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鄂伦春老人眼中的新农村 逊克县新鄂村新农村建设小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09:17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张桂英

  这是一位记录历史的老人。从黑河市出发,在蜿蜒曲折的盘山道上颠簸了4个多小时,记者终于来到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我国鄂伦春人下山定居第一村———逊克县新鄂乡新鄂村;见到了亲历“下山定居”历史一幕的鄂伦春族老人———71岁的莫宝凤大娘。

  没有文字的鄂伦春人,抒发情怀、表达心意的主要方式是唱歌。因为歌唱得好,莫大娘在当地可是个名人,被誉为“鄂伦春歌王”,不但在县里的重要节日唱,还唱到了香港的大舞台。她和她的族人本是大山的孩子,世代游牧在小兴安岭的山林中,过着自由原始且贫穷落后的生活。1953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活在我省的鄂伦春人开始下山定居,从事农牧生产。多年来,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新鄂村盖房、修路,通自来水,小村面貌年年变样;今年,这里又被定为重点扶持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已经习惯农耕生活的鄂伦春人,又迎来了更加富足美满的新生活。

  “还是下山好,下山后我们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见到记者,性格开朗莫大娘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们一一道起她的幸福生活。

  你看,我们村子美吧———清一色儿的砖瓦房、硬板路,还有石头边沟、铁栅栏。无论刮风下雨,我们的屋里都干干净净的,两脚不带泥。“原来村里可不这样。房子是政府给盖的,可村内道路却没一条,一到下雨天就得脚不离靴,村里的卫生状况就俩字———埋汰!”莫大娘告诉记者,多亏了村委会。2001年,他们组织全村村民集体义务修路、治理环境。连续20多天的日夜奋战,清走垃圾80多车,更新障子2000多延长米,修建石头边沟3000延长米,种植花草4000多延长米,还在主街建了沙石道。第二年,给主街道安装了路灯;他们还积极向上争取,为村里修了一条长580米的水泥路,筹资为村民安装了3000多延长米的铁栅栏,让俺村的环境彻底变了样。

  俺们村支书呀,可是个有正事的年轻人。“他刚上任时,俺村欠外债130多万元呢!家家的日子,可穷哩。人家不怕困难,上任后,一心一意领着群众干,养鹿、养猪、养牛,办饲料厂,不但还上了外债,还攒下不少钱呢。”对1998年上任村长、现为村支书的莫志国,莫大娘是赞不绝口。她说,现在俺村的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每到逢年过节,村上还给俺们分福利。先征求大家意见,想要啥,再统一给买回来。去年给分的是床上用品,今年每家给发了6把椅子。现在,莫支书正领着乡亲们绿化村屯。今年家家门前种的不是一般的花草,是500延长米的果树苗,“莫支书说了,要让新鄂村变成一个坐落在果园里的村子。”

  俺们明天的日子呀,比现在还要好呢。“从最早的泥土房到如今的大砖房,政府给我盖了三回房。”莫大娘满怀自豪地带我们参观她100多平方米的家。拉着记者的手,她由衷地说,党是我们的恩人呐。你看,我住的是政府给盖的砖房,洗澡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做饭也改用了煤气罐。“这在过去,做梦都梦不着哇。今年春节,俺村莫栓柱一家花了5万多块上新马泰旅游去了,见的那世面,大呀!”

  说起现如今的好日子,莫大娘全然不像一个70多岁的老人,满脸的兴奋,听说要建新农村了,政府给俺村投了100多万元,建了个农机服务队,以后,种地就不用那么多人了,娃们可以腾出身子干别的了。“如今建新农村了,支书跟俺们商量了,要建一个鄂族新区,盖别墅、搞旅游,俺们不但要过上好日子,还要有更大发展,把鄂乡文化传播四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