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齐鲁开讲专题 > 正文

该不该取消三好学生评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4:55 齐鲁电视台

  主张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的三位:

  中国教育协会教学研究会发展中心的赵公明老师;

  山东省教育研究所的刘延梅助理研究员;

  济南一中的王静雅同学;

  持相反观点的三位嘉宾:

  北京大学的贾海燕老师;

  山东省教育电视台冯俊华主任;

  济南一中的李辉同学。

  武大海:齐鲁开讲,凸显民意,欢迎收看齐鲁电视台现场直播节目——《益佰制药——齐鲁开讲》。我们说期末考试了,有两件事情对学生非常重要,一件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另一件是能否把三好学生的奖状拿回家。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三好学生是对一个学生一年生活、学习的一个最高评价。而如今有人对三好学生的评选提出了置疑。他们认为这不符合现代教育方针,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三好学生的评选该不该取消呢”。

  武大海:在录制这期节目之前,我们的编导和记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活动,采访了一些学生、家长和老师,对我们今天的话题持什么观点,一起来看:(大屏幕)。

  武大海:最后一名同学的发言很果断,“不评就不评呗,反正我的学习成绩好”,赵老师你怎么理解这个学生的话啊?

  赵公明:这个学生是受“三好学生”文化的浸泡太大了,他已经知道所谓的“三好学生”就是学习好而已。

  武大海: 赵老师用了一个词“浸泡”,是贬义词吗?

  赵公明:不是贬义词,是个中性词。

  武大海: 那你为什么要赞成取消“三好学生”的评选?

  赵公明:因为教育有很丰富的内涵,仅仅是学习好,不能表达我们教育的成果。

  武大海:可是“三好学生”并不仅仅指学习好,还有德智体全面发展。

  赵公明: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德智体本身就不全面,另一个方面,德智体在具体评价的时候也很难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德你怎么去评价。

  冯俊华:这里面有个问题,说到三好学生作为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应该有的三种技能。就好像一个人的躯体一样,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上一样,你的构成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呢?骨骼、肌肉、血液。你有了这三项你才能生存,没有你就没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那么作为一个学生也是如此。德育不是不能评价,而是怎么去评价,这是其一。其二,德育的问题解决了,至少是一个立足社会的前提,如果一个人的德有问题,我们再说他是好学生,那么我们的整个评价体系将会混乱。第三,一个人把你的思想、知识运用到社会,如果没有好的身体,你对社会会有好多的贡献吗?

  武大海:冯主任的意思是我们对三好学生的评价不是面面俱到的,倒是我们已经拿出最重要的三项来评价学生。

  冯俊华:我认为这个德智体是一个学生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武大海:这个标准是合理的、科学的。

  王静雅:冯老师说德智体是三个重要的方面,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在评价三好学生时,他真的是经过这三个标准来评价的吗?

  冯俊华:评价过程的问题,是不是这件事物本身的问题。我们现在法律正在逐渐健全,有了杀人犯是能说明我们的法律不严格吗?能说我们的法院不按法律程序办事吗?不是!

  武大海:我们评价标准是不是合格的问题,赵老师。

  赵公明:我很欣赏冯先生理想主义胸怀,但是我们的理想只有付诸于实践,被实践检验的东西才是最有份量的。

  贾海燕:它走了四十年,说明它有走下来的理由,它走了四十年,如今仍然在用,那么说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品牌。无论在家长还是在学校心目中它是学校的最高荣誉。

  赵公明: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的生命,文化也有。三好学生的文化也有。一个人弥留之际,也会说他是很可贵的。三好学生也是,他面临着一个创新的21世纪,这对人的理解远远不能涵盖对人的全部内涵。

  武大海:赵老师所说,三好学生机制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

  王静雅:我同意赵老师的说法,三好学生都应该有一个评比的标准,人想要发展,就要有一个跳板,三好生就是一个跳板,三好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对每个人有公德心,这就要有优秀的品质和智力成绩,还有身体素质,都能说明这个学生是优秀的。如果一个人想成长,必须要有一个跳板,才能更好的发展。

  武大海:优秀的学生,不应获得这样的荣誉吗?

  刘延梅:你一定是三好学生代表,对于三好学生来说,德智体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目标,并且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这有个前提,社会对人的发展,培养目标的要求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基本素质来讲,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但到今天,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那么就会出现种种情况。一是使少数孩子得到肯定,得到成功的体验,那么对更多的学生,没有被评上的人,就从来没有过成功的体验。

  贾海燕:有些孩子评上了,有些评不上,那么这些学校除了三好学生奖,还有很多,比如说优秀干部奖。三好学生的评价体系和其他是不矛盾的。

  刘延梅:我们现在讨论对三好学生的评价,从整个学生评价体系这是主流的。你刚才提到了,是刚出现的新事物,许多学校已有了。这就说明三好评价本身就是不健全的。

  贾海燕:当你盖起了一个很好的大厦的时候,不可能容纳所有的人。你可以再建一些东西,而不是把他取消。

  王静雅:你认为三好学生是一个优秀的代表么?在学生看来,他评上三好学生,就是好学生么?现在的评选是按学生方面来的,你有特长,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学生,难道非要成为三好吗?

  武大海:你和李辉不一样,他俩观点是三好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赵公明:我认为三好是全面的,施展个性和全面并不是对立的,我们既要个性又要全面。为什么非要推倒三好,来建立个性的奖项呢?

  武大海:赵老师的观点是三好生都是以同样的模式发展,个性没有得到张扬。

  冯俊华:把三好和个性相违背本身就是错误,违背了我们今天的话题。三好并不是意味着他们的个性是泯灭的。比如说,他有了三好的基础,仍然是世界冠军,难道他不好吗?

  李 辉:大部分人有发展的基础,基础就是从三好来的。只有三好这个跳板,才能成功。

  刘延梅:你熟悉爱迪生的故事?

  李 辉:可那只是个别现象。

  贾海燕: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大众,而非个别现象,比如韩寒等。我们教育体系可以去扶持他,但不能把极个别现象来培养。

  冯俊华:把它们作为教育目标,教育评价的本身都应该为个别孩子提供一个成功的可能,这是个前提。这是我们观点的一个前提。多元化教育理论对于教育的影响,三好学生标志把自己当作学生,忽视了德体发展,出发点是好的,但指标却是模糊的。

  贾海燕:三好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制,我们在当初规定他的时候,比如德并没有规定他的具体内容,他的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北京出台的三好学生体制中,“德”中把环保意识、心理素质全都写进去了,所以三好的评价标准是开放的,变化的。

  武大海:王静雅,你感觉在你们学校评三好的指标是什么?

  王静雅:对评价三好,同学反应是很冷漠的,仅仅从学习一个方面来评。现实中看,学习和人员成了两个很重要的指标。这种弊端就引起了评比的不公平性。

  赵公明:最新的研究成果,告诉大家,三好生的标准本身是很不道德的,教育是给人希望,但三好只对少数人带来希望,我对三好的初衷表示怀疑。

  贾海燕:我觉得诺贝尔奖的设立也是不道德的,只能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得不到,耽误了多少人,那个奖项不用设立了。如果大多数人都拿到了荣誉,那这种荣誉就毫无价值了。

  赵公明:这两个问题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对生命成长的评价,一个是对生命成果的评价。

  李 辉:我觉得学生是一个模仿性很强群体,他们都在模仿中成长,给他们树立起一个榜样,他们才会更好的发展,三好生就是他们的榜样,如果这榜样不在了,那他们向谁学呢?

  武大海:在你们班里,三好生能成为你们的榜样吗?

  李 辉:我们认为可以的,没有一马奔腾,拿来的万马奔腾啊?

  王静雅:你认为可以,可现实是这样的吗?你觉得有哪个学生为评为三好而努力奋斗?

  李 辉:就算他没有奋斗,学校也应该给他这样的荣誉。给这些人荣誉,也可以激励其他同学为这种荣誉而努力。个性和全面不对立,没有个性不代表取消这个三好学生奖。

  王静雅:但现在人就是追求个性发展的。\

  赵公明:如果他的个性没有一个良好的品格,那他如何和别人沟通?怎么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或者说他的身体非常弱,他的个性又能持续多久呢?

  王静雅:您刚才提到诺贝尔奖,他为什么分好多科呢?他为什么不设立一个全能奖呢?

  武大海:也不是一个三好奖。

  贾海燕:可在我们的体育比赛中有专项和全能比赛。

  王静雅:但他奖励的是专一的人才,学校为什么收体育、文艺生?他们并没有三好的基础。

  李 辉:如果一个人体育非常好,可他品德非常低,你说他是好人吗?

  刘延梅:对面的朋友支持全面的发展,但不承认个性的发展,我想说这种培养目标非常理想,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对面三位,你认为你们自己是全面发展吗?

  冯俊华:既然说到全面发展都受到质疑的话,那问题就大了。我们的教育方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果把德智体单独拿出来作为全面,我们的教育方针就出问题了。

  观 众:现在中国教育体制是一种全才体制,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专科的教育。要突出个性,设立基础课还有什么用?奖励少数人对大多数人是打击,学生在成长中需要一种挫折教育,在学校可能会受到老师照顾,可是走向社会,只奖励好的不会奖励不好的。

  观 众:我同意取消“三好”的评选。有两个观点:第一,“三好”严重造成一种不平等,评选上的 同学因“三好”而受到许多优惠;更多同学为“三好”而“三好”。这涉及一个如何操作的问题,这类比如司法上的实体公证与程序公证,这种操作属于程序公证,如何去衡量一个“三好”学生,三好生无非就是德、智、体三方面,德的评价应该通过时间检验,而体呢?也没有什么问题,而主要集中于智,这就造成了单一化。

  贾海燕:如果这样的话,任何一个评价体系都不应该存在的。青岛海洋大学取消了“三好”生,设立了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标兵,它这些奖又是如何衡量的呢?任何一种东西最终应该量化去弄。如高考,少一分就被淘汰,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对于“三好”生也是这样的。

  武大海: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设立一种标准。

  刘延梅:应该设立标准,但这种标准不应该是统一的,不应该要求所有的人都朝一个目标努力。

  冯俊华:正因为要评比,所以才不能设立一个统一的目标,如果是把”三好“规定为:达不到三好不允许毕业,那这不叫统一要求。正因为现在能到达三好的学生太少,所以我们才去评价。任长霞之所以推出来,是因为任长霞这样的干警太少了。

  观 众: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与你所说的诺贝尔是两回事,为什么足球队冲不出亚洲,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基础的东西,基础教育是所有人享受一个平等的机会。如果人为把它割裂开来,这是不好的。

  武大海:可是三好学生的话,一个班里的学生都有评价的机会。

  观 众:这个体系有问题,它不能张扬个性。真正招聘人才的时候,看重的是有没有特长,有没有个性。

  赵公明:有个性的人 更受欢迎。

  贾海燕:对方可能认为在评价“三好”的时候,另外一些同学可能没有机会。这就出来了一种底线,可能认为只有给任何人一种机会,这种评价体系才是合理的。只要来受教育,就是要奖励你。

  赵公明:这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经验教育,是精英教育,是大家教育,在我们建国初期,我们需要三好生,我们的资源有限,而现在呢?我们已经进入了一种大众教育时代。

  贾海燕:如果这是经营教育,我们只把三好生留下,而把其他学生赶出校门,恰恰不是。

  赵公明:不是赶出校门。

  贾海燕:老师的重心倾向于三好学生吗?

  赵公明:应该是有。

  武大海: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问题,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进入奖励,树立榜样,这有违与大众教育的原则吗?

  赵公明:应该说“三好”生从道德层次上讲,是有违道德的,他让更多的孩子丧失了希望,承受这么多的压力。希望它不是总则,但它可以开花,希望不是花,可以结果,希望可以是火炬,照亮黑暗。许多学生逃课,就是对学校失去了信念,学校应该成为向往的地方,而学校成为了孩子最不愿去地方。还说明我们的教育已经远离了他的本质。

  武大海:赵老师的意思是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自由发展,而不应该受这么多的压力。

  赵公明:尤其是他的希望,不应因“三好”评选而熄灭了。

  冯俊华:正是因为有了三好学生。有了目前科学标准的推进,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得到了提升,包括升学率达到了空前地提高,这更是大众教育的一个充分地体现。高校的升学率达到60%以上,小学的升学率达到了99.8%,这正是我们大众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因为评三好升学率滑落下降。说明评选三好,没有影响大众教育。

  赵公明:中国的教育自然的发展大于改革,中国教育出问题是因为它规模发展而没有师资性的改革,三好也是这样,带来了很多问题,它是应该取消了。

  李 辉:你认为“三好”生是有弊端的,但他的本质是没有错的。

  赵公明:它的本质是错的,你是三好生,你带着“三好”生的希望走进来的,“三好”生给了你很多希望,“三好”生也给了你一个灿烂的未来。

  李 辉:当我不是“三好”生的时候,我就想努力去赶那些三好生。

  刘延梅:希望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上的三好,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果说期望是唾手可得的,那就不是希望。什么时候我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要设立多少个奖项,才让每个孩子都有希望。

  赵公明:唾手可得才叫希望,如果只有10%的,那叫希望吗?

  冯俊华:三好生的比例是多少?十大杰出青年有多少?小学的三好学生,初中的,高中的怎么评?在评价过程中出来了很多问题,甚至说初衷是不道德的?王静雅同学说,他们班许多同学都卡在了分数线上,他们很多评上是因为人缘好,这就说明三好在分数线上是有限制的,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当今社会与人合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素质,人缘好是说明这个孩子会与人合作,这正是他思想品德好的一个方面。如果说连与人合作的能力都没有,你能说这个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好吗?

  武大海:王静雅你刚才说的人缘,在冯老师这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

  王静雅:当今社会,班干部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他展不开手脚,为什么?他为了和同学搞好关系,在他潜意识里,他会去激励保留这份人缘,这就是他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弊端。

  冯俊华:尊重别人不是缺点,他知道如何委婉的达到人缘好的这个目的,对现代人来讲是必须的。

  赵公明:告诉你另一个信息,在美国把公民分为17种标准。一是自律,守法,守信,利己,不损人等,我们对于人的评价需要超过三好更多的元素。

  武大海:一起看一下大屏幕,支持是3268,保留2796。刚才谈到小学的三好学生,请那位小学生。

  观 众:我不同意赵老师的观点,在他们学校有许多学生还有上进心,他们会把三好学生作为榜样,一个目标,他们会不断追赶这个目标。“三好学生”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成为别人追赶的对象。

  观 众:首先我认为“三好”的评价标准有问题,比如“德”,以老师看,在上课时积极发言的,学生成绩不错的,就是个好学生,很多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里表现不一样,难道你能说不是“三好”就比三好的差吗?在体育方面,拿到奖的同学是少说的,比如把体育设为50分,难道没有达到80分就比没有达到80分的体魄差吗?分数的高低不能作为单纯评价学生智利的标准。难道你能说一个画画很好,没有评上三好的同学比一个评上三好的同学智力差?

  武大海:在你的班里,没有评上“三好”的同学对他们有影响?

  观 众(初中老师):我也看到了很多失望的眼神,但是为什么不能用更多的单项来取代别人的“三好”呢。

  观 众(家长):我认为不应该取消,“三好”是一种良性的、积极的循环。对评上“三好”的是一种自豪,骄傲,对评不上的是一种激励,勉励,带动。

  赵公明:即使评上“三好”,对他也未必是好事,他会得“三好”表扬依赖症。

  贾海燕:学生就不应该得到表扬吗?这种评价方式去赋予某个人以后就不断重复。

  赵公明:这就要求教育不断地动态变化。

  贾海燕:别的评价标准会不会也会产生依赖症呢?

  赵公明:不会。我们主张的是一种阳光发展的计划,是动态变化的。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来定一个阳光计划,既可以自己奖励自己,也可以通过别人来奖励自己。

  观 众:如果我的孩子评上了“三好”,我认为这是学校、学生和老师对他的认可和肯定。

  刘延梅:假如您的孩子没有评上“三好”,您会怎么办?

  观 众: 他应该向“三好”发展、学习、进步。

  刘延梅:如果他奋斗没有结果怎么办?

  观 众: 继续奋斗,应该有信心。

  观 众:我想说,您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希望您的孩子是一个健康孩子。

  武大海:刚才那位母亲说,他希望他的孩子既健康又优秀,难道不好吗?

  观 众:既健康又优秀的孩子很多,难道非要用“三好”来划定吗?

  冯俊华:我们不能因为不多就不要了。能跑百米九秒的人不多,但是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为此努力。

  王静雅:不管是大众教育或就同学们的希望来说,我认为你是从老师的角度而言的。后进生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对他们的特长,他们的某一方面的肯定,这样对他才有希望,面对大众教育才是一种发展。

  冯俊华:这和“三好”并不矛盾,并不是说评“三好”就是排斥其他的表扬。

  王静雅:你评“三好”会忽略他们。

  冯俊华:并不忽略,大家非要把“三好”和其他表扬抵触起来。

  武大海:您说“三好”和其他表扬不抵触,设立其他许多单项奖,比如在王丽雅同学 班上评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就是德、智、体都好,而单项奖就是“体”育好,智育好,你觉得这样合理吗?

  冯俊华:非常科学,社会是由三百六十行构成的,个人有个人的特长,但教育培养有他自己的目标,他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发展,注意得到发展,使他在原来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评“三好”的目的使我们距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要树起一面旗帜,引导我们教育往前发展,所以“三好”太必要了。

  刘延梅:刚才冯主任提到了,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但就是因为三好的标准,使得他们都朝一个目标发展,但原有的发展目标就得不到体现。

  武大海:比如在体育赛场上,含量最重的可能是百米,但全能有几项我们不太清楚。

  赵公明:有一个体育名将,在他小学的时候他因未能评上“三好”而放弃了体育,影响了他的体育发展,但后来他也得到了世界冠军,但他对经历非常后悔,如果当时他不受影响,他会少走许多弯路。

  冯俊华: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最主要的就是学习。本来可以用量化具体评价的标准,非要把他模糊,而且还盖上一顶“关心青年人的帽子”。

  赵公明: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有更多生命的成长。正好这个教育目标是三好完成的这项任务。

  观 众:小学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学习的标准可是卡死的,有一个标准来判断,特别是“三好”这个方面是可以评出的。但人是有差别的,他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如果一个很差的学生进步很大,但未达到60分,你怎么来评价他?

  武大海:按冯主任的说法可以给他一个进步奖。

  观 众:把三好化成单项,一个人拿好几个奖项,那不更好吗?

  冯俊华:我现在特别反对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奖,如果每个人都得奖,看起来好像给每个孩子以希望,如果所有得希望都这么容易实现,唾手可得,那我们整个教育还能做点什么?

  赵公明:唾手可得的不是希望,希望需要跳一跳的。

  冯俊华:这个好学生就是需要跳一跳的,至于你跳多高,这在于你的能力。有的人跳三次可能够不到,有的人跳一下就够着了。

  武大海:有人跳了几年没够着。

  刘延梅:有这个可能,就像中国足球,如果没有米卢,就可能永远跳不出去。

  观 众(反):我们现在的人才是需要一专多能的人,如果给每个人都有特色的奖,那一专多能的人哪来呢?

  刘延梅:有多种特色的人就是一专多能的人。

  观 众(反):可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一专多能啊。多能在哪来?都去发扬特长了。三好学生就要求我们做全面发展得人啊,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

  观 众(正):现在的人想把孩子培养成全面的人才,这是一个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全面发展的人是很难存在的。全面发展的人很少,三好就是要求他们全面发展,为什么我们还要制定它呢?本来知道这是一种不可能。

  武大海:这个标准不够科学。

  贾海燕:大家可能把三好学生理解成门门优秀,样样精通,可是“三好”不但说学习都要好的不的了,而且在你普通的成绩基础,包括他的身体,品质。

  刘延梅:不是特别好,但在一个30%以内。

  贾海燕:刚才说到个性发展问题,如果一个人 ,他的品质没有很好的发展,不善于与人合作,社会也可能很难解除他,如果他没有一个好的品质,他不可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武大海:贾老师和赵老师你们是不是都做过老师,你们怎么对待班上的“三好学生”。

  赵公明:首先我说这个标准是有问题,在操作上也是很痛苦的,因为每次为评“三好学生”,每次为完成任务,简直是种折磨,许多孩子都没有。

  贾海燕:我一直以来把我的目光投向那些在各方面较好的学生。标准和实施产生了错位,无论是谁,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管是在哪一方面。

  武大海:如果取消好,对于老师是不是轻松一些,会不会更有利一些。

  观 众:我认为,在小学不应该取消“三好”的评选,因为小学的时候他们的人生观还没形成,他需要一个目标,这样才能激励他前进,对于评上的学生,他就知道更加努力,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整体的提升。

  武大海:没有上的会不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啊!

  观 众:我认为孩子他是个社会上的人,而不能看成温室里的花朵,那样不更残酷吗?这样,让他从小学就认识到竞争,他存在竞争。“三好”学生的设立是一种奖励,而不是一种排除,在这个基础,他能更加奋进,到中学后,他就能接纳这种现实。

  冯俊华:就目前中老师的目的来说,他会把目光投向哪些好的 学生身上,发展好的学生。还有,就有:“三好”在小学可以保留,你的 潜台词就就是初中,高中可以,大学好要了,刚才您还要小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是相近的,我不知道这句话改如何理解。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智能优势领域和智能弱势领域,对他来说,他们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要是你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孩子的时候,孩子们都朝这个目标努力,但是接近这个目标的人,他更有信心。远离这个目标的人,便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武大海:我觉得刘老师说到点子上了 ,那么应该关注远离这个目标的人呢?

  冯俊华:我们到底应该设立多少个奖项来使孩子们近距离达到这个目标呢?

  刘延梅:好像我们赞成取消“三好学生”就意味着我们给所有的 孩子奖。这是两个概念,有奖和被肯定,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不同的。

  赵公明:在一个试验小学,双百的人在班上有30个,评三好学生,班主任很难办。只有10%,怎么办,带来真实情况,大家都知道,带来了家长送礼等的情况。

  冯俊华:赵先生所说,因为指标少了,送礼的多了,如果你再设一个进步奖,还会不会有人送礼呢。

  赵公明:他不会送礼,进步奖不是主流文化的奖项,而三好是,是我们作为一种落后的教育理念的东西。

  冯俊华:教育培养是一种主流文化,三好学生正是一种主流文化,他代表了我们教育培养的目标,所以称呼“三好”是应该可以的。

  赵公明:换句话说,主流文化未必是真理。

  观 众(正):把“三好”比喻成骨骼,血液等,这定个恰当的,怎能说美育不如德育重要呢?其次就是,那么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可以设立其他奖项,可是“三好”已经成为优秀学生的代名词。它可是存在,只是他存在的标准。

  观 众(反):我认为对方方法论上是错误的,评三好学生与个性化发展不是对立的,我们教育评价是一个过程性评价,如果教育的评价模式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就没有必要废除“三好”学生这个评价。

  刘延梅:那就没有必要让三好学生存在了,你所说的评价的方法分为过程和结果评价,但评价的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鉴别和挑选。

  观 众:学生既有全面发展,又有个性发展,为什么不让他共存哪?(鼓掌)

  冯俊华:让他共存的情况,这就使得评价得发展功能得到弱化。

  赵公明:从教育理念上来说,三好学生就是经济教育的产物,把学生分为“三好”和不是“三好”。这是违背道德的,第二,从评价过程来说,也是难以实施的,尤其是德,你如何评价,再从效果上来说,评上“三好”和未评上“三好”的学生对我们的老师,对社会,对家长感情未必就好。

  贾海燕:一个良好 的行为被鼓励,这种行为会被重复。

  冯俊华:我们对于一个好学生还有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武大海: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么激烈,可能是我们曾经在这种光环的照耀下,我们期待一个是“三好学生”也不错,不是“三好”的也行,请各位嘉宾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的观点。

  赵公明:随着教育的发展,“三好”会退出历史舞台,新的 机制将会产生。没有教育的积极性就没有发展的勃勃生机。

  贾海燕:对于一个人,要求他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个科学的教育规律,同时,“三好”还为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稳固的平台。

  刘延梅:我希望这个评价不仅关注“三好”,更应关注每个学生。

  冯俊华:三好是个目的,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王静雅:“三好”已过时,为何不张扬你的个性,发挥你的才能呢?

  李 辉:我们应在保留“三好”的基础上,使“三好”更加完美,成为新时代优秀学生的代名词。

  武大海:感谢收看本次节目,下次再见

  相关专题:齐鲁开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