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倒扁风潮中的台湾政治人物众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1:01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特约撰稿 郭希文 发自台北

  9月9日傍晚,台北,绵延许久的雨丝变成了滂沱大雨。施明德踏着飞溅的水花走上主席台,不发一语,只高举右手,四指握拳,拇指向下。

  刹那间,大雨中齐刷刷地举起十万手臂,同样的四指握拳,拇指向下。“阿扁,下台
!阿扁,下台!”口号声此起彼伏。

  陈水扁:沦为“配角”

  1979年,施明德因“美丽岛事件”受审时,站出来为他辩护的,是陈水扁。

  而今,当年的“同道”各奔东西。直接牵涉陈水扁本人的“国务机要费弊案”曝光,让施明德也由此开始他“人生最后一场战役”。

  向着“总统府”的方向,施明德高喊:“陈‘总统’,不论你人在哪里,请听听台湾人民的声音。”

  此刻,陈水扁正在台南县官田乡的老家,或与母亲闲话,或前往有“挺扁庙”之称的“惠安宫”,或跟支持者宣讲政治目标。

  这之前,他刚从几个“邦交国”回来。出访路上,他再次称“国务机要费没有一毛钱流进自己口袋”。

  “静坐”第二天,陈水扁去了台大

医院,探望住院的妻子吴淑贞。  据陈水扁的幕僚的说法,从静坐第三日(11日)起,陈水扁就整天都待在办公室,“花了很多时间在沉思”。

  的确,陈水扁需要思考的颇多。

  民进党内,已有人开始考虑“没有陈水扁的民进党”如何生存,打算与陈水扁割裂的声音从未停息。

  游锡堃依然忠心耿耿,他以民进党主席的名义,要求所有党员“发挥最高的自制力,绝对禁止进入静坐范围”。而“行政院长”苏贞昌却不吝表达关切,“适逢大雨,夜间转凉,希望静坐者注意身体健康”。有媒体评论说:“苏贞昌率先促阿扁下台,既能赢得拯救民进党的美名,又可奠定2008候选人的基础,一石二鸟……”

  内外交困,陈水扁第一次发现,在台湾岛内的政治活动中,位于焦点的他实际成了配角。他用过族群、悲情、出身、派系、内阁任命等各种方法,终于保持自己安全。但此刻,办法、资源已消耗将尽,除了以出访、南下“躲风头”,大概也只有“静坐思考”了。

  马英九:寻求平衡

  同样为“静坐”烦恼的还有马英九。

  “支持,还是沉默?”——早在施明德发动百万人倒扁活动之处,这个问题可能就已存于马英九的大脑。而他的幕僚、

国民党同志,也可能多次围绕此问题进行了争论。

  9月8日,“青年团座谈”的参加者还直言马英九,面对“倒扁”应该硬起来,不要瞻前顾后。“我知道,我知道。”马英九频频说。

  他一直在寻找平衡点。

  作为“台北市长”,他有自己的“治安责任”。尽管他最终批准了静坐示威的申请,却也同时承担了群众运动失控的法律压力。在游行申请的问题上,他曾经试图“严格依法办事”,却又招致“两面手法”的抨击。

  如果仅仅在这些因素之间进行平衡,马英九或许还会更轻松些。

  他还是国民党主席,是“泛蓝共主”,以党员和支持者的期望,他不可能置身事外。

  台湾媒体指出,马参加静坐,“就会给民进党机会,将静坐解读成‘蓝绿对决’”;从国民党利益上说,“施明德若倒扁成功,将与国民党形成强烈对比,政局不确定性也大为提高,蓝军在反对阵营的政治版图更会被瓜分。”相反,“陈水扁不下台,民进党继续腐化,倒是等于在帮马英九辅选”;再从个人角度考虑,6月“罢免”未通过,已令马声望下跌,此次“静坐”成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更何况,还有吕秀莲“继任总统”的呼声……

  “马英九若期待这次静坐要完全脱身,肯定不实在!……这可不是普通阵仗,这可是百万人的倒扁运动。”台湾媒体评论说。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重矛盾困扰,多种权益考量,为马英九在“倒扁静坐”这个大舞台的几次“出镜”作了注脚。

  9月9日,马英九在各大报刊登“还台湾一个干净的未来”的广告,承诺将再度提出“罢免总统案”。

  当晚8点,马英九来到“静坐”现场。面对静坐民众“应该要硬起来”的呼吁,他微笑不语。

  到了现场后,原本打算“致意但不静坐”的马英九,临时决定坐在施明德身旁,随后和施明德、宋楚瑜一起上台和现场民众一起高喊“陈水扁下台”。时间不长,他又匆匆离开现场。

  9月13日清晨,马英九携带食品、饮料,以及静坐民众需要的雨衣,再次光临静坐现场,他匆匆而来,没有坐下,没有再次与施明德寒暄。

  “请叫我马先生,别叫我市长和党主席。”马英九对媒体说。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