢谢。

  [主持人]:其实大家都知道,张立文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和合”的研究。

  [新浪网网友“游戏发烧友”]:张教授,不知道您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和合”论的研究时,关注这个问题的动因是什么?现在有什么探索和发现?

  [张立文]:谢谢这位网友,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为什么我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和合”的思想,这是因为当时,在世纪之交,人们都在想怎么样总结一下这个世纪的情况,展望一下下一世纪是怎么样。基于这样的思考,考虑到一方面国内外的形势,也就是国内外格局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我们从国内来讲,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成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个战略的转变,实际上就是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需要内部的环境和外部的环境因素是怎么样。我们就需要一个稳定、团结、和谐的社会。

  另一方面,从国际形势来看,当时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来“世界应该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和平发展为主题,当然是“和”,发展就要合作,所以后来胡锦涛同志讲到“和平、发展啊、合作”。也就是说明国内和国外的整个形势变化,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思想相对应,化解当前一些问题,这是一点考虑。

  第二点考虑,就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社会,是怎么样的社会呢?实际上就是我们人类共同面临着人与自然的冲突,由于人与自然的冲突,造成了生态危机。各个国家的学者,一些谋略家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比如罗马俱乐部等,它们都在思考人与自然怎么样达到协调,和谐。这是其中一个问题。

  第二个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当时我提出来人与社会的冲突时,人家不太理解,后来美国“911”事件发生以后,人与社会的冲突非常突出,也就是说贫富的差距拉大,战争、各式各样的恐怖活动增多等,所以社会问题很多,这样就造成了人文的危机。

  第三个冲突就是人与人的冲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由于各个利益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我们在当前社会中,各个国家的社会中都普遍存在人与人的冲突,这就造成道德的危机。

  第四个冲突是人自己心灵的冲突。现在人在外部紧张的压力下,或者各种各样冲突下,他确实很苦闷、焦虑等出现一些问题,就造成精神的危机,同时也造成信仰的危机。

  第五个冲突是文明和文明之间的冲突。我们不同意美国的政治学家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对我们中国文化的不了解。他认为儒教文化威胁到西方文化,所以他提出一套策略,怎么样对付我们。其实,中国的文化他不了解,中国的文化是“以和为贵”的文化,所以文明的冲突是存在的,但是,他们的理论是不对的。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由于人们的冲突造成价值的危机,因为价值观念的不一样。啊

  所以我在思考,在我们中国文化当中,能不能找到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和五大危机的资源。如果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当中有这样一种资源的话,这也就是我们对世界文明的一个贡献。所以,在五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当中确确实实有非常宝贵的一些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因为我们过去没有去开发,所以过去人家不了解。所以我们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来寻找化解人类共同面临的冲突和危机的方法和理念。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可以这样看。中国思想从近代以来就“西取东借”,我们近代的一些学科都是按照西方学科的分类来做的。比如我们搞哲学,那么到底什么哲学?我们都是以西方哲学为哲学,所以我们照着西方讲。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写了很多中国哲学的书都是照着人家讲,但是人家不承认,从黑格尔到2001年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到中国来,他都在讲,“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一句就否定了。我们做了近百年的哲学,人家一句话就否定了,西方不承认。

  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这个问题就提给我们搞哲学的人,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们能不能不照西方讲,不要以西方哲学为哲学,我们能不能自己讲,因为哲学就是智慧,中国五千年智慧倍出,而智慧是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怎么能没有哲学,没有智慧呢?中国老祖宗有那么多智慧,他们一句就能否定了吗?所以我想,我们能不能自己讲,所以我就提出,我们不照着西方讲,我们自己讲自己的,就讲自己的中国哲学。

  所以,我在梳理中国哲学时,我提出我发现有这么几条,中国哲学之所以能够演变,起码有三条游戏规则,即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一个核心话题的转换,一个是诠释文本的转变,再一个人文语境的变化。我发现这三条,我就提出建构了一个科学的体系,作为中国的哲学是什么样的东西。也就是跟外国人说,我们中国是这样一个哲学体系。我还提出来中国哲学应该以自己下定义,而不能以西方哲学的定义为定义,这样我就可以自己讲了。讲什么?我提出“和合”学,“和合”学实际上是当代一个时代精神的体现,它不仅是化解中国自己国家的冲突和矛盾,而且也是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这五大冲突、五大危机,这样,中国哲学既有中国的意义,也有世界的普遍意义,我想这样,中国哲学就能够走向世界,我不是说自己说自己好,我是解决你们的问题,你们的问题我们解决了,你就不能不承认,所以中国哲学以自己的实力证明我们是有哲学,你们承认不承认。

  我想,现在世界很多学者听了我的讲话以后,他们很多都相信,中国是有哲学的。谢谢您,也谢谢这位网友。

  [主持人]:谢谢张教授。我想您的回答肯定是让网友系统了解了“和合”理论。接下来我们的问题是问给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