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科技园成为中关村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04:45 中国青年报

  大学科技园成为中关村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数量,中关村位列全国第一位。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共认定大学科技园14家,其中11家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另外3家(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也都有科技园分部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内。14家大学科技园中,有9家已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包括清华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科技园、北京化工

  大学科技园、京师药大学科技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和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

  另外5家为北京市级大学科技园,包括

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园、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首都师范大学科技园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

  今年8月,北京市科委会同市教委已经向科技部、教育部提出申请,推荐交大、农大、华北电力等3家大学科技园申请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评估,将全力争取更多的北京市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及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认定的14家大学科技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7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约3.5亿元(95.5%的资金来自学校和社会);累计建筑面积已达205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达到1368家,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约202.83亿元,纳税总额约13.28亿元,其中入园企业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大学科技园有10家,销售收入上100亿元的有1家;累计吸引项目1230个。

  自2002年9月开始,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航等园区10所大学共建了大学科技园和

留学人员创业园。截止2005年底,共支持大学科技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共建经费、软环境建设经费、房租补贴等3000多万元;支持创业园内的初创留学人员企业和技术创新经费2800多万元;同时,管委会积极协调大学科技园的规划建设,并对大学科技园的夜景照明、绿化等给予1000多万元补贴,有力推动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

  2006年6月6日上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在清华科技园举行了中关村开放式实验室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建立了微处理器及系统研究开放实验室等8个开放式实验室。中关村管委会还将通过设立“中关村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工程”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设备使用费等方式对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同时支持园区企业和开放式实验室联合申请建设相关领域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根据园区的发展战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对大学科技园重点行业的自主创新领头企业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服务。自2003年至今园区管委会对清华同方微电子、北大博雅等十几个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给予1000多万元的支持。并积极实行标准战略和专利战略,采用跟投和补贴的方式配合大学科技园的投资战略,帮助一些自主创新的企业快速成长。

  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是提升首都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首都经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中关村将继续加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第一,继续加强对大学科技园的服务,巩固和提高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能力。进一步鼓励大学科技园创办专业孵化机构,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孵化及服务水平;继续给予认定的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大学科技园平台建设;支持大学科技园硬环境改造和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服务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能力。

  第二,支持大学科技园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重点支持对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产学研项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等也将投入专项资金通过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形式对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新项目、重大科研成果项目等进行扶持。同时积极实行标准战略和专利战略,采用跟投和补贴的方式配合大学科技园的投资战略,帮助一些自主创新和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快速成长。

  第三,支持大学科技园内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建设。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人事局将继续服务于留学人员创业园的认证和指导工作,并给予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和环境建设补贴;中关村管委会将和大学一起推动共建工作,对每入住一户留学人员企业给予创业园房租补贴,并给予留学人员企业小额无偿资助;市人事局将继续推进对留学人员企业择优资助工作;市教委从培训等方面给予创业园支持。

  第四,继续开展和大学共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发挥大学科技园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桥梁作用,将通过设立“中关村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工程”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设备使用费等方式对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园区企业和开放式实验室联合申请建设相关领域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江涛整理)

  清华园的创业英才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

  大学科技园中国走在了前面

  “大学作为主体来办科技园,中国走在了前面。”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大多数科技成果一定要通过技术转化才能推向企业,要通过产学研的模式来实现,而大学科技园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

  如何让产学研模式在大学科技园区中取得成功,梅萌说,这个过程称之为“四聚”。第一步是“聚集”,把大小公司聚集到一起来。为什么能聚到一起,首先是凭借清华大学的金字招牌;同时,科技园一直在着力打造一个令企业成长性好、成功率高的软环境,包括资金、人力资源、大学资源、政府资源等方面。

  第二步是“聚焦”,把各种各样的资源都聚焦到这里。政府资源聚焦这里,海外资源也聚焦这里,美国主流的风险投资商也都在关注这里。第三步是“聚合”,即不仅仅把大家聚到一块,而是要建立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不是说把企业都堆在一块,而是企业间有内在纽带关系的互动,推动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第四步是“聚变”,这些资源最后要产生世界级的大公司。目前硬件已经是世界一流,也已经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到2011年,出来少量的可以称之为世界级公司的企业。

  梅萌说,一个产业只有拥有最高端的核心技术才能挣到利润,别人只能挣“辛苦钱”。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必须先要打造一个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全方位推动技术创新。

  -海兰信数据记录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董事长申万秋

  从工作中寻找乐趣

  “没有一个周末好好歇过”,自从2000年从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以来,选择自己创业的申万秋就一直非常忙。2001年2月,申万秋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北京海兰信数据记录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几天不睡觉是常有的事情;喝咖啡早已经不管用了;主要是心累,各方各面都得操心,只能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创业很累,但却很有成就感。

  海兰信是一家致力于发展中国船舶配套电子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凭借自主研发的产品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简称VDR,俗称船用“黑匣子”)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公司的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出口德国、韩国、新加坡、希腊、印度等多个国家。200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31万元,出口创汇100多万美元。

  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但是让申万秋更有成就感和感动的是,他所领导着一个可靠、稳定的团队。海兰信的主要产品有VDR、船岸信息系统、船舶远程可视指挥系统、传播最优化与安全系统、雷达等。虽然产品不少,可申万秋认为,与国外的企业比起来,海兰信目前的产品仍然过于单一。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丰富产品内容,开拓更大的市场。

  申万秋说,年轻人的闯劲是能否创业的关键,而为创业所做的准备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他说,一个人要创业,二十六七岁是最合适的年龄,这个年龄有一定的储备,又能够失败得起。

  -亿科三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骥

  不如去小公司闯闯

  “如果将电子数据比喻成将要卸货的船只,那么码头的卸货过程就是存储的过程。这几年,电子数据的密度上涨了三千倍,可存储速度只上涨了六七倍,这就难免造成码头的拥堵。”亿科三友的创始人之一张骥,在2006“清华科技园创新成果展”上如此比喻。

  亿科三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数字媒体领域内的前沿科技研究及创新产品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至今已申请了几十项国内外专利。公司核心产品ExaMax9000是一款用于数字媒体访问与分发的存储I/O加速引擎,可广泛用于高清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数字电影数字中间片制作等。

  2002年,张骥和另两位资深的华裔科学家在美国创立“亿科三友”,同年3月,纳斯达克股市非常低迷的时候,他们竟然令业界惊讶地引导公司成功融资1400万美元。

  张骥的第一次创业是在1997年,一开始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成立初期就吸引到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申请18项专利有15项通过,1999年美国思科公司以1.28亿美元的普通股并购V-Bits公司。公司被思科并购后,张骥出任思科的首席技术官。两年后,张骥离开思科,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张骥并不赞成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张骥说,如果没有很好的知识储备,贸然创业,风险太大。张骥也不赞成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大公司。“大公司通常让你在固定的岗位上做固定的事情,而正在创业阶段的小公司往往能给大学提供更多的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的机会”。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