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政完成政企拆分 明年在全国范围试行改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03:57 国际在线 | |||||||||
北京邮政完成政企分开 “你是政还是企?”这是近期北京邮政管理局同事之间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今天,一个名为“邮政监管机构筹备组”的新机构将在北京邮政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北京邮政的政企分开工作宣告完成。
而政企分开以后,监管机构的职能能否发挥得更好,能否给邮政企业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则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政企分开宣告完成 与全国其他省(区、市)邮政政企分开时成立“邮政管理局”不同,由于北京邮政原来的牌子就是“北京邮政管理局”,所以在此次政企分开中,北京邮政宣布成立的是“邮政监管机构筹备组”,行使邮政管理局的职责。筹备组组长由原北京邮政副局长胡仲元担任,他也将是未来的“北京邮政管理局”局长。据北京邮政有关负责人介绍,等“邮政集团总公司北京分公司”(名称未定)成立以后,“邮政监管机构筹备组”才能改为新的“北京邮政管理局”。 据了解,新成立的“邮政监管机构筹备组”拥有25人编制,由从北京邮政各分局和管理处室抽调来的人员组成。和全国其他省(区、市)的邮政监管机构一样,“邮政监管机构筹备组”的机构设置包括:市场监管处———负责监管国有、民营以及外资快递公司的在华业务,以及邮政用具用品等非邮政普遍服务业务;邮政普遍服务处———负责监管邮政信件的寄送以及EMS和物流业务;综合处———负责邮政外事、法律法规制定等业务。 “进政进企”成焦点 “你是政还是企?”“企业这边,你呢?”虽然政企分开已经完成,但在原北京邮政管理局,分在监管机构还是留在企业依然是同事间十分关注的话题。记者在与原北京邮政管理局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发现,被分到企业的人普遍认为企业好,自主性强,将来经营好了还有望上市,员工会得到更高的奖金。“而分到监管机构的将成为国家公务员。”他们表示。 一位北京邮政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邮政改革是国家的政府行为,不是企业行为,对企业的影响并不大。但新成立的‘邮政监管机构筹备组’则涉及到近30人的岗位定位,大家还是很关心具体的人事分配。”而“邮政监管机构筹备组”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多出言谨慎,毕竟对他们来说,被分拆出邮政企业,成了“衙门”中的一员之后,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记者在通州基层邮局采访时发现,基层邮政职工大多认为政企分开是“上面的事,和我们关系不大。”的确,对邮政职工来说,邮政政企分开已是第二轮邮政改革,他们大多经历过当年的“邮电拆分”等大风大浪,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改革承受力。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杨海荣教授告诉记者,他们最新完成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年纪大的邮政职工更愿意去“政”,年轻的职工则更愿意去“企”。杨海荣教授表示,这样的选择很容易理解,因为公务员的退休待遇好,而企业的奖金高。 监管机构面临挑战 政企分开以后,监管机构的职能能否发挥得更好,能否给邮政企业争取到更大的利益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邮政积极向政府部门争取的“信报箱建设问题”、“报刊亭增设问题”、“邮车优先行使权问题”、“新邮局建设问题”等都是新监管机构今后回避不了的问题。以新建邮局的用地问题为例,这涉及很多政府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信报箱在小区中的监督建设也需要地方政府出面支持。而邮政监管机构直属于国家邮政局,与地方政府没有所属关系,因此在向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争取优惠政策方面可能会处于弱势。 对此,杨海荣教授表示,拆分后的管理机构的职责之一便是协调普遍服务的实施,对老百姓关心的邮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政府方面会有充分的考虑和支持,不必为此多虑。杨海荣教授分析说,从全国已完成政企分开的各地邮政来看,尽管几乎所有监管机构的正职都来自原邮政局的副职,但他们不会在行使责任时遇到太大难度,因为他们行使的是监管机构的职责。“级别虽低了一级,但身份毕竟与以前不同。” 全国“变脸”待明年 杨海荣教授分析说,国家邮政局的拆分工作要等到年底,到明年初,预计国家邮政集团总公司将挂牌,随后,全国邮政企业的名称将集体“变脸”。目前倾向性的建议是,省、市、县三级邮政局改为公司,县以下的名称不变,仍沿用“邮局”的老名号。 杨海荣教授表示,邮政“企业”的挂牌比“政”的挂牌要复杂得多,因为各部门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经济核算,人员分配、优化分流等牵扯的具体问题则更为复杂。目前,全国邮政都在进行清产核算,就是在为“变脸”做准备。 据悉,目前全国又有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海南、贵州、甘肃、新疆、北京、河南、湖南等地宣布成立省级邮政监管机构,使已成立省级邮政监管机构的省(区、市)数量达到25个。预计下周,全国所有省(区、市)的省级邮政监管机构将全部挂牌。(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