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专题 > 正文

重视对台湾的报道 改成日报后发行量增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14:06 新浪嘉宾访谈

  与网友交流

  网友:《环球时报》有些内容感觉很神秘,是有一些特殊的消息来源吗?

  吴杰:我们提供给读者的好多报道应该说还是比较独家,是第一手的材料。因为我们一直也是追求报纸的可读性,这些报道因为很少见,在别的媒体上,或者是以前读者没有听
说过这样的事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材料,可能他们觉得比较新鲜。应该说我们还是有我们自己的一些特殊渠道,我们通过我们平时日常的工作联系,通过驻在国记者的努力,在当地和国内都和国际组织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我们也有比较特殊的信息渠道,我们能够得到一些比较新鲜的事实,所以我们的报道时不时能够给读者提供比较新鲜的东西。比如前一段时段在安倍访华,包括朝核试验,前后这种大的事件的前后,有些信息不是大家在公开渠道、公开场合就能得到或者是听到的东西,像上次朝鲜宣布要进行核试验之后,日本的举动反应非常过激,这个时候我们内部渠道也得到一些信息,针对日本的过激反应提供了我们自己的一篇报道,这个实际上是我们把新闻事实和内部信息结合在一起,提供更有价值的报道,使读者通过看我们的报道得到不同侧面的信息。

  主持人:很多人对《环球时报》也非常信赖,很多国际上的热点,大家都希望能够在《环球时报》这边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消息。

  网友:希望你证实一下拉登有没有被抓?

  吴杰:拉登是一个引人关注的人物,拉登被抓还是没被抓,世界报纸都进行了讨论多次,每一次拉登被抓还是不被抓,都引起世界媒体的轰动和关注,我们作为搞新闻的媒体人也很关注这个事情。现在看到底拉登是抓还是没有被抓住,像一直关注他的美国总统布什也很难马上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拉登隐藏的地区非常神秘,也非常不低于现代化武器和工具进入的地区,他的行踪是非常难以确定的。我能说的就是拉登在今年6月份露面以后,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以后一直没有再露面,他的副手在今年6月拉登露面以后,在这一段时间里已经露面7次,所以有的人说很可能拉登身体不好,但是不是被抓很难说。

  主持人:对于这种消息传出来,比如拉登被抓或者是死亡了,我们怎么判断是真实的呢?

  吴杰:首先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个事是不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有些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判断不准,比如拉登被抓,因为他不是在我们视线所及的地方,那个时候可能除了我们自己依据事实判断以外,我们有时也不能够草率地做一些报道,因为这确实是比较棘手的。这个时候我们的报道可能更多是关注一些外界对这个反应,我们通过报道第三方或者是其它媒体的报道,来给读者提供一些侧面的信息,是通过这种方式。

  网友:美国会进攻伊朗吗?想听听您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吴杰:伊朗最近又成为世界上的热点,前几天美国在伊朗附近海面组织了多国搞了一次演习。当时大家都看到这是针对伊朗的。三天以后伊朗就在同一片海域又组织了自己的军事演习,它发射了据说有中程导弹、近程导弹,还出动了很多军队。美国和伊朗现在显得火药味好像又浓了起来。至于美国会不会打伊朗?我现在这么看,在美国打伊朗的声音一直存在,而且这种声音在有的时候甚至会很强。但是现在实际上美国现在深陷伊拉克不能自拔,而且现在是焦头烂额的状况,美国没有精力再同时打第二场战争,现在打伊朗没有这个精力。

  重视对台湾的报道

  主持人:《环球时报》专门有一个版面叫台湾传真,台湾一直也是《环球时报》关注的热点,也是重要的报道内容。对于台湾的这个事情,我们怎么样得到第一手的素材呢?

  吴杰:台湾实际上是我们这么多年一直重点报道的一个话题,台湾问题是一个重点的话题,也逐渐地形成了《环球时报》报道台湾的特色和风格。我们也是非常重视台湾的报道,这些年也一直在发展我们自己关于台湾报道的作者队伍,我们有自己的记者临时派到台湾去的驻点记者,或者是专项报道的记者。另外,我们在台湾也有我们自己在台湾发展的当地的一些记者,他们对台湾的情况,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包括经济状况、政治状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渠道,比如像研究部门,包括政府的一些信息。所以,对台湾掌握的材料还是比较丰富的,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对台湾的报道一直是坚持,而且是给予了比较多的精力和分量。

  读者几百万 社会影响大

  主持人:《环球时报》对于国际大事件的报道,在社会上影响大吗?您收到的反馈是什么样子?

  吴杰:《环球时报》每个版面上都有一个编辑的电话,这个和读者是一种联系的渠道。我昨天还问了问有几个编辑,他们说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接到读者对报道反馈的电话,他们有时也跟读者进行交流。很多读者经常打电话来反映或者说表述他们对《环球时报》报道的一些感受或者是建议。

  另外,我们也在市场上确实感觉到了《环球时报》的一些影响,因为《环球时报》现在在社会上发行数量还是很大的。另外,我们每期还要在航空发行8万份,发行量覆盖的面很广。我们也曾经搞过调查,凡是有报摊的地方就有《环球时报》,我们社会的影响面还是比较宽的。另外,按一般规律我们的报纸,每一份报纸有3到5个人阅读传阅率,有几百万的读者,社会读者的面还是比较宽的。另外,我们也通过我们报道,经常得到有关机构的一些肯定和表扬,像今年我们就先后得到了有关机构的多次表扬,对我们的有关报道给予了非常中肯的评价。

  改成日报后效果明显

  主持人:我们知道《环球时报》在2006年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改成了日报,当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改变呢?

  吴杰:当时改日报实际上也是我们经过多次讨论,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改的。原来《环球时报》去年是周三刊,今年改成日报,工作日的日报是周五刊,实际上要发生很多变化,发行的模式就变了,原来周三刊近乎于一个周报,现在改成了日报,相应的发行渠道、发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当时主要是出于三方面考虑:

  一个是确实是读者的需要。我们在这之前经常接到读者的电话、来信,或者是我们平时交流也会听到很多这方面的反映,希望我们提供更多的新闻、更快的报道,这样光是周三刊可能还不够,一方面是这个。

  另外一方面,我们觉得国际报道还有发展的空间。因为我们曾经在全国5个大城市搞过调查,当时数据告诉我们国际新闻报道的空间还是有的,而且可能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当时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国际新闻类的报纸在报摊上非常受欢迎,而且销售率是非常高的,从这一点我们判断,报纸进一步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方面,也是我们自己的一种追求。因为新闻人嘛,是要尽量提供给大家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周三刊还是觉得不解渴,我们希望能够像更多的报纸、主流媒体那样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所以,做日报是我们的第一步,这三方面的考虑促使我们在去年年底之前做出这种决定,今年改日报。

  主持人:2006年也快过去了,这一年《环球时报》改成日报,效果怎么样?在市场上面是不是得到认可?读者们有没有完全接受呢?

  吴杰: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如果谈《环球时报》改日报,更多是设想、计划、憧憬。但是现在我们再说《环球时报》改日报,应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数字,看到的是进步,我们心中应该是一种喜悦。

  因为从几方面来看,从发行上来看,我们去年最担心的就是报纸的发行,改日报以后,因为每周增加了两期,我们报纸又是以零售为主的报纸,很可能发行量我们当时担心会锐减,或者是掉一部分,这样可能对我们整体发展会有影响。当时最担心的实际上是这一点。但是从今年的发行量来看,我们还是稳定地迈出了改日报的第一步。因为从订阅量上讲我们就比去年增加了十几万份,从订数上讲。零售到今天是11月份,零售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全年来看要略有增长,每周发行量增长的幅度是比较大的,而且订阅的数量增加了十几万份,这是一个挺大的数字。

  另外,总的发行量,有四个数。一个是单期的发行量比去年增长,而且最近增长的还很多。另外,周发行量,我们增长的幅度非常大,也非常让我们高兴。再有一点就是订阅数量,比去年增长了很多,明年还要做进一步努力。再一个是总的发行量和去年相比我们增长的幅度比较大。

  所以,从发行量上来看,我们改日报,原来的担心变成了现在的一种欣喜。另外,从广告上来讲我们稳步提高,广告到款额,实际刊登额都比去年有所提高。另外,通过我们扎扎实实的报道,也得到了有关机构的肯定,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

  主持人:发行量增长是吴总和《环球时报》各位同仁非常愿意看到的,但是另一方面改成日报之后,你们工作压力是不是也增大了?

  吴杰:对,是这样的,改成日报,发行模式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完全变了。原来基本上是周报的工作模式,复印时间比较早的就截止了,截稿时间比较早,改成日报之后截稿时间推后了,每天工作的时间长了,因为要随时关注发现最新发生的新闻,工作时间长了,工作强度大了,比原来更紧张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