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扶贫中国行专题 > 正文

创新奖候选人—李康平事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0:43 中国扶贫基金会

  2004年6月—2005年6月,铁道部派李康平同志在原州区挂职副区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在短短的1年时 间内,使项目区农民增收显著,社会经济发生很大变化,为原州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国家部委在宁夏开展定 点帮扶工作的典范,得到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得到了项目区广大农民的称赞和拥护。

  挂职期间,他注重从扶贫一线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走遍了原州区14个乡镇229个行政
村,完成了5个有份量的调 研报告,提出从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入手帮扶思路和帮扶计划,受到铁道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原州区的帮扶力度,使 原州区48万回汉群众大大受益。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对李康平同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4年11月3 日批示:“李康平同志以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5个调查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定点扶贫工作的 思路和搞好教育扶贫的建议。这些意见很好,固原市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积极支持,共同把扶贫工作搞好”。

  几年来,铁道部的定点帮扶工作,广度和深度逐年加大,帮扶成效日趋显著,得到了广大受益农民和地方各级干部的 高度评价。到2005年底,项目区已经扩大到原州区9个乡镇45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312.38万元。

  一、帮扶工作思路

  李康平同志确定的定点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宁夏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规划和原州区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制定的目标,结合原 州区确定的主攻草畜,马铃薯两大产业,扩大蔬菜和特色种植两个基地,搞活一个劳务经济的“221”发展思路,坚持开发 式扶贫方针,积极开展参与式扶贫方式,把工作重心放到原州区最为贫困的片带--东部黄土丘陵干旱山区,坚持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贫困村为战场,以贫困户为主攻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走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路 子,努力推进原州区贫困乡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二、帮扶内容

  李康平同志在原州区挂职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从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入手,先后实施了教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种植业工程、养殖业工程、运输扶贫工程及爱心工程等六大扶贫工程,11个项目,全方位支持原州区扶贫开发事业。特别 是2005年,在原州区启动整村推进扶贫计划的关键时刻,在他的大力协调下,铁道部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投入资金量高 达2405万元,与原州区当年的财政收入相当,是对口帮扶关系建立以来投入最大的一年,也是帮扶工作成效最为明显的一 年。

  (一)教育扶贫工程。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已成为众多扶贫工作者的共识。随着“科教兴区”和西部大开发战 略的深入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各类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 重要动力,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需要加快城市教育的发展,而原州区城市教育由于受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制约,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方面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在李康平同志挂职的9个月时 间里,他走遍了全区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的307所中小学校,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针对原州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 程度低、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教育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投资2000万元,着力改善基础教育条件,加强农民技术 培训,传递知识和信息。

  2005年,在李康平大力协调下,铁道部投入2095万元的教育扶贫资金,为原州区教育事业实施了“235” 工程和其它教育援助项目,即在原州区城区兴建一所现代标准化中学和一所小学;对3个乡镇的中学进行改造;改扩建5所希 望小学和提升教学设施;建一幢原州区教师培训楼,为14所中小学配备体育、音乐器材各1套,电脑115台,课桌凳50 0套,图书1万册;为全区82500名农村中小学生每人捐赠一套校服;每年订阅《农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村版)》 各500份,分发到原州区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通过实施教育扶贫,有力地推动了原州区教育的发展,项目区学 校学龄儿童入学率全部达到98%以上,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100%,学校教学设备也基本达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义务教育 规定的办学要求。为原州区顺利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今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万亩机修农田建设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现已兴修基本农田(坡改梯)3.1万 亩,治理流域25平方公里,建立了炭山乡新山、古湾两个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区。

  (三)种植业工程。一是建设黑城镇温室蔬菜园区。建设高标准节能日光温室100栋。二是建立原州区东部万亩经 果林种植基地。种植经果林8300余亩,并突出“两瓜两果一薯”(西瓜、南瓜,红梅杏、早酥梨,马铃薯)特色,全面推 行果菜、果瓜、果薯等高效间作套种模式。

  (四)养殖业工程。一是建立千户养羊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舍饲养羊圈舍1000栋,扶持农户1000户,养羊 1万余只。分别在七营镇盘河村建成舍饲养羊示范园区1处,官厅乡刘店、寨科北塘、营畔、炭山乡砖窖等村建成养羊专业示 范村4个。二是建立千户养牛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舍饲养牛圈舍1000栋,扶持农户1000户,养牛2200余头。分 别在寨科乡蔡川、东耥、炭山乡南坪、古湾、甘城乡甘城、吴渠等等村建成舍饲养牛专业示范村10个。三是建设“三贮一化 ”池1000座,开展饲草调制,提高饲草转化效率。

  (五)运输扶贫工程。调研中他了解到原州区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积极向铁道部汇报,提出发挥铁路运输的行业优 势,在运力上向贫困地区倾斜,抓好运输扶贫的政策性建议。铁道部从2004年10月起,每天给固原开行一列扶贫专列, 专门运输农副产品,帮助原州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据统计,2004年固原车站为原州区外运土豆、淀粉等各类物资8.1 万吨。

  (六)爱心工程。他多次到贫困家庭访贫问苦,主动联系了3个贫困家庭的6个孩子为帮扶对象,给他们送去生活费 、学习用具、粮油和衣物等价值数千元的东西,贫困孩子和家庭非常感动。许多干部群众说铁道部给我们派来了一个好干部, 铁道部定点扶贫原州区是我们的福气。当他了解到中山街居委会不通水电,工作极为不便,便积极协调银川分局赞助6万余元 ,解决了这一难题。2004年冬季,铁道部动员全路干部职工为原州区贫困农村中小学生“送温暖、献爱心”,义务捐御寒 衣物60万件,李康平同志和银川分局青年志愿者连续八天时间,再次走遍原州区的300余所中小学校,哪里路远他去哪里 ,哪里艰苦他出现在哪里,衣物发放完,他却累得病倒在床上。

  三、帮扶工作效果

  这些项目覆盖6个乡镇45个行政村,有效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 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嬗变,直接受益群众1.4万人。到2005年底,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7元,较上年 增长13%,贫困人口由10.58万人减少到7.97万人,较上年减少3万人。项目农户2300户10350人稳定解 决了温饱,人均纯收入达到1529元。提前实现了原州区扶贫开发目标的标准。甘城村2002年时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 08元,2005年时达到1614元,增幅明显加速,发展加快。

  (一)提高项目农户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李康平同志的努力,项目农户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未解决温饱到稳定解决温饱,并且肉食品人均消费量 达到 8.9㎏,增长11.9%;蔬菜消费量达到128.3㎏,增长13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由单纯的物质需 求向追求精神消费转变。农民每百户有彩电80台,增长24.3%;有VCD30台,增长21.6%;有电话30部,增 长31.9%;农村社区性文化消费81.6元,增长14.7%。

  (二)改变了农民观念

  通过对农民的素质教育培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人均掌握先进适用农业技术3门以上。开始产生商品 意识,对市场经济有所了解,对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的新科技,喜欢引进和接受。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扶 贫项目的建设,喜欢与扶贫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联系与沟通,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诚实守信的观念开始树立,能够 较好地兑现承诺。对自己摆脱贫困充满信心。

  (三)培育了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贫困乡村有着许多共同点,也有着许多不同点。李康平在帮扶工作开展中,抓住共同点,突出不同点,趋利避害,扬 长避短,因村制宜,挖掘东部干旱山区“两瓜两果一薯”(西瓜、南瓜,红梅杏、早酥梨,马铃薯)特色,全面推行果菜、果 瓜、果薯等高效间作套种模式,使土地生产率提高2-5倍,成为原州区东部干旱山区发展特色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的示范 基地。

  (四)改善了当地教育条件

  原州区教育摊子大,基础薄弱、条件差。铁道部的定点帮扶为原州区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改扩建一部分学校,从 而使各项目学校的危房得以彻底改造,添置了教学仪器设备,尤其是把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引入教学当中,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 的改善,有效地解决了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全区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扶贫工作中,建成吴磨、石景、教场等三所火车头希望小学,无论是教学楼还是 砖木平房,都格外醒目,学校里还配有电脑语音教室,按宁夏标准化学校的标准配备了体育器材、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使这 原来破旧不堪的学校一跃成为原州区最好的农村学校。第六中学建成后将成为我区一所建筑风格超前,设计独特,功能齐全, 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完全中学。黄铎堡中学、杨郎中学、红庄中学和代堡小学、五营小学、砖窖小学、上黄小学、大店小学得到 彻底改扩建,消灭了危房。服务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由原来的不足60%提高到99%以上,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 正在建设的5所村中心小学、3所乡(镇)初级中学、1所城区小学和1所城区中学,将进一步改善原州区贫困乡村和城区内 的办学条件。

  (五)提高了办学效益

  教育扶贫资金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而且包涵着浓浓的情谊。办学条件改善之后,教育部门加强了学校管理,进一步 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吸引力,从而使项目学校服务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得到了大幅度提 高。如张易大店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项目实施前86%提高到99.5%,增长了13.5个百分点。民族聚居区炭山乡砖 窖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75.7%提高到98.3%。为原州区如期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促进形成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教育扶贫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一个范畴,铁道部定点帮扶教育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 促进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良好风尚的形成。在扶贫工作中,铁道部的主要领导以及李康平等一批扶贫干部情系山区, 支持基础教育事业,心倾百姓,弘扬重教传统美德,在原州区人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计划、财政、教育、

审计、监察扶 贫等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合作,确保扶贫工程顺利实施。各乡镇、项目学校,更是积极配全,落实责任,尤其在校舍改造过程 中,动员社会群众投工投劳,注重校园“四化”建设,(绿化、美化、净化、道路硬化),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今在原州区,一个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风尚 正日趋形成。

  (七)改善了生态环境

  每年的夏天,原州区甘城村只有光秃秃的山,山上是焦黄的土。2005年,这里一路走过,山上是绿茵茵的草,田 里是丰茂的庄稼,庭院里是牛欢羊叫,人们脸上堆满欢笑。仅离甘城村2公里之远的同心县犁铧嘴村却仍然是光秃秃的山,焦 黄的土。

  (八)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李康平同志开展帮扶工作,使45个行政村的贫困状况得到有效缓解,为原州区扶贫开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地方政府扶贫压力,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特别是对原州区的教育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为提高 人口素质,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四、帮扶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组织得力

  在定点帮扶工作中,李康平同志担重担,负责任,献爱心,见行动,视扶贫开发为己任,亲历亲为,通过他的协调, 上到铁道部,下到兰州局各级领导,都多次赴原州区贫困乡村开展调研,指导工作,与原州区干部同调研、同决策、同落实, 工作作风严谨、扎实。尽管铁道部资金并不宽裕,但在扶贫资金投入上却舍得大量投入。

  (二)心系扶贫,情系群众

  他心系扶贫,关爱群众。始终把帮扶工作的重心放在原州区东部干旱片带上的贫困乡村,在自然条件最差,贫困程度 最严重的地方开展工作,把扶贫对象瞄准贫困农民。

  (三)多方位支持,标本兼治

  他在帮扶工作开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挖掘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抓住共性,突出差异,充分 发挥各村实际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方式,从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开发,到人的发展等多方位予以支持。特别是在教 育扶贫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着眼于提高贫困乡村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促使这些人口转变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引导 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勇于挑战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以从根本上根治贫困。在产业扶贫上抓住特色,突出 特色,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当前贫困。

  (四)转变农民观念,积极开展参与式扶贫

  他在项目实施中,通过扩大扶持农户筛选面,调动群众积极性,调整资金用途(支持资金购牛,鼓励群众建棚),坚 持统一规划、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服务的“四统一”方法,强化参与式扶贫,较好地激发了群众的内在活力,有效地引 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使扶贫效果显著增强。

  (五)提高科技含量,注重发展生态农业

  他在扶贫项目实施中,特别重视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的引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在实施经果林种植项目 时,采取波形整地,全行覆膜,树干套袋,施用抗旱剂和生长素等多项先进技术,使8000余亩经果林成为原州区在干旱山 区植树造林高质量、高成活率的奠范。针对贫困乡村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在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时,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利 用与开发兼顾的思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我们在甘城村看到,荒山被保护起来,山腰平整成为梯田,庭院种 上果树,家畜圈进圈舍,作物套种上瓜菜,牛羊吃上调制饲料。

  (六)滚动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他提出扶贫开发工作要注重效益最大化、加强对扶贫资金监管等多项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 了帮扶基金,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让农户一帮一,滚动发展。2004年,他从帮扶资金中划出130万元,设立铁道部定 点帮扶原州区扶贫开发基金。用于项目的滚动发展,支持后续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及市场开发等相关服务项目。这一做法,按 两个滚动周期计算,可使130万元基金发挥255万元的扶贫效益。

  (七)发挥行业优势,调动全体力量

  他建议铁道部发挥行业优势,为原州区开设专列,优先原州区解决原州区农副、工业等物资外运。动员全国铁路全体 干部职工,为原州区贫困群众献爱心。

  (八)坚持科学发展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他坚持科学发展观,不闭门造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从生产一线,农户家中,了解掌握扶贫 效益情况,项目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九)建立管理制度,确保高效运行机制

  他从项目申报、审批,执行、检查,验收总结,到资金的管理、使用,监测、审计,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用制 度规范各项工作,确保项目高效运行,发挥应有的扶贫效益。

  李康平同志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视扶贫工作为己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为原州区的扶贫开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社会帮扶工作树立了典范,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增进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6年5月, 他被宁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宁夏扶贫开发“社会帮扶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关专题:扶贫中国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