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论坛:诚信该不该与奖励挂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09:38 《小康》杂志 | |||||||||
为了加强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诚信建设,有的地方政府采取奖励办法来鼓励公务员的良好诚信表现。这一做法引起了争议。究竟应不应该把诚信和公务员的奖金、晋升挂钩?利益的驱使能否营造出真正的诚信机制?这是否有可能引起其他的社会问题? 单靠奖励晋升难以建立公务员诚信机制
★文/郝春和 我国对于诚信的理解,长期以来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上,局限在公务员个人品质层面上,而把政府机关凌驾于诚信监督与法治约束的框架之外。这是导致诚信建设失效的重要原因。全面建设诚信和谐社会,建设诚信法治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诚信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操守问题,更是政府运行机制和社会体制环境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失信导致社会失信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一些公共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而不是长远立信的心理,朝令夕改,投机取巧;二、过度行政干预破坏了市场内在诚信机制。三、政府机构及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超越法律法规,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以权谋私、徇私枉法、欺上瞒下等失信行为,降低了政府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程度。 为了克服政府诚信机制的严重缺失,一些地方政府希望依靠奖励和晋升等手段以建立公务员诚信机制。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其效果实在有限。首先,公务员诚信如何评估,即奖励晋升必须有严格规范的考核做基础。但是目前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考核内容笼统,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不能全面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目前诚信考核主要针对:政令不通、作风不正、工作不力、形象不佳、纪律不严等现象制定大致的原则,具体如何量化、制度化,仍在探索之中。而现实考核往往更看重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看重“政绩工程”等“硬指标”,轻视其他德、廉或者与诚信相关的“软指标”,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份。 其次,激励方式是否合理。由于普遍存在考核走过场现象,如对不同职级干部的评价中出现主要领导年年评优、一般干部轮流坐庄,严重制约了考核奖励工作激励作用的发挥。实践证明,缺少科学考核与严格监督的正向激励措施并不是有效的诚信建设手段,甚至相反。君不见,那些说假话的官员,已经倒台的巨贪,哪个过去不是连年获奖、快速晋升的官场正面典型? 即使面对新定的考核制度,如何才能保证执行不走样,结果同样令人担忧。不难发现,现有考评体系仍存在外部监督力量缺位、政府部门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现象。总之,单靠奖励晋升是无法承担政府诚信建设的重任的,必须综合治理,长期努力。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副主编)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