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名校集团化战略让优质资源惠及杭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02:33 杭州日报

  个案

  城郊孩子上名校也很方便

  9月1日,杭城中小学开学,东新园小区居民盼了三年的名校———青春中学分校也正式“开张”了,有效地缓解了城北东新园一带初中的“择校热”。

  家住东新园的朱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本来准备多花点钱,让儿子参加民办初中的摇号。因为学校相对都比较远,来回不方便,所以总想着要选一所能住的校。小区里很多家长都是这样提前盘算的。但是话又说回来,摇号摇不摇得进还是个问题,这件事困扰了全家两年了。自从听说青春中学分校今年开办的消息,全家都乐坏了,还出去好好庆祝了一番。好学校就直接建到了家门口,而且是公办的不用花大钱,孩子上学连车都不用坐,全家人心里都卸下了一块大石头。”

  听青春中学分校的老师说,还有一些住东新园附近、子女原本在青春校区或前进校区就读的家长,也提出了将孩子转入分校学习的要求。据青春教育集团领衔校长赵婷婷介绍,青春分校规划办学规模30个班,今年开出的初一年级招收了4个班级的新生,主要招收东新园小区内青蓝小学胜蓝分校的毕业生,以及搬家迁户到东新园的孩子。

  数据

  六城区优质学校已达到80%

  杭州每个城区都在为优质资源的扩张做着不懈努力,优质教育资源已经开始渗透到城西、城北、城东等杭城近郊,高中阶段稳步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城乡规模推进结对互助行动。

  目前,全市有188所中小学实行了名校集团化办学,其中成立教育集团51个;有300余所学校开展了城乡结对互助活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到55%,其中六城区达到80%;优质高中招生比例为70.60%,其中六城区达到86.10%。

  声音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徐一超(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建设教育强市,必须充分认识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工程,能体现一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要切实抓好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项主要任务,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至2010年,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十五年教育。全市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中六城区达到90%;基本形成0-6岁学前教育体系。全市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75%,其中六城区达到90%;全市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小学达到50%,初中达到40%,其中六城区小学达到80%,初中达到70%。全市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80%,其中六城区达到90%;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招生比例保持在1∶1左右。至2010年,在杭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达40万人以上;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

  建设教育强市,必须破解“上学难”。我们有三个承诺:一是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境贫困而失学,做到“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哪里发现哪里解决”。二是让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州入学,杭州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后仍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解决好。三是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名校集团化办学为代表的模式创新,解决了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已经成为有杭州特色的教育改革经验,通过这一战略,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化、均衡化、普及化。

  展望

  高中教育阶段

  规划新建10所优质寄宿制高中

  未来五年内,杭州将规划新建10所高中,全都作为一级重点高中来打造。10所高中均为寄宿制。

  杭州市区现有普通高中30所,市教育局直属省一级重点高中8所,省二级重点中学、国有民办学校3所,区办高中7所。这几年,杭州高中的规模结构调整已显现出持续强势的效应,最显性的是我市高考成绩连年走高。未来几年,我市高中阶段将继续推行名校集团化战略,市区内的部分省一级重点中学扩张到转塘、钱江新城、丁桥、笕桥等一带,让规划新建的高中拥有高起点。

  转塘中村一带建一所占地123亩,规模42个班的学校已完成初步设计,预计2008年下半年启用,市区一所重点高中将引入办学,这所学校的建立填补了杭州西南部一直没有一所重点普通高中的空缺。

  钱江新城七堡一带,将有一所占地120亩的新校,规模36个班。笕桥一带(德胜路与沪杭高速交界处)有一所占地143亩的职高,市区一所重点职高将迁移到那里。丁桥镇西部,也有一所重点中学,预计36个班。这三所学校选的点都是大型居住区。

  仓前、江东高教功能区各有两所高中,分别为普高和职高。另两所高中在萧山宁围镇和余杭闲林。

  义务教育阶段

  上城:实施名校品牌“东迁”计划

  未来五年,上城区将于复兴地块(原杭州木材厂附近)新建一所有45个班的中学;在现有24所小学的基础上,将撤并6所学校,新建5所小学。

  上城区教育局局长方毅介绍,上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区的西北部,而东南部(特别是复兴地区)各类教育资源相对薄弱,未来五年将通过品牌东迁、弱校振兴、全区的支教结对活动这一“东南战略”,带动这一地区优质资源的发展。“品牌东迁”:在望江东路甬江路一带建立一所娃哈哈小学分校,24个班;复兴苑建配套小学杭师附小分校,规模为18个班;在滨江四区(近江农改居区块)也将出现一所有36个班的I类学校,由一所名校实施集团化管理。“弱校振兴”:复兴一小迁新校址,学校正式更名为杭州市教科所附属小学;复兴二小正式更名为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望江门小学和现代小学数学研究中心取得合作。同时,通过搭建“和谐校园”评比这一全新的平台,扶弱助强,引导名校、普通学校积极构筑“人和”的环境,走内涵发展道路。

  下城:新校全部受益名校集团化

  今年下半年,下城区名校集团化战略亮出大动作,辐射全区东西南北中,安吉路教育集团入驻北景园;青春中学分校入驻东新园小区;江心岛教育品牌在三里亭小区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江心岛中学教师学生整体纳入朝晖中学。新校依托名校母体迅速成长的“嫁接”模式、几所学校捏指成拳的“联盟”模式、相对成熟的名校作为一个完整的品牌扎根到更需要它并且更有利于发展的地方这一“移植”模式,因地制宜的实践证明,三种模式都颇有成效。下城区教育局局长周培植介绍,未来五年,下城区将新建中小学十余所,这批新校将在名校集团化的“助力”下站在一个高起点上,中部、南部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将迅速辐射到北部地区。

  名校集团化敢于“跑步”前进需要底气,底气在人!这一战略“鞭打快牛”,老师争先恐后的学习劲头赛过自己的学生,下城区将在梯级名师培养的人才战略基础上,积极探索师资、管理力量的均衡发展,确保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全面实施。

  西湖:再组建五大教育集团

  15年之内,西湖区人口将从63万跃增到118万,新增教育资源幼儿园达59所、小学达27所、初中达11所。

  “如果没有名校集团化战略,新的学校再漂亮也会空出来,老的名校再拥挤仍然挤破头”,未来五年,西湖区“名校+新校”的步子还将迈得更大,西湖区教育局局长吴吉春认为,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目的,不是要把中等、薄弱学校逼进“死胡同”,成立名校集团就像是一个特别的“成人仪式”,成立集团的名校翅膀硬了,可以放手让他们在发展道路上尽情闯荡;而中等、薄弱学校是“幼子”,在成长上还需要“扶”一程,最终他们也要接受“成人仪式”,壮大自己。西湖区已排出了新名校栽培计划,这份计划又称名校集团的“种子工程”:翠苑一小、省教研室附小、省府路小学等等榜上有名,新引进的优秀教师也好,资金投入也好,开始向这些培养对象倾斜。到2010年,西湖区将在现有的集团基础上,再组建五大教育集团,使优质教育惠及面达到95%以上。

  拱墅:三大知名公办小学向外扩张

  2010年前拱墅区将规划新建幼儿园7所,小学9所,中学6所。

  这几年来,辖区内的优质公办学校潜心于内涵发展之路,但是老百姓的需求呼声不容等待,名校的提质、扩张必须同步进行,扩张也有利于人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拱墅区教育局局长韩宝平透露,争取在2010年前,大关小学、卖鱼桥小学、拱宸桥小学等学校能拥有2个甚至3个校区;德胜小学、大关苑一小二小、建新小学、文晖中学、大关中学等校经过再次提质后,也同样具备扩张能力。为此,拱墅区将通过名师研修班、名师工作室、校长沙龙、挂职等一系列举措强化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人才引进的环境,打好“人”的基础。

  “优质均衡,不是简单地‘削峰填谷’。”韩宝平介绍,该区在公共财政分配上坚持公平,无论名校或普通学校,多媒体设备、课桌椅、手提电脑等设施统一配备。同时把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的薄弱学校撤销,重新优化“土壤”细心栽培,例如小河小学自今年9月1日起,成为拱墅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今后将继续利用体制创新等方式培育名校。

  江干:教育资源总量将翻一番

  未来的五年,江干区通过大项目配套、政府投资、名校扩张、名企互助、社会办学等多种途径,将新建、迁建幼儿园10所,中小学20所,这相当于目前全区教育的资源总量。

  江干区教育局局长陈秋芳介绍,江干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力争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挖潜培育;二是引进合作;三是扩张做强。目前,董家幼儿园与浙大幼教中心达成合作办园意向;西子联合控股向江干区人民教育基金捐资1000万,建立江干区九堡科技园学校发展基金,积极探索“名企+名校”办学模式;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采荷实验学校共同策划把钱潮路九年一贯制学校打造成一流学校,积极开拓“高校+优质国有民办学校+新校”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新形式;丁桥大型居住区块与师范院校达成合作办学协议,下半年将继续加大九堡区块引进合作资源创办优质学校的力度;实施铁路幼儿园扩建工程,现将铁路幼儿园和采荷第二幼儿园合并命名为采荷第二幼儿园,同时与庆春广场二期幼儿园新组建采荷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通讯员余小熊陈文燕吴慧君记者王倩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