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引起中国品牌思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17:01 新世纪周刊 | |||||||||
在国内市场迅速增长的商业环境下,中国公司更关注获得新技术、掌握新的生产工艺,而不是品牌 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自主品牌新车“荣威”最新亮相,这款车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国自主开发,而由于荣威的英文名称Roewe看上去与汽车品牌Rover(罗孚)颇为相似,媒体已经不再关注是否是中国自主开发,而是转向了对中国产品名称“模仿秀”的讨论上。
BBC:Roewe与Rover的巧合 上汽发言人说,公司确定新品牌名称时聘请了有跨国公司从业经历的本地咨询人员来帮助他们。荣威英文名Roewe来源于德文单词loewe(狮子),并不是故意模仿Rover。这位发言人还说,之所以将首字母L改为R,是为了避免与西班牙奢侈品公司Loewe SA.雷同。荣威的中文意思大致是“光荣的威力”。这个中文名与Land Rover的中文名“路虎”也完全不同。 上汽发言人对外界对车型名称的过度关注表示不解。他说,最重要的不是品牌名称,而是产品和质量。有很多品牌咨询公司表示,上汽如果考虑到海外销售,就需要另外想一个品牌名。上汽发言人表示,公司尚未确定在海外市场是否会用Roewe这一名字。 华尔街日报:品牌不是第一考虑 中国有许多品牌名称酷似外国品牌,而“荣威”只不过是这一长串名单上的最新一个。 中国企业没有开发国际品牌的经验,而在西方,企业对品牌的痴迷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咨询业,他们帮助企业设计品牌名称和标识、塑造企业形像。 而许多中国企业更愿意效仿一个已经很出名的品牌。北京咨询公司Wolf Group Asia的首席执行官沃尔夫说,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缺乏自信。中国公司经常会借用或模仿其他中外著名品牌的名称,这招来了跨国公司的指责。 近年迅速壮大的物美商业集团(Wumart Stores Inc.)的英文名就很容易跟美国的沃尔玛连锁公司(Wal-Mart Stores Inc.)搞混淆。物美公司则表示,其英文名称是根据中文名“物美”的发音取的。“物美”在中文里的意思是“好的物品”。 不过,有些情况下,一些公司试图借用知名品牌名称的企图很明显。无线通讯企业中国联通曾推出一项无线电邮服务,取名为Redberry(红莓)。有搭人们已熟知的BlackBerry(加拿大公司品牌)顺风车之嫌。 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的一些服务似乎也有借势的做法,比如Baidupedia,像Wik-ipedia一样,它也是一个由读者自由编辑的百科全书。还有Baidu Space,它是一个类似MySpace的供用户建个人主页的网站。 星巴克(Starbucks)在中国也差一点有了一个“同门”兄弟。一家叫上海星巴克(英文名Xingbake)的公司跟它不仅中文名称关系暧昧,而且英文名发音很接近,甚至连绿色圆形标识都跟它如出一辙。 上海星巴克表示,其品牌名灵感来自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主角辛巴(Simba)的名字。但问题是其中文名中包含了与Starbucks中文名完全相同的字样。星巴克为此诉诸公堂,该公司发言人伍恩表示,他们很有信心最终赢得官司。 北京奥美广告的董事总经理瑞特曼说,中国许多企业经营者不太在意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中国公司在向品牌咨询公司支付费用方面也很吝啬。品牌不是这些公司的首要考虑。在国内市场迅速增长的商业环境下,他们更关注获得新技术、掌握新的生产工艺。 奥地利新闻社:企业比品牌有名 联想是中国最著名的企业之一。自从收购了IBM个人用计算机业务后,它的名字迅速被世人熟知。然而,如果问一个西方人,“你知道联想电脑吗?”回答往往是否定的。 中国品牌机构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西方对于中国企业名称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对中国品牌的认识度。 调查发现,多数西方人对如“你熟悉的中国品牌”、“你熟悉的地区品牌”等问题,常常答非所问。他们能说出的并不是中国品牌名称,而是中国企业的名称。统计表明,被调查者共说出了近3100家中国企业名称,但却只知道约140个中国品牌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西方人还都跟中国做生意。 究其原因,专家认为,一是大多数中国企业都为跨国企业进行贴牌生产服务,自主品牌出口的能力不突出。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国外企业后,也经常使用被收购企业品牌。 此外,中国现在的企业家基本是第一代,缺少世界级企业家。而且对品牌的理解也始终停留在“有名的牌子”或“客户满意度”上面,没有到达品牌战略管理的层面。 经济学人:软实力有待提高 无论是购买或借用“国外品牌”,还是扶植自己的“国产品牌”,这些品牌最终能否被世界所认知和认可,是中国品牌能否享誉世界的关键所在。 语言、动漫、设计、饮食、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等都属于“软实力”的范畴。品牌可以说是集软实力之大成,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至此,中国尚未充分发挥他们的软实力。世界目前所认可的软实力,还是以欧美国家为中心。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技术、品质和中国的软实力等“中国品牌”的评价,将成为中国能否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站稳脚跟的晴雨表。 | |||||||||