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飞机引发大恐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7:18 cctv4《今日关注》

  CCTV.com消息(今日关注):私人飞机意外撞楼,恐怖心理迅速蔓延,私人飞机因何频频失事?全方位反恐之下,“9·11”阴霾难去,美国民众心理为何如此脆弱?敬请收看《今日关注》。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世林: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今日关注》。

  北京时间的12号凌晨,美国当地时间的11号下午,一则从纽约传来的消息又让世界紧张了一把:一架私人小型号飞机撞上了纽约的一座高层建筑。在第一时间里人们都在猜测,这个事件是不是和恐怖袭击有关系。那么,“9·11”以后五年的时候过去了,为什么人们的恐慌心理还如此的强烈?而且为什么小型私人飞机又频频在这些戒备森严的地方失事?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值得关注,就是美国的安全道路到底应该怎么样走?就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两位专家,为我们做进一步的解读,我来介绍一下演播室的两位专家: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先生,一位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帆先生,欢迎两位参与我们的节目。

  在我们正式开始讨论之前,我们还是一起通过我们的背景短片来了解一下这个小型私人飞机撞大楼的相关情况。

  目击者:

  我住在这个楼的32层,这架飞机是从西边飞过来的,我看见它的时候它已经在逐渐坠落,而且右翼发沉,我对当时正在电话里和我聊天的朋友说“为什么这架飞机在纽约的半空表演杂技?”

  显然,这并不是一场飞机杂技表演,这是一起发生在距离纽约世贸中心原址大约5公里的小型飞机撞击大楼事故。

  字幕显示:

  事故时间:2006年10月11日下午

  事故地点:曼哈顿岛东72街附近的一栋名为“贝莱尔”的52层高楼

  事故后果:一架小型飞机突然正面撞向“贝莱尔”大楼30层和31层所在墙体,造成2人死亡,并引发大楼内多个房间大火。

  事发后,警方封锁了大楼周边6个街区,并派遣两架直升机参与紧急情况处理,150多名消防人员则进入低层建筑向着火楼层喷水,不到1小时就扑灭了大火。

  目前已知有至少21名伤员被送往附近

医院治疗,其中多数是消防员,伤势情况还不清楚。数架战斗机随即升至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和西雅图等城市上空盘旋巡逻。不少人都担心纽约在时隔5年后,又经历了一次“9·11”。

  目击者:

  我认为这是恐怖主义,所以我一边尖叫一边跑着,对每个人拿着电话的人说“快叫警察来 快叫警察来”。

  面对民众的恐慌,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经过紧急调查,很快做出了澄清。

  纽约市长 布隆伯格 :

  国土安全部 纽约警察局和所有相关人士都没有发现,有任何证据显示这次事件与恐怖主义有关,至于飞机为什么会撞上72街的大楼,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主持人:

  好,这就是这个撞击事件的相关情况。两位专家你们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金教授。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我是从CNN新闻上面看到这个消息,当时或多或少还是跟恐怖主义有联系。

  主持人:

  也是跟恐怖袭击联系在一块了。

  金灿荣:

  是,一个就是说小型飞机撞击这个事件还是太特殊,毕竟没有多少人驾小飞机嘛。

  主持人:

  以前听说过小型飞机失事,但是真正的撞上大楼,而且特别像“9·11”的那个场面。

  王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国际安全事物研究中心主任):

  对,巧合的是它又在纽约,又是撞到纽约的大楼,所以这件事情很容易,你不这么想都不可能,因为已经发生过“9·11”这个事件。

  主持人:

  不光是两位专家这么想,刚才我们通过背景短片看到,当地的居民和民众他们在看到这个事件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这个,总觉得它跟恐怖袭击是有关系的,可见得人们对恐怖袭击这种心理还是非常脆弱的。都五年的时间过去了,为什么人们现在对恐怖袭击的心理还是这么脆弱。

  金灿荣:

  “9·11”事件以后,《纽约时报》有过一个漫画,那个漫画就是楼上有个人深夜不小心把一只皮鞋扔下去了,把楼下人吵醒了,然后楼下人正在等待第二只鞋子掉下来。这其实是以前侯宝林先生相声中形容过的一个情况。所以大家一直隐隐约约觉得恐怖袭击还会来,其实是一种集体式的思维,所以它出来以后大家都会有这个反应,我觉得非常的正常。

  王帆:

  对。

  金灿荣:

  另外还有一个,美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民族。像基辛格曾经讲过,说跟像我们亚洲社会这种苦大仇深的地方相比,美国老百姓一直比较幸运,很少有很大的灾难。美国人对人性的理解其实比较简单的,对人类可以苦难到什么程度不是很了解,起码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9·11”对他们来讲就属于民族历史上极沉重的记忆。

  主持人:

  对,就像一个阴霾一样,总是挥之不去。

  王帆:

  2003年和2004年我就在纽约长岛大学做访问学者,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很多次恐怖袭击的警告,其中还有一次最高警告,达到橙色的警告。然后他的那些学生,多数美国人现在把担惊受怕已经作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了,我有一个美国学生,我就问他,他就说他现在习惯性的要绕开桥梁和高楼,已经成了一个习惯了。但是总体来讲,我个人认为美国国内反恐还有效的,到现在为止也没出现过到什么大的恐怖袭击,但是人们的心理的恐慌,就是刚才金教授讲的,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方式、何时何地出现。

  主持人:

  这次撞击高楼的事件,飞机是一个小型私人飞机。说到小型私人飞机,我们知道一个消息,就是今年4月份的时候,美国政府曾经提醒民众,说恐怖分子有可能对美国的小型私人飞机进行袭击,有一家网站论坛上还有留言说恐怖分子要摧毁美国所有的私人小型飞机。那么,咱们先反过头来回顾一下,当时为什么私人小型飞机会成为袭击的新的目标。

  金灿荣:

  小型私人飞机可能安全保卫上还是比较脆弱的,跟大型机场那种安保措施相比还是要脆弱的多,所以它比较容易成为一种袭击目标。

  王帆:

  现在私人飞机在美国已经用22万架。

  主持人:

  对。

  王帆:

  纯私人飞机驾驶员达到25万人之多,而且这个群体一般相对来讲是一个比较富裕的群体,人数又这么庞大,所以很容易引起恐怖活动的关注。

  主持人:

  而且私人飞机可能就像家庭轿车一样,它放在那儿,不像在机场里的那些飞机在保安、保护措施那么严格、严禁。

  金灿荣:

  另外,用飞机制造这种恐怖行为……

  王帆:

  很难防范。

  金灿荣:

  新闻效果也比较大。

  王帆:

  对。

  金灿荣:

  有益于下手,效果又比较好。

  王帆:

  现在不完全统计,有三分之一的恐怖活动跟恐怖袭击,就是飞行这种袭击有关。

  主持人:

  对,当然了,最后这都证实恐怖分子还是没有对这些小型飞机进行袭击,但是现在确是小型飞机给人们造成了一次恐慌,最后证实这是跟恐怖袭击没有关系的。但是,说小型飞机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实际上在美国,关于小型飞机惹的祸也不少,我们从以前的报道中经常能够听到什么政要或者是明星驾驶私人小型飞机失事的消息,我们做了一个总结,一起来看一下。

  1999年7月,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的“王子”——小约翰·肯尼迪驾驶小型飞机突然失控,上演了一场机毁人亡的惨剧;

  2002年10月,美国参议员保罗·韦尔斯通及其家人因小飞机失事身亡;

  2003年6月9号,洛杉矶一架起飞数分钟的小飞机撞进一座三层高的公寓楼,造成5人死亡;

  2004年8月3号,美国一架双引擎螺旋桨式小型飞机在加油起飞后不久失事,撞入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市市郊的一幢民房,造成6人死亡;

  2005年12月20号,美国一架载有20人的螺旋桨海上飞机在迈阿密海滩附近坠毁,至少19人丧生;

  2006年6月,世界富豪榜上排名11位的沃尔玛继承人约翰·沃尔顿死于自己驾驶的私人飞机坠毁事故。

  其实,在美国境内飞行的21.5万架飞机中,有20万架是小型私人飞机。而美国遭遇私人飞机失事的政要、富豪和明星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包括歌星约翰·丹佛、“黑珍珠”阿丽雅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私人飞机旅行比民用飞机遇到飞行故障的可能性高了27倍,遭遇严重问题导致飞机坠毁的可能性多了225倍。而有专家同时指出,在美国,专营民用航空飞机业务的70个最大飞机场,获得的联邦政府财政支持少于3233个只经营私人飞机飞行业务的小型机场。很多人表示不解:为什么政府每年要花费数千万美元,来鼓励开展私人飞机旅行——这项具有高危险性的商业?

  主持人:

  看完这个背景短片,使我想起来我的一次经历,就是在1996的年时候,我们到西雅图参观完一个公司总部以后我们出来,往空中一看,一个是西雅图机场上空的大飞机排着队在往下落,另外,我们突然发现很多小飞机,就像一群鸟,真是这种感觉,正好是礼拜天,天上的私人飞机非常多,当时我们就特别惊讶,说美国的私人飞机真是不少。那么你们跟美国也接触比较多,据你们了解,现在美国的私人飞机到底普及到什么程度?

  金灿荣:

  坦率讲,我接触的美国朋友都是学者,还有少部分是官员,真正的大商人我还真没有这种朋友,所以拥有私人飞机的朋友我没有见到过。其实我对美国小飞机的感觉跟你是一样的。1992年,我参加过美国新闻署国际访问者计划,当时还存在,然后在一个月里面飞了11个城市,所以那个时候老在天上飞。在飞行过程当中,我们坐的是民航飞机,都是比较大的,飞得比较高,确实是下面有好多小飞机,这是印象很深的一件事。

  主持人:

  就是坐着飞机都能够看到周围的一些小飞机。

  金灿荣:

  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后来1993年、199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呆着的时候,当然我那个时候自己也开车。我就在纽约里面住,那个时候经常可以在上班时间看到飞机从别的地方,就是直升飞机飞到一些比较著名的大厦的顶上,那就是大公司的老板,有人都知道这是哪个公司的老板等等。

  主持人:

  这是不是也跟飞行爱好有关系,因为我们看到很多失事的政要或者明星都是自己驾驶飞机。

  王帆:

  据我了解,小型飞机的驾驶技术并不复杂,跟汽车驾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驾驶经验很重要,就是说尤其是飞机下降的时候,这个是难度很大的,刚才失事的这个人实际上是四月份刚刚拿到驾驶执照。

  主持人:

  飞行时间还不到70个小时,可能正在跟教练学习,就这个利德尔。

  王帆:

  对。

  主持人:

  那么,在美国拿飞行驾照是比较简单吗?

  王帆:

  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他可能有一系列严格的审查,但是相对来讲也不是很复杂的事。

  金灿荣:

  但是从我个人在纽约拿汽车驾照来讲,肯定比在国内简单。另外,刚才那个片子里面谈到一个问题,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在财政上给小私人飞机的机场很多补贴,这可能反映美国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对富豪、特殊利益集团的是有偏好的。

  主持人:

  一般老百姓也买不起这种小型私人飞机。

  金灿荣:

  买不起,毕竟还是少数。刚才王帆讲的数字,大概就是20来万,美国3亿人,20来万,还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

  主持人:

  一到礼拜六、礼拜天的时候,节假日的时候,这种小型私人飞机飞行得就比较多,对吧。

  金灿荣:

  对。

  主持人:

  那么是不是他想飞就飞,就是在空中管制的政策方面是不是不太的严格呢?

  王帆:

  他肯定是有空中管制,有严格规定的。

  主持人:

  有严格程序的。

  金灿荣:

  对。

  王帆:

  但是它要跨区飞行好像没有太严格的管制,只要说一下就行。实际上美国对小型飞机是有规定的,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9·11”纪念日、圣诞节、新年,他是对飞行的高度和飞行的范围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是暂时的规定,不可能常年有效,所以这个也是造成百密一疏这样的一个情况出现。

  主持人:

  按说美国空中有这么多的小型飞机在飞,那么作为空中管制机构来讲应该是控制比较严格的。因为我们注意美国的前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主席霍尔曾经说过,他说自从“9·11”事件以后,纽约市政府不断地宣称,纽约一直保持着很多的空中安全警戒,但是为什么在这样的严防死守之下,小型飞机会在纽约的高楼群中失事,出现问题。它怎么飞到这个高楼群中的,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讲,他是真防不住呢,还是说没有防。

  金灿荣:

  防肯定是防的,但是美国这个国家是比较难管理,一是小型飞机规模太大,20万架。

  主持人:

  它基数比较大。

  金灿荣:

  基数太大,另外美国人的性格也是牛仔性格,富有冒险精神,他有很强的规则感,但是同时也有很强的冒险精神,所以犯错误也是经常犯的。事实上前几天巴西民航客机失事,就是因为撞到了一架小飞机。

  主持人:

  也是美国的一家私人飞机,但是那架大一点,好像是喷气式的飞机。

  金灿荣:

  两个驾驶员也是美国人。

  主持人:

  对。

  金灿荣:

  他就是有那种比较随意等那些方面。从军事飞行方面讲美国人出故障率是比较高的,中美之间不好比,因为我们的飞行过去是比他们少,现在我不知道,那么就日美来讲,他们飞行次数是差不多的,日本是不是要低得多。他可能跟东方人的纪律严谨有关系。美国人量又大、又随意,另外就是刚才讲得一个老问题,有特殊利益集团,就是那种特权等等东西在里面,所以对他们的管制比较困难,不是不管。

  主持人:

  对呀,这样的一个小型飞机已经飞入了美国这种高楼林立的高楼群中,难道就没有警察或者说空中管制的机构或者雷达能够测到吗?

  金灿荣:

  其实这也是个谜,布隆伯格其实还是把这个问题摆在那,他目前可以排出恐怖袭击,但是他为什么会到这里来,转到72街。

  主持人:

  对,而且转到这儿以后没有人去对它……

  王帆:

  其实今年2月份还是4月份还有一件事情,小布什到一个地方去演讲,一架私人飞机就差点从他脑袋过去,这个也是缺乏管制的一个问题,这样的事件在美国恐怕还是一个问题,管理上确实存在问题。

  主持人:

  所以说小型号私人飞机撞上大楼,虽然这个事件最终被证实,没有证据来显示是恐怖袭击的,但是引发的对美国空中安全的思考也是很多的。

  好,观众朋友,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关于纽约的一架小型私人飞机撞上高楼以后引出的一些问题,稍候欢迎继续收看《今日关注》。

  小飞机意外撞楼引发恐慌,“9·11”五年,投巨资反恐美国为何却难逃恐怖阴霾,全方位反恐,美国政府得失何在?《今日关注》继续讨论。

  再过一个月,美国就要举行国会中期选举,参议院的三分之一和整个众议院的席位都将要重新洗牌。进入9月,民主党厉兵秣马,民望徘徊在31%的布什看似将连累共和党失去国会的控制权。然而,这一个月以来布什却戏剧性地把民望提高到44%,让共和党人又看到了守住两院的希望。白宫的谋臣们究竟给布什支了什么招呢?

  从8月31号开始,布什以纪念“9·11”事件5周年为切入点发动了宣传攻势。在全国各地就反恐问题发表系列演讲,力图突出本党在安全问题上的优势,同时不断敦促国会按他的意图通过相关反恐立法。

  9月25号,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表示美国将修改监听法案,将布什反恐政策中的国内监听项目进行明文规定、制定成法律,这样将有利于保护美国公民的自由。

  第二天,一份汇集了美16个情报机构意见的权威性反恐报告由布什下令解密,宣称要让公众自己来判断是非。

  10月7号,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60分钟》说,他们取得了一份3月间确定的名单,名单上共有4万4000个禁飞人的名字。其中有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黎巴嫩国会议长纳比、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以及“9·11”事件中19个劫机犯当中14个已经死亡的劫机犯的名字。

  这一切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布什政府正努力地提醒美国人遭受恐怖袭击的危险仍然存在,正在打一场反恐战的美国需要一个强硬的政府。

  主持人:

  应该说这个事件确实给美国民众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可见人们在恐怖心理上还是非常脆弱的。实际上也不仅是如此,美国政府的反恐心理或者恐怖心理也是一直没有放松过。

  我们知道在今年的9月22号,美国国会由民主和共和两党共同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公布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这样说,从2001年9月11号那一天开始,五年来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美国的反恐战争已经耗掉了4370亿美元,这个数字应该说是很庞大的,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大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了。投入这么大,但是到现在从结果上来看,美国还是深陷其中,那么金教授您来分析一下,这是不是从布什政府来讲,也是当初他们没有想到的一个结果。

  金灿荣:

  我记得反恐活动开始不久他曾经有一个回答记者问,当时他预测反恐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所以对反恐的艰巨性他并不是完全没有准备。但是等到这么大的成本算出来以后,我相信他还是有点不舒服的。而且实际上这个4千多亿美元还是直接投入,还有些间接的损失,包括国内的安全成本等等,所以迄今为止美国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非常大的。我觉得他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应该觉得现在有一点高过他的预算了吧。

  主持人:

  从短期的目标来判断,您觉得他从心理上判断是不是也觉得没有完全达到自己反恐的目标?

  王帆:

  实际上,美国的反恐是分为国际反恐和国内反恐这两各部分。我个人觉得他在国内反恐目前为止还可以,国际反恐确实出现了问题,这两者又联系在一起,大环境有问题,国内紧张感就无法消除。问题出在国际反恐这一块,反恐没有错,还是方法的问题,这个方式方法可能有点问题。

  主持人:

  除了这两个问题是提给两位专家的之外,实际上现在很多专家也都在研究这五年来美国反恐到底效果怎么样。我们注意到,在美国国内也有一些人认为布什政府反恐方面有三大致命伤,第一个就是无限地将反恐扩大化。第二个是反恐的方式单边强硬有余,就自己这一块强硬有余,多边柔性不足,就是国际和作这块不是很足,另外武力对抗、军事打击的手段还滋生了很当新的恐怖主义。第三就是反恐大旗下拥有太多其他的目的,使反恐一再地变质,所以有人说这三点是美国政府反恐的致命伤。你们怎么看?

  金灿荣:

  首先,你列举的这三点我都是同意的,概括都是很好的。我在这里补充介绍一个情况,就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著名中国学家李侃如有一个分析,他认为布什当局还有一个技术性的错误。就是从“9·11”到现在重点是什么呢?加大投入、加大情报收集能力。但是他认为实际上美国情报收集能力是非常强的,美国的弱点在于情报处理能力不够强,事实上就是“9·11”事件一年以后,调查证明美国各个情报口子拿到的信息,如果做很好的处理的话,足以防范“9·11”事件的发生。所以美国的问题并不是在增加人员,在扩大信息的收集,重点不在这儿,当然这还是重要的,但重点应该是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方面下工夫。这是李侃如教授的一个分析,我也是同意这个看法的。

  主持人:

  您的意思是除了这三大致命伤以外,还有第四大致命伤。

  金灿荣:

  对。

  主持人:

  就是说只注意搜集情报,但是对于情报所反映出来综合、判断这方面有所欠缺。

  金灿荣:

  对。

  主持人:

  王帆。

  王帆:

  我还是补充刚才说的第三点,就是说有太多其他目的,这个大家谈得也比较多了。就是说实际他是借反恐的名义实现控制世界的目标,如果这样的一个判断成立的话,那么可能美国的国际反恐还不会轻易地结束,因为他目前还没有实现对全球目标的有效控制,我想加一点,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一点了,就是他这个反恐战略,对于我们来讲他是硬伤,也许他认为他不是错误。

  主持人:

  还有一点,布什政府上台之后就马上遇到了“9·11”事件。之后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反恐了。现在反恐已经过去了五年多了,而且他自己第二个任期都差不多过半了,下个月中期选举,就要到了,但是在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为他赢得支持率的同时,给他带来烦恼最多的还是反恐,为什么反恐到现在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布什政府的反恐是不是确实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金灿荣:

  肯定存在很多问题,事实上这几天民主党方面一直在翻,从头开始清理他的老帐。

  王帆:

  是战争还是斗争。

  主持人:

  斗争的词都出来了。

  王帆:

  是战争还是斗争,这不应该叫反恐战争,而应该叫反恐斗争,区别这个性质。

  金灿荣:

  反恐事件发生以后,他马上定义为战争,是吧。

  王帆:

  对。

  金灿荣:

  这个是不是准确地反应事实啊,现在事后看是一个可以商榷的事情,当然他可以再跟你商榷,他其实就是在硬狡,他说他还是有道理的,但是从一个客观学者的角度来讲,他把这个事件定义为战争,然后他借战争总统这个位置把这个事情做大,这个里面应该讲,我们老话讲搀杂着私心杂念在里面,所以一开始他就有一点走偏了。

  王帆:

  所以希拉里讲,他是借以反恐在吓唬民众。

  金灿荣:

  然后此后在具体的操作措施过程当中,又犯了你刚才点到的一系列错误。

  主持人:

  致命伤。

  金灿荣:

  另外,可能客观上存在的反恐本身就是有难度的事情,这个事情是一个非常难处理的一个问题,它需要国际社会高度的合作。现在网上特别点到了他借反恐谋霸这个事是不能做的,你得真心地邀请所有的朋友来给你一起帮忙,中国、俄国,然后他一天到晚防着中国,怎么能赢得真诚的朋友呢。反恐事件本身的难度坦率地讲,无论谁在那个位置上,都是不好做的一个事情。

  王帆:

  一个国家是解决不了的。

  主持人:

  从他的支持率变化来看,也是很有意思。有一段时间可能是因为反恐引发的一些问题使他的支持率有所下降——31%,但是刚才前面我们背景片中也讲到了,随着中期选举的到来,他又打了一个反恐牌,支持率又有所上升。

  金灿荣:

  对,现在44%左右。

  主持人:

  到底反恐的策略对于他的中期选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金灿荣:

  民众对安全的关注是永恒的,这是一个,所以打反恐牌总是对一部分人有效,这是肯定的。另一个方面民众也是根据情况在不断地变动,所以民意这个东西是非常难掌握的。民意如流水啊,你又得尊重他,对他有个清醒的判断。我看今天上午CNN的报道,朝核事件出来以后,很奇怪,对共和党,对布什的支持又有点下降。

  主持人:

  就是你们原来都觉得应该有所上升?

  金灿荣:

  原来应该有所上升。

  王帆:

  有些人认为朝鲜政策是错误的,失败了。

  金灿荣:

  有点下降,所以民意很难掌握,大致是这样,在2005年10月美军在伊拉克的死亡在2000人之前,总体来讲还是支持的多余反对的。

  王帆:

  现在超过“9·11”死亡人数了。

  金灿荣:

  2000那是个转折点,就开始持续往下降,但是他打反恐牌永远对一部分人是有效的,因为对安全的关注是人的本能,马斯洛的心理学学说最底层的还是要保命的,生死问题,你有了命才有其他的一切,命都没了,你其他就没有了。

  王帆:

  政党竞争,反恐牌一定要打,因为他尝到了甜头,2002的中期选举,2004的总统获胜都是拿这个获胜,现在就是怎么打这个反恐牌,他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这个是他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主持人:

  在打反恐牌的时候,接下来在下一阶段,尤其是中期选举的时候,怎么样去抓住民众的心理应该是他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金灿荣:

  对。美国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他力图按照他的愿望来塑造一种舆论,但是首先他有反对党,首先有民族党在不断的挑错,另外外面的那些演员也不一定配合他,这三方博弈到底哪一方取胜,还是个未知数。

  主持人:

  不管怎么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来美国的政治生活中看来反恐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好,非常感谢两位今天到演播室来结合私人小飞机撞大楼的事件为我们做分析,谢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