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安徽师大办初一子弟班专收师大子女引发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9:55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寻找师大子弟班

  安徽师范大学的老校区位于芜湖市中心,子弟班42人的群体,据说,就在偌大校园的某一处。但问保安,问清洁的阿姨,在转瞬的狐疑之后,无不摇头否认。

  依照常理,初一孩子上课,不免朗诵,理应选择僻静之处。记者爬了几处山坡,到达
顶处的音乐学院,这里倒是安静,但丝弦入耳,岂容喧哗杂音?

  网友在帖子里的指点,众说纷纭,一说在教学楼,一说在图书馆地下室,还有说在科技馆、大学生外语部的。

  一个面孔模糊,甚至已被妖魔化的子弟班,关于其特权本质、等级色彩的指责,正在安徽芜湖这个中部小城里沸沸扬扬。

  可是,耳中处处听闻,眼前遍寻不见——它究竟藏身何处?

  事情的背景是,2006年4月,安徽省芜湖市急速推动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教育改革,为了杜绝小升初阶段的择校现象,市领导釜底抽薪,三个月内铁腕取消了三所重点初中(荟萃、萃文、儒林)的初一招生资格,严格就近入学原则。如此两年之后,它们将自然消亡。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初中萃文赫然其列,这意味着,师大子弟将不再享有就读附属中学的便利,他们会和普通孩子一般,在行政指挥棒的调配下,就读于邻近的公办初中。

  但师大的家长们不乐意,在学校的默许下,自发在校园里办起了初一子弟班,专收师大子女。现在它已经坚持两个月了,42个孩子将迎来第一次期中考试。

  师大学生提醒说,体育场那边孩子比较多,但记者观察了好一会,一个孩子终于说,“我们读附小六年级。”

  失望之余,数计学院门口一排簇新的

赛车闯进视野。许多时候,它都是作为礼物嘉奖给孩子的。

  20分钟后,忽然听到一声哨声,旋即,一阵喧哗从数计学院楼道里散开,几位孩子风一般冲出了昏暗的走廊。终于找到了。

  老师:受命于“危难”

  这个上午,教室意外停了两次电。班主任李老师焦虑地在走廊里踱步。他的公开身份是附中萃文的初中历史老师,两个月前受家长委托,管理这个特殊的班级,每个月补贴300元。

  他格外珍惜这个兼职班主任的身份,“家长们选择我,是一份信任。”但又会不自主地劝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班级就没了,还是就当一饭碗比较现实。”

  这种忐忑的情绪已经延续了大半年。2004年,从师大毕业后,李老师被分配在萃文中学。半年前,市里出台均衡教育改革措施,萃文中学初一被取消,李老师自言那时极其恐慌,“面前两条路,优秀的直接到高中任课,普通的可能就慢慢被淘汰了。”

  8月份,孩子的家长找到附中领导,要求推荐一名班主任时,他被举荐。在原先的萃文中学,历史课作为副修课,任课老师是很难获此重任的。“证明我的表现还受学校肯定”。升入高中避免失业的未来,或可期待。

  初一停招后,萃文那边的历史课少了许多,李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应付子弟班,几乎是全天在岗,这天傍晚,即便热恋中的女朋友在外久候,他还是坚持到放学前的最后一刻。

  这是一份受命于“危难之间”的工作,他的一言一行,被42位孩子的家长——他曾经的领导或师长,密切关注着, “来不得半点马虎”。

  对于外界盛传的子弟班只学文化课的传闻,李老师着力澄清,他手边的日程表显示,孩子们每天7点10分上学,下午5点半放学,全天课程8节,文化课之外,音乐、体育、信息课一应俱全。“正常的教学和正规学校没有任何区别。”

  惟一的特殊,只在于它所处的这个教学环境,场地是师大数计学院提供的,可供百人上课的阶梯教室里,孩子们只盖得住很少的席位。

  当然还有,教师办公室里大多时间只有他一个人。数学老师下课后,甚至来不及和班主任打招呼,就匆匆离开了,旁边的附中还有课等着她。

  子弟班的任课老师,大多来自原先的萃文中学。子弟班一位家长后来对本报记者说,“这些老师都是我们家长的学生,还能不用心教我们的孩子?”

  两个月过去了,课时费还没影,但老师们相信,“家长和学校不会亏待我们的”。

  天气渐凉了,原先的阶梯教室采光不好,这位被孩子们在作文里形容为“有着浓眉大眼”的班主任,正盘算着将教室换到隔壁的活动室去,“那里暖和一些”。

  为了营造教室氛围,孩子们自发买了名人名言张贴在墙,还从家里带来了课外书,拼成了一个象征性的读书角。教室后墙没有黑板报,他们就在大幅白纸上用彩笔绘画或书写,白纸四周还精心地镶了花边。

  他们试着去珍惜这眼前的一切,正如一个孩子在作文《我的新班级》里说的,“这个班是所有师大父母的汗水和心血凝结而成的。”

  家长:冒险也心甘

  对于特权班的非议,师大数计学院孙教授很纳闷,“这就好比一个大家教班,我们并不占用芜湖市的任何义务教育资源,也不会损害区域教育的不公平。”

  网络上指责汹涌澎湃之时,他还悄悄地化名上去,贴帖子反驳,试图平衡言论,但总是惹来更大的讨伐之声,比如“ 大学的资源不是公共资源吗?”气到最后,孙教授说,“压根就是红眼病,讲不通道理。你以为我们愿意啊。”

  子弟班开学的最后一刻,12位家长突然退出,“因为害怕名不正言不顺,反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习”。一位退出家长,提到了不久前被上海市教委取消办学资格的“孟母堂”。孙教授和另外41位家长则义无反顾。

  姑且不论半路夭折的可能,即便持续下去,会否就一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会不会觉得被孤立,会不会有心理阴影?“我们已经权衡了利弊,如果实验失败了,我们也认了。”

  孙教授强调,自发办班固然是下策,但去公办初中读书,那更是下下策。

  一位教授的孩子去27中念了一天,回来说,死也不去了,“因为连老师的英语发音都不准”。还有孩子抱怨,作业太多,管理太严,甚至用了“魔鬼”一词来形容。

  师大的家长们已经习惯将原先的萃文中学作为榜样,相形之下,越发觉得其他中学不值一提,“彻头彻尾的应试教育 ”。甚至27中门口的一条商业街,因为脏乱差,也被视为教育环境差的表现,尽管27中已经是芜湖很不错的中学。

  2004年,孙教授从东南大学调到安徽师范大学,不为别的,就因为“对其他学校在孩子的入学教育上的条件不满意”。

  正是师大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齐的教育体系,让他选择了“无论薪水还是研究环境都不如南京的芜湖”。“多少博士帽也换不来孩子的教育。”他说。

  4月中旬,市里正式下文停止包括萃文在内的三所重点初中招生那一刻,孙教授还心存侥幸。“政策归政策,实施起来总得一年半载。”再说,“师大是省属重点高校,又不归芜湖市管辖,怕什么?”

  可是等到5月,当萃文中学的新建初中大楼真的闲置不用后,孙老师托人到教育局打听消息,再和其他家长一汇总传闻,惊慌失措,“市里动真格的了”。

  家长们将矛头对准了市里推进的均衡教育政策,认为“操之过急,搞一刀切”,认为贸然停办重点初中是杀富不济贫的政绩工程,还认为学校资源尚参差不齐,就从生源划分上谋求均衡,是对下一代不负责任……

  有个孩子家长,跑到市政府狠狠地质问了领导,不欢而散后,他扔下一句话,“我要和你们打官司去。”

  整个五六月,为了孩子的出路,50多位家长以不定期聚会的形式共谋出路,孙教授已经记不得,是什么场合谁的一句,“不行我们自己办班”,引得众口认同。

  大家决定向学校施压,“我们是孩子的家长,师大是我们的家长。”孙教授说。

  学校:苦衷与突围

  10月28日,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世华连夜从合肥赶回了芜湖,为了向记者说明苦衷。

  在省委党校学习的两个月里,他的心始终揪在子弟班,因为这个“对学校最大的影响,至今没有消除”。

  4月17日市政府正式下令停止萃文中学招生后,分管教学科研的王世华便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数十位教师的联名信一递再递,最后都落在他手里。还有一位老师甚至将浙江大学的请调函一并捎上。

  子女入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学校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如果承诺兑现不了,学校情何以堪,何以招纳人才,安定人心?”

  为了支持市里的这次均衡教育改革,王世华说,师大已经付出了代价。这包括,没用市里一分钱建起来的新的初中部大楼,现在空置浪费;因为停招而导致初中老师的安置问题;毕业学生的实习也将面临困难,师范也需要完整的附属教育序列来提供实习基地。

  惟一退步不得的就是子弟入学的问题。

  群情激动的教师们,甚至想出了到市政府静坐抗议的法子,王世华苦口婆心地在一线用几乎哀求的口吻劝阻大家。

  从5月开始,学校大会小会开了无数,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形成了一份名为《关于举办安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报告》,签发日期为5月24日,同步送达省教育厅和芜湖市政府,在给市政府的报告,尤其用了“商请”的字眼。

  主要内容是希望在取消的萃文中学的旧址上,利用原先的资源,重新举办一所公办附属中学,严格规范义务教育性质,杜绝跨区招生。惟一的附加条件,是希望师大教工子弟在此学校就近入学。

  王世华认为师大已是仁至义尽,“只要答应,哪怕我们师大自己出钱,出力,不要市里掏一分钱都可以。”

  整整两个多月后,8月1日,芜湖市政府回函,名为同意,但附加了一个实为不同意的条件,“校址必须在城南新校区”。

  “先不论新校区远在十里之外,而且尚处开发,无任何的配套资源,就是8月1日起平地建楼,也赶不上这一批孩子开学了。”

  家长们退而求其次地将自办子女班的建议,摆在了台面上。“学校还能怎么办?”

  王世华想不通,为什么芜湖地方的领导就想不通?“师大的人才就是芜湖的人才,稳定师大,也就是稳定芜湖。”

  王世华副校长和校长亲自去了市里,想和领导当面沟通沟通,但领导不在,于是给秘书留言,“随时等候市领导的接见。”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