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执导《满都海》第一人敖登高娃情系满都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2:28 内蒙古晨报
执导《满都海》第一人敖登高娃情系满都海(图)

敖登高娃 晨报记者 海波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尚虹波 姜向锋)在别人的眼中,她有着无数的光环:中央戏剧学院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乌兰夫重视的民族表演艺术家、内蒙古部分导演、演员及剧作者等艺术工作者的授业老师,她也是第一个将满都海这位伟大的女性搬上舞台的民族女导演。然而在她看来,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用尽毕生力气想要实现自己梦想却一直没有完成的人。

  从40多岁经历了丧子丧夫之痛之后,她就开始为将满都海这位伟大女性搬上舞台而积极努力着,2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伤痛已经一点点积淀到了内心的深处,而曾经帮助她忘却伤痛的工作依然在继续。

  虽然她导演的《满都海》有两次机会与观众见面,然而这只是昙花一现,到如今,满都海已经有了大型蒙语歌舞剧和晋剧的成功演出,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让敖登高娃感到欣慰的是满都海这位民族女英雄终于树立在了舞台上,有那么多为之努力的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劳动,应该感谢他们。作为最早导演满都海的导演,满都海依旧是她缠绵的牵挂和永远的梦想。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依然为她的艺术人生而奋斗着。

  ★一句话的抉择

  “毕业了,你绝对要回到内蒙古来”

  1957年的6月,24岁的敖登高娃即将结束自己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求学,4年的求学过程中,她心中怀着自己的梦想和民族的使命感,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毕业典礼上,一直关注着敖登高娃的乌兰夫主席观看了她的表演,而且与演出的同学们合影留念。这一幕也被记录在了当时的一张珍贵的照片中,照片中年轻高娃脸上还有纯真的笑容,坐在乌兰夫主席身边的她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一直受到主席的重视,或许只是因为自己是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孩子,也或许乌兰夫在这4年中一直像伯伯一样关心着自己,可是最后,乌兰夫主席的一句话彻底的改变了她今后要走的道路。

  “毕业了,你绝对要回到内蒙古来,不要留在北京,你也别想着当演员出名,你要为咱们内蒙古培养人才,把你的所学都教给别人。”就是乌兰夫的这句话,当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成绩优秀的敖登高娃放弃了更多机会,回到内蒙古,成为了教授别人怎样去表演的老师和一位优秀的导演。

  ★为学生无悔

  “把爱给了学生从没后悔过”

  40多年后,当初老师青睐的“性格演员”已经有了青出于蓝的学生,也导演了无数不能忘却的剧目,而她这么多年来,只有在救场时演了一场《北大荒》、半场《千万不要忘记》。

  从回到内蒙古之后,她就开始将梦想播种在她学生的心间。“学生时代就想,即使自己不是最好的演员,也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导演,但是后来回来了,学生成为我事业的延续,看管果园的园丁从来不会羡慕繁华似锦的耀眼,硕果累累的景象才是园丁的成就感,把爱给了学生,在他们身上没有失落感。从年轻的时候起,也从没后悔过。”

  ★情牵满都海

  “满都海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值得歌颂的英雄”

  1981年,作为内蒙古二人台演出队的创始人、领导者的敖登高娃的丈夫因公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不到半年,“文化大革命”中严重致残的父亲也因抢救无效而离开了她。当时,家中的重担落在了敖登高娃的肩上,上有老下有小6口人的全部责任都由她自己承担起来。她努力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也就在那个时候,她接受了年轻创作者的剧本《满都海斯琴》,为了把英雄满都海搬上舞台,与著名作曲家美丽其格及老导演白荣庭成立了剧组,并对剧本加以修改和提高。

  当《满都海斯琴》拍到最后两场时,敖登高娃的儿子和母亲患了病。儿子的血液病已非常严重,但敖登高娃经过了再三的考虑与思想斗争,最后咬着牙作了决定。十多天后,《满都海斯琴》圆满完成,她才急匆匆将儿子送往上海的医院。有人说她大胆,可面对儿子与母亲的生命和自己的艺术生命,她还是做了艰难的抉择。因为她认为艺术是属于更多人的,她不会因为自己的事而延误它。

  “满都海是女性,也只有女人才会了解当时她所面临的抉择是多么艰难,牺牲有多大,抛弃了自己的爱情,忍受着爱人的不解与愤怒,她怀抱着自己6岁的丈夫与敌人作战,这一切只为了蒙古族人民的团结和安宁,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值得歌颂的英雄。”说起满都海,高娃便完全进入了剧本中。

  ★鼓舞与失落

  “你们为民族立了功”

  在汇报表演审查该剧时,他们请来了当时内蒙古党委书记王铎及艺术处领导、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戈瓦院长及内蒙古史学界的专家学者。《满都海斯琴》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王铎书记说:“这是一部好剧目。满都海值得歌颂。你们要面向世界,把它改成电影剧本。”戈瓦院长说:“太好了,这部戏使沉睡了400多年的满都海苏醒了,她是成吉思汗之后第二个统一蒙古部的英雄,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忽必烈伟大,因为她是打江山的。你们将蒙古族的文化发扬广大,你们为民族立了功。”

  然而,由于当时民族问题敏感和学生游行,停止了《满都海斯琴》的创作和演出。但是敖登高娃不忍放弃满都海英雄形象树立在舞台上,她没有死心,此时的满都海已经溶入高娃的生活中。她只能先把民族歌剧《满都海斯琴》放在一边,等待更好的机遇。

  ★心血换新绩

  “只要把满都海搬上舞台,不要钱也值得”

  1985年,呼市晋剧团都君一、徐步伟、张然明(执笔)创作了《满都海》晋剧剧本,他们准备用晋剧的形式去树立伟大的女英雄形象,并请敖登高娃执导。敖登高娃高兴地接受了这一邀请。当时,呼市晋剧团资金不足导演的酬金也很低。“我当时提出,只要把满都海的英雄形象树立在舞台上,拿不到一分钱也值得!”修改剧本和排练7个多月,该剧终于和呼市观众见面。

  1986年呼和浩特市第一届昭君杯大赛上,晋剧《满都海》剧作、演出、导演分别获得二等奖。满都海的扮演者陈改梅、太师的扮演者赵广仁获得优秀表演奖。可就是这样,这些年来,敖登高娃一直参与该剧剧本的修改、讨论工作,还希望着晋剧《满都海》作为电视剧出现在屏幕上。

  ★执著的夙愿

  “关于满都海题材的作品有了很多,让我感到欣慰”

  她深沉地对记者说:“这么多年了,我依然放不下满都海,也放不下美丽其格的优美音乐,我希望我的有生之年能把蒙古族歌剧《满都海》排出来,重新搬到舞台上。20多年后的我已过七旬,但是,为了塑造满都海的英雄形象,为了内蒙古、为了全中国、为了世界认识、喜欢、崇敬英雄满都海,我会像莫里哀一样为艺术献出一切。

  “如今,国内外关于满都海题材的艺术作品有了很多,这都让我感到欣慰”她说。但是,真正意义的民族歌剧《满都海》却一直悬而未决,她不甘心。满都海是蒙古族的女英雄,只有用蒙古族的语言,只有用美丽其格优美的音乐才能表现、塑造出敖登高娃心目中的满都海。明年是美丽其格从艺60周年,敖登高娃希望可以通过更多人的努力让世人听到那天籁之音,也希望自己可以完成这个一生的心愿。

  本报新闻热线:

  0471-3339111 0472-6986666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