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最美丽的烟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6:21 中国青年杂志

  那是他们一家人幸福的一夜,也是整个病区幸福的一夜。窗外绽放的,不仅仅是烟花,也不仅仅是新年的喜庆,而是 一种足以撕破黑暗的光明,一种催人新生的美丽。

  文-徐连祥 图-孙初

  那年她18岁,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一所大学就读。放了寒假,她迫不及待地准备回家,
但大雪封路,又是千山万水, 等赶回家,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八了。

  家里冷冷清清的。母亲不在家,因为重病已经住进医院,三个月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病情仍不见好转。弟弟一直 瞒着,直到她放假前才告知。她心急如焚地放下了行李,马上赶去医院。

  推开病室,消瘦的母亲正在昏睡,15岁的弟弟一筹莫展地流着眼泪。停留了片刻之后,她叮嘱弟弟好生照看母亲, 就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去——她身上只有50元钱了,想再找份短工,挣点儿钱买份新年礼物,送给妈妈……

  街上张灯结彩,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热闹的年味儿,唯独她行色匆匆,神色抑郁。饭店、小卖店、

电子游戏室,她一个 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你们这里需要人手吗?我什么都能做的……”她努力挤出笑容,可是屡屡遭到拒绝,都说大过年的, 不招人了,明年再来!

  她的锲而不舍,好歹赢得了回报。一家饺子店收留了她,洗菜。这时她才感到双腿如铅、口干舌燥。连喝了几大杯热 水后,她挽起衣袖开始清洗起那堆成小山似的冬白菜。数九寒天,水像刀子一样割人,不一会儿她的两手就冻得通红,手指僵 硬得不听使唤。

  她硬是干到了晚上11点。原本红润的双手,变得多皱又苍白,浸在热水里很久才渐渐恢复知觉。

  第二天她又忙乎了一天,直起腰来时,她又累又饿,差点儿晕倒。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老板感叹小姑娘也不容易,给了她两天工钱80元。

  一共130元,她思忖着买点儿什么。吃的?母亲现在什么都吃不下。穿的?她天天都要穿病号服。路过一家烟花专 售店时,她忽然想起去年和母亲一起看联欢晚会时,午夜燃起的烟火让母亲好一番感叹:五颜六色,光灿灿的,真漂亮啊!

  那么就买烟花吧,而且老板恰好在“优惠特价”。

  130元,平日节省的她一分钱也没有留,全部买了烟花,小的、大的、长的、短的、圆的、方的,一共一大箱。她 就抱着这箱沉甸甸的烟花,步行一个小时,走回

医院。路上很冷,可是她的心很暖,仿佛感觉生活多了点儿希望。

  那年的大年夜,一家三口在医院吃完了简单的年夜饭,天已经黑透,弟弟独自下楼了。母亲心情不好,含着泪说:“ 我这病怕是好不了了,你爸又走得早,你们怎么办啊?”她笑着说:“我们打个赌,如果今天楼下后院里有人放烟花,就是个 好征兆,您肯定会好的!”

  母亲说:“这里都是病人,谁有心情放烟花?”

  她把母亲搀扶到二楼病房的窗户前,说:“生活总有奇迹啊。”

  烟花已经在燃放了。直入云霄的、一树银花的、星星点点的,各式各样,在黑暗的背景下格外璀璨。放烟火的弟弟也 欢呼跳跃着,恢复了孩子的天性,不时在火光的映照中抬起脸来,冲着她们的窗户幸福地笑。母亲看着烟花,表情复杂,终于 也慢慢笑了,感慨地说:“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

  渐渐的,整个病房楼平日紧闭的窗户,一扇扇全都打开了,都是和母亲一样的重症病人,由家人搀扶着,入神地欣赏 着这黑夜里烟花的舞蹈。他们苍白的面容重新微笑,忧郁的眼神重新欢快,就怕错过了每一朵烟花燃放的精彩瞬间,有人在鼓 掌,有人在歌唱。

  那是他们一家人幸福的一夜,也是整个病区幸福的一夜。窗外绽放的,不仅仅是烟花,也不仅仅是新年的喜庆,而是 一种足以撕破黑暗的光明,一种催人新生的美丽。

  她抱着母亲的胳膊,说:“明年您还要陪我们看烟花!”

  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

  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积极参加锻炼,乐观开朗了许多。半年后,母亲竟然慢慢康复了!医生感慨地说,医学上是 不存在奇迹的,创造奇迹的,往往是病人本身的激情和潜能!

  又是新年了。又会燃放烟花了。母亲对女儿说:“那时家里正缺钱,你买了那么多烟花,我还怨你奢侈呢。不过—— 那确实是我一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烟花……”

  责任编辑:陈敏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说:“保持好的心态比拥有好的环境更重要。”因为心态才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是你去驾驭 命运,要么是命运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谁建筑了金字塔?

  文-熊春茂 图-孙初

  平和的心是金,只有内心平和,才能创造世间无与伦比的美。

  早在1560年,瑞士钟表匠塔·布克游历埃及的金字塔时,就曾经预言:“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 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当时人们对此嗤之以鼻。直到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 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30万奴隶所建造。

  为什么一位钟表匠能有如此先见之明,在400多年前就能断定,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

  这与布克的亲身体验有关。

  布克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这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 钟表。但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和他的同行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 表。

  入狱前的情形可不是这样。那时,他们在自己的作坊里,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起初,布克把它归结为 制造的环境,后来他们越狱逃往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

  关于金字塔的建设者是自由人的结论,正是基于他对钟表制作的这种认识。他曾经写过这样的话:“一个钟表匠在不 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 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金字塔这么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 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真难想像,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人,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爿刀片都插不进去。”

  塔·布克由此认为,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 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古今中外细想想,把握人生的金字塔建筑,又何尝不需要一种好的心态?

  著名诗人苏轼可谓旷世奇才,却不得重用,但他不因宦海经历而自暴自弃,不因生活颠簸就怨天尤人,“回首向来萧 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人间有味是清欢,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就这样以一份平和的心来面对世间的得失进退,以一 份激情来化解人生的悲欢离合,得意时可以筑一道苏堤,创一代画风;失意时可以拢田种地,写下千古佳句,成就一生快乐。

  印度的传奇人物艾迪,年轻时贫困潦倒,遭人欺负,每当此时他就跑回家,绕自己的房子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 房子这么小,地这么少,哪还有时间和他们生气呀!”后来艾迪富有了,总有人图谋侵占他的财产。每当此时,他还是会绕房 子跑三圈,边跑边想,“年轻时如果不是他们激发了我的斗志,我怎么会有今天,现在我的房子这么大,地这么多,哪犯得着 跟他们生气呀,应该感谢他们才对啊!”这样想着,他心平气和。

  心态平和的人不争,懂得谦让,懂得息事宁人,懂得平淡中的珍贵。心态平和的人不气,懂得在贫穷时努力,在富有 时感恩。

  所以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说:“保持好的心态比拥有好的环境更重要。”因为心态才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是你去 驾驭命运,要么是命运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人的一生在历史时光的隧道中仅是短暂一瞬,社会永远是“稳定”与“不稳定”的两元结构,在迅速发展的今天,职 业不再稳定,婚姻不再牢固,友谊难得永远,诸如此类,犹如旋涡,或许让你不得安定,华发早生。在这种变动的两元结构中 ,我们更要努力缔造自己平稳平和的好心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不浮躁, 不轻狂,不悲观,不骄傲,不自弃,在孤独时思考,在喧嚣中沉静,逐渐领悟平和之美,让灵魂欢畅,建筑自己人生那座精妙 的金字塔……

  责任编辑:陈敏

  令人值得回味的是,为什么人总是两手紧攥着来到这个人间,为什么又总是双手撒开离开这个世界?

  攥拳与撒手

  文-吕游 图-孙初

  一位做医生的朋友曾这样告诉过我,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两手握拳,人死后又都是两手摊开。

  刚开始我对此还不大相信,后来到过医院妇产科的婴儿室,见到过一些刚刚出生的婴儿,还真是这样。去年,妻子在 医院生产,我一直守候在门口。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小生命呱呱落地。当这个小生命被抱出产室时,我急忙走上前去观 看,除看看可爱的小脸蛋外,还专门看了看婴儿的小手。这两只小手粉粉的、嫩嫩的,果然是握得紧紧的,攥成两只小小的拳 头,是那么地可爱有趣。然而直到现在我也始终弄不明白的是,婴儿的两只小手为什么会是那样紧紧攥着的呢?

  后来,两只小手渐渐变成两只大手,渐渐学会为自己抓什么了。开始时是抓糖果,抓玩具,抓食物,抓他想要抓的东 西,到后来,越抓越多,越抓越大,金钱、财物、地位等等,什么都想抓,什么都要抓,什么都敢抓,什么都不放过地抓,不 停地抓,拼命地抓,抓着的东西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可是,当他最终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却什么也抓不住,什么也 带不走了,哪怕是一根很小很小的草,也只好摊开自己的双手,无奈地离开了这个人世——我曾参加过一些亲友、同事的丧事 ,见到过不少死者,他们全都是如此,双手无一例外地都是平平地摊开着的,难怪人们常说“撒手而去”。

  这真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当他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人世间时,偏让他紧紧攥着手;当他双手满满离开这个人世间时,偏 让他撒开手。这一“攥”一“撒”,真是太绝妙太充满戏剧性了,多少人生的哲理,都融入到这一“攥”一“撒”之中了;多 少生命的感叹,都没有这一“攥”一“撒”注释得更透彻、更深刻、更明了。无论穷汉富翁,无论高官百姓,无论名流凡人, 谁都要面对这一“攥”一“撒”,谁都逃脱不了这一“攥”一“撒”。令人值得回味的是,为什么总是让人紧攥着空空的两手 来到这个人间,又为什么总是让人撒开满满的双手离开这个世界?这到底是谁的旨意,是天意是自然还是别的什么?“攥”“ 撒”两字看似十分简单,但其中的内涵却足够让你去悟上整整一辈子的。

  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一生叱咤风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征服了世界广大的领域,拥有无数的财富、土地、人民,是历 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据说他还曾为没有可供他征服的地方而伤心落泪。然而这位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君王,才30多岁就因 病死亡了。临死前,他曾要求他的部属在他的棺材上挖两个洞,等他死后,让他的双手伸出来放在外边,要借此昭告世人,他 虽然拥有如此多的财富与如此高的地位,可死后却一样也带不走。

  想想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巨大,而我们的两只小手又是这么的渺小,就是让你一辈子一刻也不停地把整个地球、把 全世界的东西都一点一点地往自己兜里装,又能装下去多少呢?离去时又能带走什么呢?与其装不下多少,与其什么也带不走 ,还不如多奉献一点,少索取一点;多捐出一点,少占有一点;多给予一点,少贪心一点;多为他人一点,少为自己一点…… 到头来,虽然你也是“摊开两手”撒手而去,但你的双手却为后人书写下了一段段让人还能记住的故事。表面上你两手空空, 其实你却“抓”到了更为重要的东西。

  人这一生,谁也带不走的是财富,谁都能留下来的是名声;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金钱却能把人带进坟墓……这些 浅显的道理其实我们谁都懂,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似乎谁都不懂了。

  责任编辑:韩春丽

  他的一生过得如此紧密而圆满。人们问他为什么会成就斐然,他的回答十分简单:“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老了,永远珍 惜宝贵的时间。”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老了

  文-瘦尽灯花 图-孙初

  四代同堂,人声喧闹,儿女、孙儿女、重孙儿女,聚在一起共贺姥姥80大寿。祝不完的长命百岁,万寿无疆。欢乐 则无人不醉,唯有一人最清醒,就是高居正中,鬓发如银的老人。设身处地替她想,一屋子男男女女,都有一个大好前程可奔 ,唯有她自己身心俱衰,犹如风吹烛焰,摇摇晃晃,心里哪能没有一丝悲凉。

  而且,我知道她还有一桩大遗憾。

  十年前,姥姥就跟我们一起住。那时她已经70岁,虽然鬓发花白,却体健神朗。她特别羡慕那些拿着书本的人,因 为自己不认字,对识字的人有一种本能的羡慕与景仰。

  我半开玩笑地说:“姥姥,我教你认字吧。一天认一个,十年也能读书了,管保比他们读得好!”她笑:“别跟姥姥 闹了,十年!姥姥今年都70了。今晚脱鞋上了炕,明儿就不知能不能穿得上。还认什么字!”

  我不听,随手拿过一张报纸教她念:“今天,本地,大风,降温。”她推辞不过,也跟着断断续续念,还说:“天字 我认得……”

  此后一连几天,我一回家就教她。可惜人老了,脑力不够,三天才学了一个“今天”,她说太难了,不学了。我也没 有再坚持。

  没想到十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80岁的姥姥依旧神智清醒,眼目明亮,却也依旧只认得一个“今天”。每天一下班 就看见她手里拿着一张报纸,在那里默默地浏览。一碰到“今天”她就情不自禁地念,喜不自胜,大有“我会认字”的自豪感 。这两个字还起方向盘的作用,一见到这两个字头朝下,姥姥就知道报纸拿颠倒了,赶紧翻过来。

  我后悔,姥姥更后悔:“唉!我70岁那会儿年轻的时候,真该跟你学认字,到现在就能读报纸了。”

  我吃了一惊。姥姥在说“年轻”——“年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一直以为70岁已经衰老,原来相对于80岁的老人,仍旧是无可挽回的年轻——就像我已经35岁,自觉走过沧海 桑田,但是对于姥姥而言,对于将来的我而言,35岁又是多么苍翠而茂盛的年轻。

  我成天都在哀叹时光一去不复返,遗憾镜中容颜不再娇美,让岁月一寸寸地过去,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年轻正在进行中 。“现在”的每一天都比将来年轻,如同一串葡萄,每次吃的都是最小的一粒,希望永远在后面。只要自己愿意,任何时候都 年轻,只要肯把眼光往后看,任何时候都能让生命来一场迸发的狂欢。

  对于一个80岁的老人而言,70岁的轻易放手都会让她惊痛,那么,正当盛年的无聊哀叹,当暮年将至,将有多么 排山倒海的悔恨?

  为什么不趁着现有的生命,多做一些事情?

  印度近代大学者毛鲁纳·阿里·唐维就是一个范例。他的一生无比丰富多彩:开办了伊斯兰学校,培养了许多代穆斯 林人才;夜以继日地编教材和写书,从启蒙课本到伊斯兰百科全书大辞典,他的书翻印了数千万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他还 每天回复四面八方的来信,从不让远方的年轻人盼望落空。

  他的一生过得如此紧密而圆满。人们问他为什么会成就斐然,他的回答十分简单:“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老了,永远珍 惜宝贵的时间。”

  责任编辑:陈敏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