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勿忘国耻内蒙古九一八鸣警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2:12 内蒙古晨报
勿忘国耻内蒙古九一八鸣警报(图)

路人在条幅上签字 晨报记者 尹智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瑶兰)昨日,在包头市昆区飞凡品牌牛仔货仓专卖店门口,一条拴在两棵树之间的条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行人在上面签名,以此来纪念“9·18”。

  这个纪念“9·18”的签名活动是这家专卖店的赵飞先生搞的。在条幅上签字的人有大学生、工人、离退休老人等。一位叫胡孟臻的老大爷边签名边声泪俱下的控诉日本侵略军的罪行。胡孟臻老人说,他的两个大伯都惨死在了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那年他才8岁。截
至记者发稿,已有100多人在纪念“9·18”条幅上签名。

  又讯

呼和浩特市今日上午9:30开始警报试鸣,中午12:00结束。

  包头市今日上午9:30-9:59进行人防警报试鸣。

  相关链接

  激起草原抗日怒潮

  内蒙古晨报报道(首席记者 唐捷整理)那个永远能够激起中华儿女伤痛的“九一八”距今已经有75年的历史。当人们再次翻开历史追忆那饱含着血与泪的往事时,心底还在为日军的倒行逆施而愤恨,甚至是呐喊。内蒙古大学近现代史研究专家郝维民教授在国耻日前向记者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内蒙古,尤其是蒙东日军染指地区的各族儿女英勇抗敌的事迹和日军统治下的文化、教育状况。

  ★东蒙之“自治”与沦陷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了旨在侵略整个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0月初,军事控制哲里木盟地区的洮辽镇守使张海鹏在洮南宣布“独立”,投靠日本。关东军很快占领了四平至洮南铁路沿线。

  1932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与此同时,东蒙在满洲国区域内形成了单独的行政区域,实行蒙汉分治。1932年9月末,在关东军强行进驻呼伦贝尔之际,驻守呼伦贝尔的东北军在警备司令苏炳文率领下,联合黑龙江抗日将领马占山组成的东北民众救国军起兵抗日,12月,日军大举进攻,东北民众救国军失败,余部退入苏联境内,呼伦贝尔地区沦陷。1933年2月,日军大举进攻热河,守军纷纷败退,热河属境的内蒙古昭乌达、卓索图二盟也相继沦陷。

  ★蒙古族各阶层武装抗日

  “九一八”事变前后,在内蒙古东北大地上,活跃着这么一些革命者,他们用自己的热血,为民族革命默默燃烧着壮丽青春。李海山、刘震玉等人就是他们的代表。

  李海山是哲里木盟科左中旗亲王手下的领兵统领,刘震玉是科左中旗巡防骑兵统领。二人均为蒙古族,关系甚密。“九一八”事变后,曾有日本官兵前来诱降,遭到严辞拒绝。

  1932年1月初,李、刘两部在通辽以北与伪内蒙自治区顾问松井清指挥的日伪军两次激战,毙敌300余人。同月,配备坦克、装甲车和飞机支援的日军羽山支队大举进攻通辽,李、刘两部激战抵抗两昼夜撤至余粮堡、开鲁。2月下旬,两部与驻扎在开鲁的东北骑兵9旅相配合,痛歼日伪军,俘获、击毙日军数百人,缴获大量战利品。

  在辽北蒙边抗战期间,李、刘两部浴血苦战,付出了巨大牺牲,李海山部队伤亡2000余人,3个统领和4位营长阵亡。

  ★用教育反击日本奴化

  日伪统治时期,为了适应殖民统治的需要,学校普遍推行奴化教育。日本法西斯统治和压迫反而激起了许多蒙古师生抵日、仇日、拯救和振兴本民族、寻求民主和解放的强烈意识。

  1917年夏,内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人郭道甫在京学习期间,呼伦贝尔地区发生匪乱,家乡遭到严重摧残,郭家亦遭劫。不得已,郭道甫与其他在京求学的学生陆续返回家乡。

  面对一片废墟的家乡,郭道甫在内心产生了拯救社会、振兴民族的愿望。他“联合同志敖民泰等30余人研究教育”,利用自家房舍,于1918年在海拉尔办私立学校,自任校长,“以初等国文教科书课旗人子弟”。呼伦贝尔现代民族教育由此开始。

  1924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召开年会,郭道甫代表蒙古地区出席会议,并就蒙古教育问题发表演讲。随后,南下广州会见孙中山先生,同他交谈蒙古民族的解放问题,使郭道甫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与鼓舞。同年,郭道甫作《蒙古问题》《蒙古民族自决运动》等文,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与时任

国民党中央委员的白云梯和福明泰等人筹划组建这一组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郭道甫带领呼伦贝尔学生回到海拉尔。途中,他在给张学良的电报中声明:誓死不做日本人的奴隶,要和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到底。同年12月,郭道甫在去苏联驻满洲里领事馆以后失踪。

  郭道甫是呼伦贝尔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也是内蒙古早期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铭记民族历史耻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赵欣)75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从沈阳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从此开始长达14年的抗日救国。近日,记者来到“五原大捷”的战场,仿佛看到了抗日英雄浴血奋战的身影……

  “九一八”是个令每个中国人感到心痛的日子,留给我们的除不能忘却,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往事不堪回首

  记者走进当年“五原大捷”的战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提起当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不胜感慨。

  “五原虽然是个不大的县城,却是河套地区的一个重镇,自古就是个军事要塞。很多日本人不知道内蒙古,但对‘五原’这个地名众所周知,当年日本皇族水川伊夫中将就是在五原被击毙的。”五原县隆兴昌镇荣义三社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83岁的吴锁锁老人提起“五原大捷”来,还为自己生在五原这个富饶的土地上而感到自豪。

  “我家当时住在五原县城里,就住在傅作义将军住处的房后。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傅作义将军”。吴锁锁老人说,傅将军平易近人,很受百姓欢迎。

  “当时,日本人每天从包头来两三架飞机对五原县城进行轰炸,为了躲避灾难,父母带我从县城搬到这里。日本军进五原后,每天开汽车来我们这里烧杀抢掠,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惊恐中。父亲把我送到驻扎在黄河对岸响沙湾的骑兵六旅当兵。他说:‘日本人来中国杀了我们多少中国人,你一定要为他们报仇,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但回忆起当年参加抗日的情形吴锁锁还记忆犹新。

  说起日本侵略军在五原所犯的罪行,今年75岁的赵培仁老人仍气得咬牙切齿,“最惨的是火烧乌镇,当时我只有七八岁。日本军占领乌镇后开始血腥屠杀,其中一个日本兵残忍杀害170多名群众。当时170多名群众竟跪在地上等死,没有人起来反抗。这名日本兵用刺刀在这些跪着的群众身上一个一个乱捅,呻吟声、哭嚎声汇成一片,惨不忍睹。当捅到镇上一名叫二旦的人时,二旦脱下身上穿的夹袄,照着这名日本兵眼睛上抽打过去,这名日本兵毫无防备,一下子懵了,等他恢复视力时,二旦早已跑到一里之外的芦苇丛中了,成为惟一一名幸存者。”赵培仁老人回忆起当时日本兵杀害老百姓的情形,眼里还闪着泪花。

  “我记得当时在镇上卖油果子的张三藏在自家的水缸里,女儿藏在案板下面。日本军进张三家只看到张三生病的妻子蒙着被子躺在床上,拿刺刀对张三的妻子一阵乱刺,然后在屋里倒上汽油,点着了火。张三的女儿吓得哭着从案板下跑出来,被日本人一枪打死。张三等日本人走后,从水缸里出来扑灭屋里的火,成为乌镇3000多户被烧人家中幸存下来的3户之一。当时的乌镇一片火海,连寺庙都被烧了,有一和尚藏在树洞里,还是被烧死了……”

  ★“五原大捷”开胜利先河

  1940年3月20日深夜,傅将军指挥攻取五原的战斗打响了,两天内五原新城、旧城相继收复。从五原逃出来的日军溃军受到傅作义游击队的截击,其中还有一段振奋人心的故事。

  那是在乌梁素海附近的四柜村,一天,游击队发现几十个鬼子正狼狈逃窜,有骑毛驴的,有步行的,只有一个长着大胡子的矮个子骑着马,还边看地图边说着什么。两个枪法好的战士同时瞄准了这个目标,“叭、叭”两枪,打中了他的胸膛。战士们冲过去,才知道打死的是率军驻守五原城的日本皇族中将水川伊夫。

  “五原大捷”开创了抗战反攻胜利之先河,牵制住了日军主力南下,彻底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

神话和日寇西犯之妄想。

  ★缅怀先烈革命精神

  在这场战役中,679名将士为国英勇捐躯,长眠塞北。战役结束后,五原人民在隆兴昌镇北郊为抗日烈士修建了公墓。

  记者在现场看到,牌楼由三个门组成,装饰材料选用黑色陶土瓦和陶土面砖,显得典雅、古朴、庄重。碑身刻着“五原抗日烈士纪念碑”9个大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纪念碑占地1940平米,寓意五原抗战1940年打响。纪念碑基座高2.4米,分两个平台,第一平台有8步台阶,寓意对日长达8年的浴血奋战和五原抗战是傅作义将军率领的第八战区的典型战役。碑座高3.22米,寓意五原抗战于1940年3月22日取得胜利。

  五原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记者说:“历史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还有先烈顽强不屈的精神。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